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想拆掉家中破旧的老房子,却没想到拆出了一批"宝贝".近一年前,家住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关王庙村的类海新在拆除家中老房子时,竟然拆出了一批包括战士花名册、备战记录、战斗总结等在内的八路军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2.
“弹性干部”,不“弹”!──小记汉源县三位优秀老通讯员王岩飞“弹性干部”是人们对年龄大、资格老、多说好话,少做实事,平平安安等退休的部分老干部略带嘲讽的称喟。但长期活跃在汉源县新闻界的三位优秀老通讯员,却以他们积极工作的热情,不服老的进取精神向人们证...  相似文献   

3.
都市报“同质化”是一个老问题了.近年都市报式微、个别报纸停刊,除了外部因素,恐怕与“同质化”有关.一些报纸做了治“同质化”的探索,但是许多做法并没有啥效果,反而影响了报纸的阅读率和经济效益,原因恐怕就在有些“药方”开错了.笔者把开错的“药方”归纳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愚公家乡河南省济源市“三老通讯组”,成立于1992年,由三位爱好新闻写作的离退休老干部组成。“三老”通讯组为把“精神食粮”留给下一代,他们不辞劳苦,经过80天的整编、设计、校对,共从3000余篇发表的作品中精选出500多篇,汇集成4册“晚晴集”系列丛书。这些书将无偿赠送给济源市2000多个乡镇、局委、厂矿、学校等单位和个人。三老通讯组,出书《晚晴集》,启迪当代人,教育下一代,同时也成为老年人永葆青春的“加油站”,益脑健身的“润滑剂”,老有所为的“开心果”,乐在其中。一套《晚晴集》 十年硕果情@李德化 @王建武 @张晓红…  相似文献   

5.
9月13日,山西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向各会员单位下发了《关于发动老出版工作者为局党组决策明年工作,开展献计、献策、献良言“三献”活动的通知》。《通知》中说,2001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是山西新闻出版局实现出版社三年“自养”关键的一年。为了进一步发挥好省版协桥梁纽带作用,主动积极地为局党组、局行政领导当好助手,省版协特决定发动各会员单位的老出版、老印刷、老发行及老行政、老业务管理人员,在局党组决策明年工作之前,开展一次献计、献策、献良言的“三献”活动。 这次活动的重点:一是深化出版、印刷、发行改革;二是强化(出版社、印刷厂及两个公司、两店)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三是促进发展,围绕局、社、厂、公司、店自我发展,特别是脱离“两教”(教材、教辅)之后的自我发展。 “三献”主要是围绕上述三大重点,每位老同志根  相似文献   

6.
济源市委老干部局通讯组,又名“三老通讯组”,成立于1992年,成员由离退休老干部中的新闻爱好者姚天征、郭谨栋和李德化三人组成,现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73岁。“三老通讯组”这个编外组织,古稀不辍春秋笔,成为市委老干部局的“喉舌”,为全市2500多名离退休干部撰写稿子,讴歌夕阳红。“三老通讯组”成员余热写春秋,辛勤“爬格子”,被聘为河南省《关心下一代报》驻济源市记者站正、副站长,是《济源日报》、济源电台等5家报台的特约记者、通讯员,积极为十多家报刊组稿,宣传老干部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三个老头不顾…  相似文献   

7.
经济宣传有许多老主题。如何使老主题出新意,常常是通讯员们颇费斟酌的事。去冬今春,我采写的一组(三篇)水利方面的报道,每篇写稿前都围着“新”字打转儿思考,设法“画”出“新面孔”,见报后各方反映良好。善于反思抓“新题”  相似文献   

8.
李涛 《新闻传播》2005,(2):33-34
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品种”,好比一道经常要吃的“家常菜”。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最容易遇到以下问题:一是“旧闻多”:二是“量过大”;三是”距离远”:四是“不活泼”;五是“形式老”;六是“深度不够”。一些记者大都习惯用总结式的“老模式”把一些用过的材料“重抄”一遍,很难出新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不让读者把这道家常菜”吃腻”,常报常新呢?  相似文献   

9.
2003年8月13日,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召开“三贴近”新闻理论研讨会,部分会员围绕“三个代表”与“三贴近”的关系、“三贴近”的丰富内涵与重大意义、我省媒体实践“三贴近”的成绩和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等等,畅所欲言,交流切磋。本刊从本期开始,陆续刊登这些新闻老人的论文和发言稿。  相似文献   

