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探     
刘向(前77—前6)以前,“本”字无书籍义。《文选·魏都赋》“校雠篆籀”句,李善注引《风俗通》云:“按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这是“本”字有书义之始。刘向这一段文字(下简称“向文”),后世谈目录版本校勘的多加引用。对“向文”中的“本”(下简称“向本”),或称为“书”,或称为“底本”。但对于“向本”究竟缘何而来,很少着墨。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引文之病,首推仅凭记忆,不查原文,因而难免出错。古今文人犯此病者不少,一些名家亦未能免。 袁枚《随园诗话》中引孙过庭《书谱》云:“学书者,初学先求平正,进功须求险绝,成功之后,仍归平正。”(《学诗之道》,《历代诗话小品》第445页)《历代诗话小品》所收的这则随笔,引文有引号,又未加注释,使人误以为所引为《书谱》原文。按《书谱》原文为:“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  相似文献   

3.
[嘉靖]九江府志十六卷 (明)冯曾修 李汛纂 明嘉靖六年刻本 按:修者当录为:何棐冯曾等修.是志杨一清作于嘉靖六年序云:"主之者何(棐)君,始举其事者东君汉,既而任其事者知府冯君曾,相成之者同知姜君辂也."  相似文献   

4.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下简称文渊阁本)<郡斋读书志>(以下简称晁志),读至<后志>卷二兵书类<左氏要类>条,解题如下:"其事类,投瓶内,倒取之,抄录成书,故所记时代多无次序云."不知所云,令人大惑而不解.  相似文献   

5.
妇孺报 (月刊) 公元一九○四年五月(清光绪三十年四月)创刊,每月一册,全年十册。馆设广州双门底蒙学书局内。该报例言云:“本报以浅顺为主,使妇孺读书四年者,即可阅读。”其内容有蒙学杂志、妇孺闲谈、寻常妇孺文编、高等妇孺文编、妇孺中国史、妇孺信札、妇孺歌唱集、高等妇孺浅史。为广东妇孺启蒙刊物之一。女界灯学报(月刊) 公元一九○五年四月(清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创刊。发行所佛山镇走马路女界灯学社,其宗旨是:“同人厪忧时局,民族瀛弱,因作学报,以先提振乎社会之母,文明之产者。组织略例,谨列如下:宗旨以新学理开妇女之智,撰述词语,文白兼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书犹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贵在善读,好书能使人成才,坏书则可以使人中毒.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无定性,可塑性大,这就需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因此,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图书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名人论读书     
读书患不多 ,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 ,既学患不行。处若忘 ,行若遗 ,俨乎其若思 ,茫乎其若迷。——韩 愈卑意欲少年为学者 ,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故愿学者 ,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 ,且只以此意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 ,求事迹故实 ,典章文物之类 ,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似迂钝 ,而他日学成 ,八面受敌 ,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苏 轼  其向之不切 ,则其听之不专 ;其思之不深 ,则其取之不同。不专不固 ,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王安石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  相似文献   

8.
我系市印刷厂工人。高中文化。就业后,深感知识贫乏,有继续学习之必要。故生产之余,料理家务之后,每晚读书至深夜,已历十八年。当有人讥讽说:“学也是工人,不学也是工人;学也是三十元,不学也是三十元。”我认为,读书非敲门之砖,晋升之梯,乃振兴中华之必需。我在书山学海遨游之余,感概万端,肤浅之体会有三: 其一,要有恒心和毅力。所谓恒心,是指持之以恒;所谓毅力,是指坚韧不拔。我曾赋诗鼓励自己。诗云:“苦读寒窗十二秋,胸无万卷使人愁。从今立下愚公志,语不惊人死不休”。又尝作文鞭策自己。题目《读书小议》。全文如下: 杜子美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言下之意,务必多读,下笔时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如江河之水,一泄千里。读书要持之以恒。决不能“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而应学习古人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治学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破万卷”,否则,一卷难破也。  相似文献   

9.
时间过得真快,不经意间一回首,早已过了不惑之年,自己视若生命的学问却长进不多,难免惶惶然起来。于是,稍稍放缓匆匆的步履,看看脚下的足迹,想想不远的未来。近日品读史学大师钱穆先生的《学龠》,其云:梁任公尝云:"初学勤发表,可助读书。"令人都信此说,乃竞务于找题目,因为有了题目即可写文章。实则在读书方面的工夫是荒了。因此在学问上没有入门,而遽求发表,而且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10.
图苑信息     
《图书馆》1987,(5)
衡东县荣恒图书馆于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至八月七日举办了“点燃理想之火”读书大奖赛辅导班,有一百三十多名少年儿童参加读书大奖赛辅导班学习. (曹湘平)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三题     
关键不在时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一半以上20多岁年轻人认为自己“没时间”读书,比例高达54.2%;50.70而立的人和49.2%年过不惑者也“没时间”读书。(北京青年报4月23日)现代人也确实忙。睡懒觉、打麻将,无事发呆者当然不算,单说信息这么多,媒体形态、娱乐方式及休闲消费这么丰富,能安下心来去读书,实在是难。不过,也正如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说的:一个人如若不愿意读书,则一年四季之中也自有不能读书的理由:“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去冬来真迅速,…  相似文献   

