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蒹葭》作为《诗经》的代表作之一,其题旨学界主要持有三种观点.其一是“讽刺说”,其二是“招贤说”,其三是“求爱说”.而大家普遍认可“求爱说”. “蒹葭”、“伊人”、“白露”、“水”是诗中的主要意象,其中“伊人”、“白露”、“水”这三个意象学人论述得已十分充分,而对“蒹葭”这一核心意象,我们认为仍有探讨的空间.若以《蒹葭》诗的主旨是“求爱说”为基础,结合“蒹葭”这一意象的物理特性,以及该诗的比兴意蕴,对“蒹葭”这一意象进行关照,我们认为, “蒹葭”是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自喻.  相似文献   

2.
从《文心雕龙》理论观照《文选》所收《招隐士》,它行文用字符合《练字》篇观点,有着肥瘠磊落的审美效果,它用字之“奇”并非“诡异”之类,它所用包括“联边”字在内的“桂树”主体意象,草木意象、山石意象、鸟兽意象等烘托意象,与“归”“留”主旨意象一起,形成“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的骚诗风貌。结合古文字考察,它自有字象与诗象融合的另一种解读意境。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月”这个意象可谓褒爱有加,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自居易的《琵琶行》等对“月”这个意象的运用可谓令人击节赞叹。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月”更是情有独钟,他揽“月”人诗:或抒情、或怀古、或怀乡、或思亲、或言志……而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前赤壁赋》融“月”人文,匠心独运,将“月”运用得出神人化,摇曳生辉,丝毫不逊于前人。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中国文艺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包含着丰富深邃的哲学美学思想。意象概念并非凭空生成,而具有哲学文学两方面的长期积累。从先秦有关“言”、“意”、“象”关系的论述,到魏晋玄学兴起,深化对“言”、“意”、“象”三者的思辩,加上先秦《诗》、《骚》以及两汉魏晋文学创作对文论的影响,才最终形成这一独具东方民族色彩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为贾平凹的“意象”所困惑,不知其究意,读罢《怀念狼》终幡然酌情,本文试以《怀念狼》为基点,对贾氏意见书象的概念,探索历程以及《怀念狼》的意象成就作一探讨,以期对贾氏意见书象有一个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6.
刘勰的《心雕龙》处于中国古代“意象”说到“意境”说的转变过渡时期,且在《心雕龙》中首次将“意象”运用于美学领域,可以说“意象”说是由刘勰真正建立并使其系统化、体系化。如何营构融合审美意象,并完美地传达审美意象,是《心雕龙》“意象”说的中心内容。《心雕龙》环绕着“意象”展开了一系列艺美学上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范畴,形成了自身的体系,是中国古代“意象”说集大成的论作。  相似文献   

7.
田光荣 《学语文》2011,(5):25-26
“夜行舟”。即夜晚放舟远行。语文教材中有三首诗词涉及这一现象。一是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夜发清溪向三峡”,二是柳永《雨霖铃》中的“兰舟催发”“长亭晚”,三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阅读鉴赏中。人们一般只是简单地把“夜”当作行舟的背景。而忽略了“夜”这一意象所具有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兴象”     
“兴象”是由殷Fan在《河岳英灵集》中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诗学范畴,它与贾公彦《周礼注疏》所谓“兴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贾公彦所谓“兴象”是就明器的制作方法而言的,而殷Fan所谓“兴象”则是就诗的性质特征而言的,乃是指具有审美感兴特征而意余言外的艺术形象,《河岳英灵集》所收盛唐诗作提供的艺术形象大多兼具审美感兴特征和意余言外的特色,“兴象”这一范畴可以说是对这一显特色的理论概括,它较之“意象”更为强调了艺术形象中所包含的“意”的审美特性,殷Fan之后,“兴象”说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不少学理论批评家多既言“兴象”又言“意象”,而往往是在此“意象”更高的审美层次上来言“兴象”的,可见“兴象”是对“意象”的超越,或说“兴象”说是“意象”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客至》与《宾至》是两篇写到晚年杜甫的待客之道的诗歌,“客”与“宾”之差委婉揭示杜甫晚年时期的真情实感。两首诗歌感情基调的更迭与意象色彩的突转,揭示杜甫心中渴望归隐静谧的喜悦之矛,刺破了诚惶诚恐待宾的无奈之盾,诗人心境外化为突转的意象色彩,心境内化为苦冥生命终隐的理想归处。探寻“归隐”道德桎梏与“落叶”生命真谛之平衡,亦是联读《客至》与《宾至》之要旨。曾愿“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历经人情“寒冬”,终即踏上“归根”之途,能否坚守“归隐”真谛,破解“归隐”之矛盾,平衡悲喜,杜甫须更广阔的胸襟及高远的视野来实现生命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桃花”是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其作用不言而喻,但自古诗中桃柳不相离,《桃花扇》也不例外,“柳”是《桃花扇》的另一个重要意象。“柳”在整部书中共出现了八十二处,按作用和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徐键萍 《文教资料》2013,(31):20-22
《野草》与《巴黎的忧郁》两部作品都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在文本中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艺术世界。“过客”与“异乡人”在各自的象征世界里不仅是独立存在的意象.还分别是两部作品内在精神的寄托,其内蕴贯穿了作品几乎所有的意象。本文在分析其外在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对这组意象进行了作品内部的发散性解读,寻找到“过客”与“异乡人”共同蕴含的绝望的生命感受和在绝望中不懈抗争的思想精神。《巴》的抗争是通过搭建一个“美”的乌托邦实现精神的救赎,而《野》则是将希望展现于那从虚无中崛起的生命意志。  相似文献   

