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杨伟 《文教资料》2009,(16):73-74
贾樟柯导演的作品当中一直渗透出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折射这种情怀的正是导演始终对社会生活中的“小人物”保持一种关注态度,也成为他的电影风格。本文通过电影美学中思想和风格的维度分析其作品《世界》中所呈现的人物,以探索影视创作中需要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以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电影人,在电影观念和影像风格上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以个人化姿态直面当下中国的日常生活状态,消解经典性的电影叙事模式,以全新的电影思维和原创精神为正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强调纪实、关注现实、注重个体经验的传达、开放性的叙事模式是贾樟柯电影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3.
以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电影人,在电影观念和影像风格上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以个人化姿态直面当下中国的日常生活状态,消解经典性的电影叙事模式,以全新的电影思维和原创精神为正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强调纪实、关注现实、注重个体经验的传达、开放性的叙事模式是贾樟柯电影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李安导演对于电影美学的理解程度十分深厚,其电影的美学风格深深地根植于东方美学之上,中国传统文化更成为了他电影创作的基础和个人特色的来源。李安的电影包含着温柔敦厚、内敛含蓄的东方美学特色,也包含着西方美学对真理的再现及多元文化的展现。在电影的视听语言、人物特点以及留白与幽默性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当中国电影不断趋于商业化的时候,贾樟柯以他独特的纪录电影风格步入影坛。他将镜头执著地对准社会的边缘人,客观地记录他们的生存状况,揭示他们的情感和心灵。贾樟柯为百年华诞的中国电影带来了一丝新风。  相似文献   

6.
"独立电影"作为分类概念和制作模式在199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生产格局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本文追溯了"独立电影"作为一种生产模式与好莱坞电影的历史渊源,指出"独立电影"作为一个风格描述和批评概念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者认为,根据下述三个方面来确定具体的"独立电影"或"独立电影"例作者在涉及美学、技术、经济和社会诸方面的历史位王:(1)他(它)们在电影工业/产业中的地位;(2)他(它)们所采用的形式/美学策略的性质;(3)他(它)们与更宽泛的社会、文化、政治或意识形态状况的关系.最后,作者强调了"独立电影"在中国电影生产场域和批评场域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贾樟柯的电影打破了传统电影故事片和纪录片之间的界限,将纪实和虚构交叉并用,实现了对社会的独特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电影风格。我们通过他的十余部电影,可以看见中国近20年来社会发展的真实图景。贾樟柯电影关注的几乎都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或弱势群体,然而小人物也有大世界,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底下却同样暗流涌动。而贾樟柯则将镜头对准底层,用直接纪录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一个并不平凡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新生代电影的重量级导演,贾樟柯的名字随着其作品的影响而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在经历了体制内与体制外的长期徘徊后,2004年,贾樟柯最终回归体制。可以说,体制外的创作不仅为他赢得了荣誉,同时也实践了他的艺术追求。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是因为他体制外创作时期的作品在电影叙事上呈现出了一些独特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9.
第四代导演的影片呈现出一种诗化与纪实相融合的美学风格,而不只是单纯的纪实美学.这种电影美学风格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客观、冷静地陈述中较好传承了历史积淀的悲剧精神,而且从平民视角审视社会历史现实,完成了对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的讴歌,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民族色彩.这些都开拓了民族电影发展的空间,加快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贾樟柯的电影一般被认为是以底层的视角来反映当前时代背景下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况。但是从叙事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贾樟柯的电影却又体现了一种对时间和生命的理解。通过镜头、符号、故事这三个电影叙事构成的重要成分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贾樟柯电影在叙事上暗含了另一种对于生命和时间的理解,他的电影是生活的忠实记录者,叙述的是生命的过程,用细微的眼光呈现一个个我们时常会忽略的生命过程和生命的本质——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