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电子竞技》杂志:作为中国最早的电子竞技职业选手之一,你是如何看待电子竞技的? Jungle:我觉得电竞是很正面的东西,而且对于我来说,电子竞技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以前社会上很多人对电子竞技不了解,认为电子竞技游戏会影响学业,但专家都说过了电子竞技是随着体育发  相似文献   

2.
韩国电子竞技的选手整体数量并没有我们预想的那么多,职业选手和半职业选手加起来不超过500人。这当然与KesA的严格注册制度有关系,并不是缴纳比赛的报名贵就能够成为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的。职业和半职业选手的资质都需要经过相关的认证,并不是在一些人在网吧训练了几天之后就可以称为“半职业”队伍,然后去自行寻求资本支持的。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从根本上规范韩国电子竞技选手的行为。从长远来看,这也是行业整体形象提升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的电子竞技人群有多少,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说法。见诸于报端的有7300万,4500万等各种数字。相比而言,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的数目就容易计算得多,这个数字不会超过1000。在这不到1000人的职业选手中,出了一个可以称得上是的“职业明星”的人,他就是李晓峰,Sky。勿庸置疑,在电子竞技圈中,李晓峰已经成为了一个现象。但凡需要有人来代表一下选手的时候,如果李晓峰在场,他就会成为代表。有时候他也会自告奋勇的从一堆木讷的选手中出列拿过话筒,开始他的标志性发言:“大家好,我是WE.IGE.Sky,李晓峰……”。一般来说,“WE.IGE”这几个字他会说得很清晰,接下来他将会非常诚恳地感谢比赛组织方和赞助商,最后会表达自己对于“中国选手”身份的看重,愿意和所有选手一起努力,为国争光等等。这种已经程式化了的发言在2006年中,李晓峰已经重复了无数次,可以肯定的是,他还会继续这样表达下去。  相似文献   

4.
wisp 《电子竞技》2009,(21):98-101
好吧,在由小编荣升大编的GoaL同志的蛊惑加诱惑加迷惑下,Wisp的TOP5专题又回来了。本期的TOP5专题里,我要说的不再是魔兽战场上的那些不黄但很暴力的内容,而是积极向上的,符合互联网世界的潮流的,即将迈向WEB 2.0时代的,博客!电子竞技选手开博客已经不再是一件新鲜事儿了,早在2005年底新浪博客刚刚推出的时候,新浪这个国内互联网大佬就笼络了一大批电子竞技明星在新浪博客落脚——包括WE全队,以及若干电竞名人加若干电竞MM。但是要想让训练繁忙的职业电子竞技选手坚持更新这个博客就不太容易了,像xiaOt的新浪博客最后一次更新还在半年多前的三月份,而King的最后一次更新更是早在2007年,像Sky这样魔兽打的好而且还能在三年多时间里写下高达270篇博客的选手实在是凤毛麟角。其实博客这玩意作为选手和Fans之间的桥梁是最好不过的了,很多娱乐圈的艺人都有专门的助理帮他们更新博客,贴上他们最近的行程、近况之类的信息。只不过电子竞技选手们本身已经是忙的四脚朝天,更没有什么助理之类可以使唤,外卖一个盖浇饭都要自己打电话,大多数人已经没什么精力和心情更新博客了。不过虽然如此,电子竞技界还是有很多更新勤快而且内容不错的...  相似文献   

5.
林秉超  李硕 《网球》2010,(5):72-73
如果你是一名青少年网球选手,当你为自己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除了转为职业选手之外,到美国打大学生网球联赛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中国或是亚洲的选手们来说,进入职业的道路是我们所熟悉的,而到美国打大学生联赛似乎还是个新鲜事.甚至有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选择,毕竟我们很少能接触到这方面的信息。那么,对于网球选手来说,到美国读大学有什么好处呢?  相似文献   

