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不同等级的人,他们的服饰不同。因此,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地位,服饰的名称也成了某一类人的代称。封建社会里,皇帝穿的衣服称作“黄袍”。王楙《野客丛书·禁用黄》:“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所以赵匡胤“陈桥兵变”称皇帝有“黄袍加身”之  相似文献   

2.
黄袍史话     
从一些历史影视剧中,可以看到古时的皇帝是穿黄色衣服的,也就是黄袍。并且,黄色是皇帝的专用色,其他人是不能用的。那么,皇帝穿黄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唐朝以前的君王、皇帝对穿什么颜色的袍服,没有统一的规定。据专门记载当时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月令》记载,西周东周时期,天子“着青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争,其国君的袍服更是无法统一。那时有“五霸”,他们穿什么颜色的袍服也仅仅是出于自己的喜爱。《韩非子》记载:“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由于紫衣甚贵,相当于普通衣服的五倍,齐桓公担心百姓承受不起,在丞相管仲的建议下,…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之友》2014,(5):38-39
“黄袍”为何最尊贵 “黄袍”往往被看做古代帝王的服色,其实.在唐宋之前,君王、皇帝对穿什么颜色的袍服,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西周、东周时期,据《礼记·月令》记载,天子“着青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争,国君的袍服更是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4.
我们读古文时,经常遇见一些年号、庙号和谥号。如:“康熙皇帝”、“清圣祖”、“仁皇帝”这三个词,实际上都是指的清朝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是他的年号,“清圣祖”是他的庙号,“仁皇帝”是他的谥号。那么,年号、庙号、谥号三者的含义和区别是什么呢?年号,是我国封建社会帝王统治时期纪年的名称。古代文献中,汉  相似文献   

5.
“黄色”辨     
这个疑问来自外国朋友。一次,给留学生上课,碰到“黄色录像”这个词语,于是按一般解释之。一位留学生问:“黄色不是你们中国最尊贵的颜色吗?皇帝才能穿黄袍,为什么会指那种事?”课后,查《辞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均无此义项。最后终于在《辞海》的“黄色报纸”条目中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鉴赏》2009,(6):31-31,56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相似文献   

7.
宋王朝建立以后,为了加强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控制,人为地采取一些措施来阻断各地之间的往来,制定了严格的“禁山”制度。首先,禁止砍伐禁山林木。其次,所有缘边民户,不得在“禁地”开荒种地。再次,内地汉人不得擅自携货物“侵越禁山”,进入蕃界买卖。与此同时,北宋中期以后,宋王朝又在西南拓土开边,筑城建军,废除羁縻州,建立正州,直接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但最终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8.
正"黄袍"为何最尊贵"黄袍"往往被看做古代帝王的服色,其实,在唐宋之前,君王、皇帝对穿什么颜色的袍服,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西周、东周时期,据《礼记·月令》记载,天子"着青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争,国君的袍服更是五花八门。到了秦朝,由于盛行"五行"之  相似文献   

9.
《水浒》第七十二回有这样一段情节:宋江为了尽快实现其“顺天”、“护国”的投降主义目的,急不可待地带领心腹柴进,以“观灯”为名,来到京城,一方面想去走皇帝宠妓李师师的“后门”,求其“下情上述”,争取“招安”;另一方面则千方百计寻机觅径,面见皇上,直接“告一道招安赦书”,以成投降“正果”。柴进趁元宵节“张灯结彩”、“人闹马嚣”之际,潜入皇宫禁院。当他摸到皇帝书房时,“但见素白  相似文献   

10.
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开国皇帝赵光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祭。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贬褒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  相似文献   

11.
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为他们定的名号。最早的庙号出自夏代,如“太康”、“少康”等。最后一个庙号是清末光绪定的“德宗”。庙号以“祖”为最尊,“宗”次之。自汉代起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  相似文献   