12.
《长亭送别》选自元代具有“花间美人”艺术风格的杂剧作家王实甫之《西厢记》。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曲词之美和谐统一,造就了王实甫“文采派”代表作家之美誉。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元素是意象,且不说整曲《西厢记》“满园春色关不住”,单摘其“红杏”一枝——《长亭送别》的意象美,与君共同摩玩品味一番。  相似文献   

13.
《原野》是曹禺的第三个戏剧生命,深受西方表现主义艺思潮的影响,戏剧中意象纷呈、隐意深奥。“森林”、“老屋”和“金子铺的地方”是《原野》意象群中的主要意象。  相似文献   

14.
刘勰的《文心雕龙》处于中国古代意象说到意境说的转变过渡时期。《文心雕龙》意想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的理论学说。在《文心雕龙》中“意象”首次被运用于文艺美学领域,《文心雕龙》围绕着“意象”展开了一系列文艺美学上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范畴,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如何营构融合审美意象,并完美地传达审美意象,是《文心雕龙》意象说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典学描写青年男女爱情(通常被称为才子佳人程式)的作品中,通常会将才子佳人发生爱情或幽会的地点选在一个草木繁盛、生机勃勃的地方。上古的《诗经》中是在真正的大自然“桑中濮上”,到了宋元以后的作品中就大多在后花园,而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清代,《红楼梦》将其发展到了极至,出现了“大观园”。我们取其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称之为“后花园”意象,这种“后花园”意象,  相似文献   

16.
《离骚》是中国爱国主题文学的源头之一.而具有同样忧患意识的《荷塘月色》虽是散文,却以蕴涵诗的意味为特点,这不仅体现为清雅的文字,如画的意境,更表现在对《离骚》文学传统从思想到手法的继承上,以“美政”理想为主题,以“自我幻化”组结构,以“香草美人”作意象,成就了朱自清深沉而浪漫的诗人情怀。  相似文献   

17.
《风赋》《雪赋》分别构建了“风”和“雪”两个意象。本文试图在尊重中国古代文学意象特点基础上,借鉴现代西方意象的理论来分析比较这两个意象构建方式上的异同,以深入把握此二赋所表达的两个意象的特点。本文认为,《风赋》中意象的构建方式有两个特征,即铺陈和主观选择;《雪赋》中意象的构建方式在此基础上有了创造性的发展,体现在:一是物象取象范围的扩大;二是在成熟的意境中来深化意象之意。  相似文献   

18.
黄昏,在我国古代记时法中,表示一天的某个时辰(19点-21点)。如《孔雀东南飞》中“吨吨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黄昏”、“人定”均指时辰。然而,漫溯我国古典诗词的长河,我们可以发现,黄昏不仅仅是一个表时间的概念,它更是一个内蕴丰富的传统古诗词意象。诗人们借此意象形象地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这在唐宋诗词中尤为突出。笔曾以《宋十大名家词》为据对唐宋词中的黄昏意象进行过粗略地统计,发现在词集中黄昏意象多的竟占25%。  相似文献   

19.
魏晋审美意象论中,《文心雕龙》有关键的意义。《文心雕龙》引入哲学“言、象、意”理论作为中国审美意象论的哲学基础。提出“隐、秀”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意象创造的审美规范,总结出“赋、比、兴”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意象营造的基本途径。使中国审美意象论形成了完善成熟的体系,并且为审美意象论随后的扩展与深化建立了坚实的基点。  相似文献   

20.
《野草》是鲁迅著作中最难懂的一部作品。文章从对意象的分析入手,即感性上认识、理性上把握,考察抒情主人公“我”的态度,顾及作者思想情感四个方面,探寻《秋夜》深刻的意蕴,寻求解读《野草》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