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因特网的发展,网络犯罪行为也日益加剧,其危害之大,已经对人类社会构成严重威胁。由于网络犯罪所具有的一系列特点,传统刑法难以涵盖.国际社会纷纷通过修订现行法律、制定新法,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预防和惩治。本文在分析网络犯罪类型及特点基础上,结合国外经验,探讨我国有关惩治网络犯罪的立法问题。  相似文献   

2.
犯罪新闻,是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触犯刑法应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及其相关现象和事实的报道。这些犯罪行为往往由于过程曲折,或由于记者笔下刻意渲染,而成为各种新闻媒介上最受读者关注的内容之一。时下媒体在犯罪新闻报道中,似乎对"受害者""关怀"最多,往往在涉及他们的报道中会主动采取匿名方式。事实上,对其他的"涉案人员"的报道,应该采用实名还是匿名,这其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犯罪的实施人员实名匿名与司法程序——犯罪的实  相似文献   

3.
犯罪转移是指通过对犯罪目标、犯罪手段、犯罪时间、地点和犯罪动机等的控制,从而使犯罪行为和结果发生位置上的转换。从法益价值来看,犯罪转移能够更好地保护人本身的价值,尤其是当人身价值与财产等非人身价值发生冲突时。从犯罪预防的评价目标来看,犯罪转移思想的确立和犯罪转移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犯罪率,而且能够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感。犯罪新闻报道在展示犯罪事实,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可以利用自己的传播优势,转换犯罪新闻的报道视角,将犯罪转移作为犯罪新闻报道新的着力点和追求。  相似文献   

4.
犯罪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的中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颖 《新闻记者》2006,(4):46-49
犯罪新闻(Crime News)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项重要门类,由于其关系社会秩序稳定、个人生命和财产的安危,具有监视社会的传播功能,因而得到了国内外媒体和受众的特别关注。犯罪新闻报道的话题主要是“警察和安全、司法、腐败和恐怖主义,以及个人犯罪,而且包括对各种各样的犯罪行为的报道:街头犯罪、恐怖主义、腐败、毒品以及经济犯罪”。这类新闻题材由于现场感和纪实性强,在某种程度上满足或者迎合了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和收视欲望。所以。犯罪新闻报道往往具有较高的阅读率、收视率和点击率。根据一份美国关于1990~1996年各大新闻网的十大新闻主题调查中,犯罪新闻报道比其他形式报道多得多。超过经济和健康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蒋钰婧 《大观周刊》2011,(46):23-23,15
人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人类的犯罪行为也有其深刻的文化原因,这说明犯罪与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借从文化内涵出发,通过分析犯罪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延伸出,在我国,迷信文化与犯罪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预防和遏制迷信文化对犯罪带来的不良刺激。  相似文献   

6.
我国司法界对犯罪和罪犯的认定有一个发展过程。起初,只要公安部门认定的就可称得上是犯罪或罪犯;后来,只要是检察机关起诉的,就可称为罪犯;再后来,只有被法院认定犯罪的才叫罪犯。这是为了避免冤、假、错案,也是为  相似文献   