12.
李国建 《教师》2011,(13):18-18
目前,“学生是皇帝,老师惹不起”的现象在许多学校发生。在“现在的学生真是难教,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脸色给不得.提问少不得也多不得,开除不得,处分不得……”的托词之下,有的老师开始放任学生,乃至学生的习惯养成变差、纪律变差、行为不良,也少有老师理直气壮地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由此使学校教育步入一方面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另一方面教师放任学生的怪圈,导致学校德育收效甚微,校风日下、学风不浓。  相似文献   

13.
《皇帝的新装》是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传统篇目形成了传统的理解:“皇帝”昏庸腐朽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骗子”阴险毒辣欺骗有术,“大臣”明智保身曲意逢迎,“老百姓”被愚弄被压追胆小怕事人云亦云,“小孩”不怕丢失什么毫无顾虑说出真话;童话以讽笑之鞭无情的挞伐了腐朽的封建王朝、至高无上的皇帝、道貌岸然的大臣,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以上“理解”均见人教社《教师用书》) 如此理解《新装》(简称,下同)中的人物和中心意  相似文献   

14.
《百家讲坛》播出上海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讲《三字经》。第六集中,钱教授谈到秦朝为水德,汉朝代替秦朝,则汉朝为土德,所以汉朝皇帝当穿黄袍。而绝不会穿黑色或红色。  相似文献   

15.
双周·事件     
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要在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试行“一费制”。农村小学每学年每生160元,农村初中每学年每生260元。浮动范围不得超过20%,浮动不得“就高不就低”。  相似文献   

16.
一、补充史实,理清历史脉络。本课首句为“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代皇帝”,这与上一课内容之间形成了历史空白。为了解决学生头脑中诸如“唐朝第一代皇帝是谁”之类的疑问,大致理清历史脉络,必须介绍时代背景,补充相应内容,并由此导入新课。第十课讲述的“淝水之战”决定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南北朝对峙时期,人民渴望统一。北方民族的  相似文献   

17.
罗荔平 《语文知识》2005,(12):30-30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中有这样一道题: 以下句子能表现刘宠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①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②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③为人选一大钱受之。④准约省素,家无货积。⑤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⑥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  相似文献   

18.
皇帝公元前221年,秦兼并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后,丞相王绾(wan)与廷尉李斯等人建议秦王政以“泰皇”为名号,嬴政决定“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称为“皇帝”。总掌全国行政、立法、司法、财政和军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从此成为历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最高统治者的专用尊号,秦朝规定皇帝自称“朕”,其命为“制”,其令为“诏”。至西汉时再作修定和补充:天子正号为“皇帝”,其自称为“朕”,臣民称之为“陛下”;其言称“制”、“诏”;史官记事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称“乘舆”;所在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后亦称“省中”;其印章称“玺;”;所至称“幸”;所进称“御”;其命令一为“策  相似文献   

19.
一、越南北方京族传统服饰谈到越南北方的传统服饰,就要谈到早在各雄王时代就已同北方这块古老的土地维系在一起的各原始民族的服饰。而在这些服饰中,最臻于完善和最富于典型的则要数历史上曾成为许多封建朝代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京北一河内一带的京族人的传统服饰了。京北一河内一带的京族人,无论生活在京城都会,还是偏僻的乡材,从立国时代起,到明命皇帝下诏书“禁穿裙子”之日,那里的妇女,一直都穿着古式的裙子,并且引以为自豪。十七世纪中期,黎玄宗皇帝颁布诏书,明令“禁穿裤子”,以阻止“外来”裤子对古式裙子的排挤。但是…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把独生子女比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殊不知“小皇帝”的大权被“臣子”窃取后,“小皇帝”不过是空有其名,不得其权,只能一个劲地读书,在享受父母提供的物质条件的同时,选择的权利却被父母剥夺了. 是的,我就是一个这样的独生子女.我渴望自由与独立,希望能够夺回我失去的东西.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考虑好了将来我选什么专业,虽然根据就业情况不时有点变化,但总是离不开那几个看上去前景大好的:土木工程、信息工程、金融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