10.
你如何“三级跳”?·周贤军葛华忠·有位“老编”对“三”这个数字十分喜爱,认为“三”这个数在中国太奇妙了,且举例说古今以“三”计量成事的例子很多,像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个诸葛亮才成就大气候,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大战役才打败国民党,毛泽东以“三个世界”理论划...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最容易遇到以下问题:一是“旧闻多”,二是“量过大”,三是“距离远”,四是“不活泼”,五是“形式老”,六是“深度不够”。一些记者大都习惯用总结式的“老模式”,把一些用过的材料“重抄”一遍,很难出新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不让读者把这道家常菜“吃腻”,常报常新呢?我们只  相似文献   

12.
档案工作目前正处在一个非常的发展时期。信息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中央确定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特别是如何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用它“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档案工作服务于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任务繁重  相似文献   

13.
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品种”,是党报新闻宣传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媒体上经常出现,好比一道经常要吃的“家常菜”。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最容易遇到以下问题:一是“旧闻多”,二是“量过大”,三是“距离远”,四是“不活泼”,五是“形式老”,六是“深度不够”。一些记者大都习惯用总结式的“老模式”,把一些用过的材料“重抄”一遍,很难出新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好这道“家常菜”,并常报常新呢?我们只有不断地策划,不断地出新招,挖掘到成就报道的“创新点”,在“近”、“亮”、“活”、“深”上下工夫,才能做到在新…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采写中有一些被称为老生常谈的“老产品”,即老主题.如经常性的工作报道、厂矿企业的生产情况报道、农业生产“四季歌”,以及大量涉及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报道等,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服务性,是报纸所需要的,也是读者经常希望看到的.如果老主题写成老面孔,“似曾相识”或“早已相识”,缺乏新鲜感,则是读者所不愿意看到的.要使老主题写出与众不同的新意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从一些有经验的记者(通讯员)谈的体会来  相似文献   

15.
海浦同志:近好! 接读来信与来稿。台头写得不妥。“尊敬的老师”,实在没有必要这般称呼。以后来信,“尊敬的”三字应去掉,“老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代际融合为视角,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探究推进“一老一小”代际阅读的现实需要和实现路径。研究认为,“一老一小”代际阅读符合“一老一小”的共同需求,也符合我国隔代抚养的社会现实,进而从阅读内容、阅读空间、阅读方式三方面出发,提出构建跨代共融的阅读共同体的具体路径:在阅读内容上,可重点关注健康饮食、传统文化、科技科普类图书;在阅读空间上,要发挥图书馆、社区、农家书屋、乡村文化礼堂等平台在“一老一小”阅读推广方面的作用;在阅读方式上,可以趣味化、数字化、公益性等方式,提升“一老一小”的图书接触和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张文华 《出版广角》2016,(14):80-81
“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族传统音乐艺术,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卡姆往事》描写了维吾尔族老艺人在新旧社会中对传统维吾尔族音乐“十二木卡姆”的保护、挖掘,热情歌颂了老艺人对民族音乐艺术延续发展做出的贡献.这部电视剧民族特色浓郁,剧中大量使用“木卡姆”音乐做主题曲.这些音乐旋律优美,加强了剧情艺术表现力,对叙事表达起到点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时政新闻报道难是困扰我国新闻界的一个老问题.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时政新闻大多是写领导新闻,社会新闻是写百姓的,生动有趣,可读性强,如果时政记者换个思路,从百姓的需求出发,巧用社会记者的视角采写时政新闻,做到报道领导活动“平民化”、挖掘新闻线索“社会化”、采写重大题材“故事化”,是提高时政新闻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三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日上午,河南省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邀请省会部分老新闻工作者座谈,就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与会同志认为,学习教育活动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要继续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各新闻单位的领导同志要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带好头,做出表率。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张锐出席会议并讲了话。本刊记者报道郭俊华摄影省会部分老新闻工作者就如何搞好“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走转改”是新闻战线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新闻报道“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新闻工作是上情下达的桥梁、下情上达的通道,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切切实实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本是个老话题,之所以“旧事重提”,是因为许多媒体工作者对新闻工作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认识不足,或者日渐淡漠,也没有在实践中去自觉地践行.从根本上说,是缺乏对“群众路线是媒体生命线”这一论断的深刻体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