7.
犯罪新闻报道的伦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颖  汪武 《新闻界》2004,(5):75-76,78
犯罪新闻是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及其相关现象和事实的报道。这些犯罪行为或由于过程曲折、引人人胜,或由于记者笔下刻意渲染,呈现在受众面前时,往往成为各种新闻媒介上最受读者关注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娱乐场所中的新型毒品犯罪具有种类多、犯罪行为隐蔽性强、风险小、交易快等特点,社会危害性巨大。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打击对策,加大对该场所内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以达到惩治犯罪,净化娱乐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犯罪新闻是对抢劫、杀人、强奸、贩毒、贪污、诈骗等违背普通刑法和特种刑事条例的犯罪行为的报道。这些犯罪行为或由于本身过程曲折、引人入胜,或由于记者笔下刻意渲染,当它呈现在受众面前时,往往具有一种吸引人的力量,成为各种新闻媒介上最受读者关注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霍雷涛 《大观周刊》2012,(22):33-33
犯罪对象是犯罪论中一个重要概念,其对于确定犯罪形态乃至行为的定性量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法理论中的犯罪对象面临看很多理论困境,在刑法学的理论研究中,它却似乎是一个被边缘化的概念。在传统理论中,一般将犯罪对象定义为“犯罪行为所作用的,社会关系的主体或者物质表现”。这一观点一直以来是我国刑法理论的主流观点,但是随着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犯罪对象的传统定论已经明显落伍了,需要我们重新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1.
陆娴 《大观周刊》2011,(31):95-95
“着手实行犯罪”出自九七年刑法第二十三条对犯罪未遂的规定,即“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着手实行犯罪”从立法意愿上看是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犯罪着手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刑法领域界具有争议的领域。因此,怎样给“着手”定一个恰当的衡量标准,仍然是司法领域界值得探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颜陈 《新闻前哨》2023,(4):54-55
“独狼式犯罪”与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密切相关,特指涉事人以暴力手段来实现犯罪目的的犯罪行为。这种“独狼式犯罪”造成的威胁是对公共安全最为严重的挑战,通常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复杂性、暴力性等特征,往往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和猜测,进而对社会秩序和群众心理及情绪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荆源超 《大观周刊》2012,(14):37-3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洗钱这一犯罪行为开始在我国泛滥起来,严重破坏了我国正常的全融市场管理活动,本文通过对洗钱罪的介绍,从而找到一条打击洗钱犯罪的途径,同时也是国际社会反洗钱犯罪斗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犯罪新闻是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及其相关现象和事实的报道。“①因其对社会的影响较大,对新闻工作者的采写报道就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记者在采写犯罪新闻时,要正确把握选择采写的原则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宋高祥 《大观周刊》2012,(28):66-67
亚文化是一种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而犯罪亚文化是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有着天然的影响性和倾斜性。导致青少年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和越轨行为.对犯罪亚文化产生的原因和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了解.对青少年犯罪予以有效地预防和遏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巴明杰  田雷 《大观周刊》2012,(35):50-50
近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贿赂犯罪愈演愈烈,充斥着各个经济领域,严重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破坏社会主义法治。本文从商业贿赂的概念界定入手,通过分析商业贿赂产生的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法律原因,探究我国在治理商业贿赂犯罪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特点,对我国治理商业贿赂提出相应对策,以有效打击日益泛滥的商业贿赂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7.
魏有鑫 《大观周刊》2012,(52):35-36
在国外贿赂犯罪的惩治过程中,通过与行贿人进行辩诉交易,以不起诉、减少起诉罪名或是刑期交易等为代价来换取行贿人有罪供速,或作为指控受贿人犯罪行为的污点证人以达到惩治贿赂犯罪的目的;这种做法对于我国打击贿赂犯罪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这种借鉴应建立在中圆国情之上。在肯定辩诉交易的合理性的基础上,制度上应对辩诉交易的范围、参与主体、司法审查等内容作出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普及的社会,网络几乎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主菜,因而,网络传播已逐渐适应整个信息领域。人们无可厚非地离不开网络带给他们快捷直接、立体、形象而生动的信息资源。但是,正因为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及广泛性,有些人利用网络这个几近万能的信息传播工具制造网络犯罪行为。本文就现今社会常发生的网络事件所涉及的刑事法律,比如网络犯罪的种类、网络犯罪的原因、网络犯罪的实体、网络犯罪的有效预防与打击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背景下,版权犯罪呈现出与传统印刷式版权犯罪相区别的诸多特征,这给版权治理提出了新课题.对此,创新网络语境下的版权刑法保护机制是一条重要路径,需要树立版权人权利优先的理念,立法上有限度地扩宽版权刑法保护的犯罪圈,司法上完善犯罪行为的认定标准,以此突破版权刑法保护的现实瓶颈,努力构建保护知识自主创新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体现国家惩治严重犯罪的力度,打消公众在废除死刑后对严重罪犯重返社会的担忧,重要的是获得公众对废除死刑的支持,终身监禁可能是最好的死刑替代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