6.
“人是可笑的傀儡,在破舞台上起舞、跳舞、作乐,完全不关心世界,不了解自己的价值,人并非为此而生.”这一莎士比亚的著名比喻乃历代作家一直沿用的“习惯用法”(topos)。西文中所谓topos,好听一点说,可以解释成沿袭下来的固定比喻和用法;苛刻一点说,有时不免流于“俗套”、“套话”一类的东西。但当看到这句话时,我还是能够深深的有所共鸣,但结果似乎还是没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好象也变成了一种topos,倒不是说我们过的不好,但实际上也确实没好到哪去,总觉得应该说点什么。鲁迅先生的文章放到今时今地也许不会有太多的年轻人去崇拜他,因为那是在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东西,不能代表当今社会的普遍性。但是在我看来,现在的电子竞技所谓的“圈子”里,需要出现一位这样的人,能够想别人所不敢想,写别人所不敢写,无论对错,它都能给中国的电子竞技注入一股活力,减轻一些压力,并让它不再继续这样沉默下去。  相似文献   

7.
电子竞技对于很多人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的生活状态对于人们来说,更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他们的生活与网游世界有所区别,并非虚拟。在玩家和fans的眼睛里,他们的生活是如此前卫、浪漫、理想和随心所欲,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他们现实生活的全部。  相似文献   

8.
《电子竞技》杂志:能讲讲你是如何成为一名星际职业选手吗?罗贤:我第一次和星际接触是在高三,那是2001年,虽然当时学业很紧张,但我还是无法抗拒星际的魅力。一开始只是和同学一起打混战,直到2002年我知道了WCG,而且知道星际是可以比赛的,所以我去试了试。应当说从那之后我就走上了职业选手的道路。我想标志性的应该是2004年我代表湖北省参加了那年CEG。  相似文献   

9.
2006年的夏天,我遇到一个久违的朋友,34岁,现在是某唱片公司的高层,酷爱电子竞技,从最早的沙丘系列即时战略游戏开始,他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高手,一直到后来的“星际”、CS,甚至FIFA、NBA、QUAKE,他无一不玩,也无一不通晓。他对我说:“现在我生活工作都非常好,但总觉得缺点什么。其实我就是羡慕当下的电子竞技选手们,他们从事的事业是我从来都不敢奢求的。”2004年,他疯狂地爱上了魔兽,痴迷程度  相似文献   

10.
这期的讨论话题,"电子竞技赛事,敢问路在何方"有些抽象,也有些沉重。很多朋友在讨论时真情流露,让我们非常感动。而且有些朋友的观点也非常在理,尤其是大家觉得电视解禁和与网络游戏划清界限是电子竞技想要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很同意大家的观点,因为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的价值体系日趋多元化的今天,电子竞技却仍然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就是社会认知度不高,甚至还存在着种种误解。所以电视的开禁和电子竞技成为一项体育产业而去游戏化,尤其是和网络游戏划清界线,将提高整个社会的认知度。电子竞技是年轻人的运动,但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只有年轻人才能参与,只有各个年龄层的人都能认可并关注电子竞技,电子竞技才能算真正的成功,举个电子竞技可以类比的对象:极限运动。大家在讨论时更多的去关注了电子竞技本身,虽然与我这次讨论的主题有些偏离,但我觉得朋友们讨论时的一个潜台词就是电子竞技赛事不如人意是因为电子竞技的大环境不好。这样的观点我很同意,因为我也是一个喜欢用背景去解释问题的人,但这不能成为我们电子竞技赛事止步不前的理由,相反,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在电视没有开禁,在社会认知不可求的现在,我们不能指望其他人去体恤电子竞技,去"哄"着电子竞技,而是应该去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是否做的不好,尤其是我们的赛事,被我誉为电子竞技的生命线的各种赛事也应该去明白一些道理,一些很浅显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数字声音     
《电子竞技》2014,(19):21-21
"读书阶段不应沉溺于游戏,度的把握很关键。青少年毕竟还缺乏自己的判断力,这条路现在也不适合所有人去尝试,目前中国依靠打职业比赛过得好的人不会超过30个。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但以我个人看法,电子竞技能成为一项正常普通的职业起码也在几百年之后了。" ——尽管自己算是中国最成功的电竞职业选手之一,但Infi并没有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12.
《电子竞技》2011,(7):110-111
刚刚无意中看到了周奕的文章,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种感触了……在微博上随便发表点自己的看法吧。 1.关于CCTV5《体育人间》关于电子竞技的节目,从大家知道要做这期节目开始,每个人都非常兴奋,怀揣着电子竞技是否能回归央视的梦想(暂时还是梦想,无法实现)。从节目录制,到猜测何时播出,再到播出后,其实业内无论是俱乐部、选手、还是媒体等等都觉得这是非常重要非常好的一步。  相似文献   

