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竹坡上承金圣叹,下启脂砚斋,通过对《金瓶梅》思想与艺术的评点,在很多方面把中国小说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张竹坡评点《金瓶梅》的文字总约十几万字。其形式大致为书首专论;回首与回中总评,和文间夹批、旁批、眉批、圈点等三大类。属于专论的,就有《杂录小引》、《金瓶梅寓意说》《冷热金针》、《第一奇书非淫书论》、《苦孝  相似文献   

2.
张竹坡评点《金瓶梅》 ,为我国文学理论留下一笔宝贵的艺术遗产。他创建性地提出《金瓶梅》是泄愤的世情书 ,是史公文字、第一奇书而非淫书的论断 ,确立了《金瓶梅》为我国“四大奇书”之首的崇高地位。他精辟独到地评价了《金瓶梅》的艺术 ,论及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学风貌等诸多方面 ,高度总结了因《金瓶梅》的出现而丰富了的小说艺术。尤其是张竹坡首创的书首总论的评点方法 ,健全了中国小说批评理论的组织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评点者侧重文本细读,多向挖掘文本意旨,凸显《金瓶梅》广泛的意义承载。市井风貌是小说题旨的外在表现,劝惩之旨突出小说文本的功能效应,泄愤说则为文本最为内在的题旨指向。《金瓶梅》评点者的题旨论述提升了文本的艺术价值,成为小说家体验崇高的方式,焕化成评点者生命精神的存在表征。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是明末社会道认审美观念等激变的产物,它的出现影响了我国小说发展的流向,推进了小说观念的变革,《全瓶梅》批评,推动了我国小说观念的充实、深化和批评体系的完善。明代《金瓶梅》的原始批评激活了后人的审美思考,崇祯本《金瓶梅》的评点者,是我国以审美眼光审视《金瓶梅》的第一人,评点使原始批评中美学判断具体化并成为张竹坡系统批评的先导,在《金瓶梅》批评史上起着双向联结的思维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由于长篇小说创作的昌盛,出现了小说评点的高潮。其时,作为科举考试专用文体的八股文,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批评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张竹坡批点《金瓶梅》,通过对八股文理论的借鉴与运用,对《金瓶梅》思想与艺术进行了评点,大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理论,对后世的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在张竹坡的小说理论中。“寓意说”贯串了《金瓶梅》评点的始终,与苦孝说、泄愤说等共同构筑起了其批评体系的整体框架,而“王世贞著《金瓶梅》说”对这一理论框架形成具有直接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水浒传》与《金瓶梅》重叠部分对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与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分析二者评点在批评形式、批评风格、批评内容、批评文法以及批评主体情感意识上的异同,并探寻其中原因。可知金批集中于夹批处,而张批集中于眉批处;金批文风激情昂扬,而张批则平和中正;金批内容于文章处无所不入,而张批内容则多局限于文章人情物理;金批攀引甚多,经史子集无不入彀,而张批多随文下笔;金批多于文章细处着手,而张批却于文章大段精思处驻足。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世情小说中的点作,因其反封建名教的描写而被视为淫书,屡遭查禁。历代有识之士却充分肯定其艺术价值。自张竹坡评点《金瓶梅》开始,对《金瓶梅》中人物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中国传统思维倾向的新角度研究“淫妇”恶说的原因,有助于支深入地理解有关人物。  相似文献   

9.
《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号称四大奇书。四大奇书中晚出的《金瓶梅》因其在题材内容、人物塑造,艺术表现等方面的新颖独创和语言方面的高度成就而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赞誉此书“同时说部,无以上之”(《中国小说史略》)。从历史的眼光看,《金瓶梅》一书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当然也存在着众所周知的缺陷),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是写人叙事细腻致密,生动传神,成就甚高。前人因其叙事能做到“情景逼真”“情事如画”,写人能做到“口吻极肖”“传神”“活现”,而赞其写人叙事皆能“妙得其情”,说作者“真炉锤造物之手”(上述几则引文皆见于《新刻绣像金瓶梅》一书之评点)。下面就  相似文献   