12.
梁永先生的《雍庐书话》引起了许多读书人的关注,已有好几篇文章热情地评介过,一些杂志也纷纷刊摘其中的名篇佳作。舒芜先生在《积极的文学结缘者》(代序)称此书“是地地道道的读书人的读书之话,一切都结合自己读书、求书、访书、得书、失书、爱书、忆书之事来谈。”若说到梁先生,我认为他确实是一位真正的爱书家(bibliophile),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藏书家(book-collector)。书在一般的藏书家手中可能沦落为一种炫耀性的资本,仅仅是一种藏品;而在爱书家眼里,书是朋友,读书是无声胜有声的交流,绝不会导致对书的崇拜(像佞宋主人黄丕烈那样),  相似文献   

13.
《尚书》是"六经"或"五经"中最重要的一经,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先秦文献中,《尚书》多被称为"书",如《论语》、《左传》、《孟子》、《荀子》等皆以"书曰"称引今《尚书》文。然《尚书》之称始于何时?迄今尚有争议。《墨子·明鬼下》云:"故尚书夏书,其次商周之书,语数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此其何故也?"有人以为此"尚书"即指《尚书》,实误。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第三》云:"案‘尚书夏书’,文不成义。尚,与上同;书,当为者。言上者则夏书,其次则商、周之书也。此涉上下文‘书’字而误。"可见所谓"尚书"是"尚(上)者"的误写,《墨子》中并无《尚书》  相似文献   

14.
图书治疗,图书馆的一项新职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书治疗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这样的病例,如《唐诗纪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诗话云:有疾疟者,子美(杜甫)曰:吾诗可以疗之。病者曰:云何?杜甫曰: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其人诵之,症犹是也。杜又曰:更诵  相似文献   

15.
29.《乐府纪闻》曰:韦庄字端己,著《秦妇吟》,称为"秦妇吟秀才"。举乾宁进士,以才名寓蜀。蜀主建羁縻之,夺其姬之善词翰者入宫。因作《谒金门》"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云。后相蜀,有《浣花集》。(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上卷,页971) 此则乃杂凑成篇。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云: 蜀相韦庄应举时,遇黄寇犯阙,著《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时人号"秦妇吟秀才"。宋张唐英《蜀梼杌》卷上云:  相似文献   

16.
宗炳《画山水序》有一句云:“而贤者通”,“通”字甚少有人注意,而实至为重要者。《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疏:“通晓于幽明之道而无事不知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唐君毅称之为“交感之际”,即吾人生命体验之起点。察《全晋文》卷二九王修《贤人论》,有云:“敬未能暗与理会,何得不求通?”《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洞”者空也,空者通也。故《全宋文》卷二十宗炳《答何衡阳书》:“佛经所谓本无者,非谓众缘和合进皆空也……贤者心与理一,故颜子‘庶乎屡空’,有若无、实若虚也”;卷二十一《明佛论》:“虽以颜子之微微,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叫作"版本"书之称本,始于汉刘向.刘向《别录》云:"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这里所谓持本,即持书本的意思.到南北朝,颜之推著了一部《家训》,其中有一篇《书证篇》,举了许多本子,有:江南本、河北本、俗本、江南旧本、江南古本、江南书本等等,书之称本,便很通俗了.颜氏所举的许多本子,都是写本.自中唐前(近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意在笔先”.这句话是说凡做文章者,必须在动笔前确立主题思想.新闻工作者也是如此.在现代传播过程中,记者作为传者的主体,是靠“立意”去影响受众的.传者“立意”,难在“常写常新”.否则,就会出现“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传播弱效,甚至无效.于是,同仁们刻意追求新闻立意的角度,已成为家常便饭.我从童年时玩的“万花筒”(学名叫“多棱镜”)受到启发:转动“万花筒”,不同棱面,有变幻无穷的成相效果.传者写作新闻,是生活现实的二次成相,也需“多棱”观察.于是,我在十几年的传播实践中,尝试“多棱立意”,用新闻之笔去描绘色彩斑斓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建设的宏观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少年儿童图书阅览活动的特点作为少年儿童,有人以生理分期,采用七周岁至十周岁;以读书行为分期,有五周岁(读书入门期)至高中二年级(高级读书期);还有以智力发展分期,则从二周岁至二十周岁。本文结合我国情况,认为是学龄前(五周岁,能独立读书)至初中(十六周岁)。这一年龄段的读书者有哪些特点呢?1、高兴趣性。少年儿童在智力上是强烈的求知期。在我国,随着初等教育的普及,这一年龄组的文化普及程度与读书欲望将远远高于其它年龄组。少年儿童的读书兴趣有饥渴之感,如不能满足,常会引起“饥不择食”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1980,(3)
去年日本共出版了四万多种、十二亿三千多万册书。按人口平均,全国每人可分十几册。不但书店,甚至百货店、食品、果品店等,都兼营售书业务,读书之风颇盛。抽样调查表明,一年里读过书的人占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十五至十九岁者居多,占百分之八十八。但是,也还是有人不读书。据调查,全国每五人中有两人一年里未读一本书,有百分之四十五的人“一本书沒买过”。经抽样调查,不读书的原因以“没有时间”者居多,占百分之三十。认为读书“无此必要”和“不爱看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