13.
《电子竞技》2008,(17):22-23
韩国是一个让电子竞技界一直向往的神秘国度。到底为什么电子竞技,确切地说是《星际争霸》能在这个地方被人们顶礼膜拜,也是许多电子竞技人竭力寻找的答案。最流行的说法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经济遭受重创,失业率居高不下,年轻人对社会不满,频频走向街头抗议闹事。为了安抚民心,同时提高就业率,稳固经济,韩国开始走文化兴国的发展道路,第三产业和娱乐产业在这里悄然升起,电子竞技也伴随着《星际争霸》在年轻人中的热度而被扶植起来,逐渐成为了韩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去年开始,韩国的电子竞技开始走下坡路,收视率的低迷和职业选手人数的减少无一不在蚕食着这个辉煌无比的产业。究其原因有太多的说法,这篇文章也许就是其中的一种。无论对错,它至少都给我们提出了一种可能性,不仅揭示了韩国电子竞技衰弱的根源,而且还重新诠释了电子竞技在韩国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来说,这篇文章还是值得一看的,当然是要辩证地看。  相似文献   

14.
《电子竞技》2009,(1):22-22
这又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许大家早已经听腻了其中的大道理。不过这篇文章里还是介绍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比如说游戏深度和电子竞技之间的关系。你觉得War3的深度够吗?绝对的,你会说我说的是废话。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否定的答案。虽然War3的世界观如此的庞大,但是如同民间说书般的童话故事却是它真正吸引人的地方,这种有深度的是什么?看过新世纪福音战士吗?我的头好痛。  相似文献   

15.
数字声音     
《电子竞技》2012,(15):19
"只有把电子竞技选手的工资达到比较高的水准,这才能让大家认为电竞选手是个看上去不错的职业。"前不久,中国台湾最大的电子竞技盛会:"台湾电子竞技公开赛"刚刚在高雄市落幕。台湾游戏网记者对台湾电子竞技联盟董事长、华义国际数位娱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博弘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他提到:"我们的电子竞技选手月收入大概是5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万出头),一年就是60万新台币。如果是一个学生会觉得玩游戏一年就能挣这么多钱很了不起,  相似文献   