10.
吴敢同志在本刊今年第三期发表的《关于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文章,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文学终身教授浦安迪博士于十月来徐州同吴敢和其他明清小说研究者交流了两国学者研究《金瓶梅》及《金瓶梅》评点者张竹坡的成果,并访问了张竹坡家乡,察  相似文献   

11.
1996年 9月 ,笔者在《昆明师专学报》上发表《 <金瓶梅 >与云南方言集序》。序中讲了全集分语音、词汇两部分。本文即词汇部分。文中收集目前能见到的多种词典中对近八十个词的解释 ,为方言研究提供该词来源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是从《水浒传》中潘金莲的故事敷衍而来的.从学接受的角度来看.《金瓶梅》对《水浒传》是一种接受的关系。这里讨论了《金瓶梅》接受《水浒传》的具体情况.即作选择《水浒传》的原因和《水浒传》对《金瓶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汉语大词典》所收《金瓶梅词话》词语释义存在的一些可疑之处,以补辞书之疏漏。  相似文献   

14.
校勘《金瓶梅》所引用的《水浒传》字,举例,以说明该《水浒传》大约是何种版本,并为探讨《金瓶梅》创作年代提供一个旁证。  相似文献   

15.
本先以实证,列举“内阁本”或有意简略,或无意脱漏及多有错刻的现象,再从序跋、图象、眉批等不同角度论证了它不可能是崇祯本系统中的“正头香主”,而是二字行眉批本的翻刻本;同时兼论了崇祯本是词话本的评改本。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中的武松形象,虽然和《水浒传》中的武松有血脉贯通的一面,但并非完全照搬。由于两书创作主旨不同,两个形象在书中的地位、作用自然也不同。《金瓶梅》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对武松形象进行了再创造,深化和扩展了人物性格,使人物更具社会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世贞与《金瓶梅》的著作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作者不必求新,《金瓶梅》作者的答案就在明人笔记中。《金瓶梅》12种手抄本源于王世贞家;被陆炳“诬奏”、“籍其家”、“沉冤”,“托之《金瓶梅》且最早拥有《金瓶梅》手抄全本的“王大司寇凤洲先生”只能是王世贞;《玉娇李》与《金瓶梅》同出一人之手,《玉》作者是王世贞,《金》作者也应是王世贞;《金瓶梅》“指斥”的“时事”与王世贞家世相关,所写明代官吏多为王世贞的熟人;《金瓶梅》大量借用他书素材正是王世贞提倡模拟方法在小说创作中的实践;大哭:李瓶儿与善写丧葬场面体现了王世贞的家庭遭际、哭癖个性与心理特点。吴晗文章及“非王”说未能剥夺王世贞的《金瓶梅》著作权。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词话》表方向的方位名词有4个:东、西、南、北。它们都能修饰名词或受名词修饰,有的还能与动词、形容词、教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名词词缀结合为不同结构,表现出极强的组合能力,体现出近代汉语的特点。这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是一部以繁多、生动却不免琐屑的细节描写著称的长篇小说,由细节描写营构成的场面是《金瓶梅》文本的基本存在形态,大致可分为宴饮场面、内室场面和庭院场面三类。由于作者主要使用细节连缀的叙述方式,小说的叙事空间精彩而叙事时间则时常紊乱,留下了遗憾。夸饰性和写实性场面的结合,是《金瓶梅》人物塑造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词话》"借宋写明",但在写"明"时作者往往选择明代不止一朝独有的事件,例如朝廷违法借支"马价银",或不止一朝独有的人物,例如"张龙"等来安排情节,表面上模棱两可,使人捉摸不定,但在关键处作品是有严格界定的。我们在明白了《金瓶梅》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后,又结合明代最原始真实的史料《明实录》,即可判定《金瓶梅词话》中朝廷违法借支"马价银"指的是正德、嘉靖时期而绝不是万历时期,进而证实《金瓶梅》所反映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