16.
开篇“职业之路”是一个酝酿已久的栏目,它原来拟定的名宇叫做“通往职业之路”。作为一个长期喜欢在网站和平媒写一些CS文章和评论的人,我常常会被问到这种:“你看我能打出来吗?”“你看他/她能打出来吗?”我不是什么神仙,从别人拿来的demo中就能判断出一个人的潜力,但在以前,我却有这个胆量,我会很肆无忌惮地说,这个人大局观如何,步枪水平如何,意识怎么样,等等。我那时总觉得让更多有天分的人参与到职业CS行列,会对整个CS圈子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呆得越久,想法就越不一样了。毕竟CS是人打的,人不可能脱离现实生活存在。看到好多孩子执着地追求职业梦想,奋不顾身地或辍学或流离,我总是觉得很难过,因为我一直认为CS是一个好游戏,它本不该让人这么苦。只是,在职业CS世界里,输赢基本就是一切,这种生活的压力不是每一个想打职业的孩子都能明白的。如果CS或者某个电子竞技游戏仅仅是你生活中的一点娱乐,那你完全可以很认真或者很投入地去玩,最多在自己需要忙正事的时侯暂时抛开它,或者买一本《电子竞技》看看现在都有什么新技术新战术新明星出来了……但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44′Alex或者Sky,或者Roketboy,你面临的问题就完全不一样了。你几乎要投入你现实生活的一切,甚至会影响到你的家人,而且,不是你愿意付出或者曾经付出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就因为这条路难走,所以需要跟谨慎。我们的栏目虽说名字叫做“职业之路”,但这个栏目可不是让职业明星来大谈自己当年如何艰辛,如何苦练,如何实力大增再传授一点自己的独家技巧,也不是告诉你世界如何黑暗,游戏如何没有出路的社会新闻版。经常会在编辑部看到来帮孩子预订杂志的父母,我每次都是诚惶诚恐恭恭敬敬,这不但是因为他们是长辈,还因为对那份信任的不安,至少他们觉得我们的杂志会对他们的孩子有正面的影响,或者至少不会有负面的影响。每次遇到有职业梦想的孩子,我总是很难不去想他们背后的家庭因素,而这些想法很难在什么技战术分析或者demo评论中表达出来。对于想要选择职业道路的读者,如果你认真地思考过,而且你觉得你可以,但是你需要机会,如果你在犹豫,而且你觉得你可以,但是你需要建议,我们这个小小的栏目,一定可以给你一点小小的帮助。也希望大家能从别人的故事里得到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17.
《电子竞技》2016,(11):76-77
全球电子竞技观众已经超过了1.2亿人次,这意味着世界上每100个人就有2个关注电竞,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到底是什么吸引了如此多的人关注电子竞技?单纯的一款游戏是否能够做到这点?动视暴雪的总裁Mike认为:是那些天才选手,才赋予了电子竞技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电子竞技》杂志:您第一次接触到电子竞技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那时它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张路:我最早知道电子竞技也是从一个很好的朋友那里知道的,我想电竞圈里应该人有很多知道他,他到现在还做着电子竞技赛事。电子竞技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时尚。它和信息时代的高科技结合的很紧密,所以是一个很现代的运动,并且真正属于年青人的运动。我觉得很有前途。  相似文献   

19.
明天会更好     
820的退役是中国乃至世界DotA圈的损失,IceFrog第一时间为820送出的祝福更能看出,这位传奇巨星在世界DotA圈中的地位,17岁放弃学业选择职业电竞,不到23岁便从运动员选择退役 这不得不又感叹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的寿命为何如此短暂.的确,要练好神功,横扫千军绝对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我们更是都喜欢拿传统体育项目与电子竞技相比,但是我相信没有任何一项运动以及任何一个选手,能够在5年的时间内,从一名爱好者变成世界冠军,但是电子竞技做到了,820做到了,这就是电子竞技的独特魅力,这更是820独有的天赋与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ESWC——Electronic Sport World Cup,电子竞技世界杯,与CPL和WCG一道,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电子竞技赛事。ESWC在电子竞技界的地位无异于世界杯在足坛的地位。ESWC已成为全世界电子竞技迷目光的焦点,对于中国的玩家们更是如此。2006年已经是他诞生以来的第四个年头,同时也将是中国代表队第四次出战本项大赛。作为一个电子竞技爱好者,每一年的上半年部是大赛的相对平淡期,我们盼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会回答:盼ESWC!没错,ESWC可谓是每一年超级大赛的头盘。从选手到记者,再到每个国家的职业代表队,没有人愿意错过当年的“头盘赛事”。过去的2005年,中国选手在于魔兽项目的各项大赛中的表现可圈可点,这个良好的势头被维持下去,2006年必将是中国选手取得成绩更加辉煌的一年。而ESWC应该说是最好的试金石,可以检验一个选手当前的竞技状态,以便他们及时调整,在后面的多项大赛中有更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