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及其领导的俄(联)共(布)积极筹划建立共产国际(第三国际)。第三国际号召全世界无产者“在工人苏维埃的旗帜下,在夺取政权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旗帜下,在第三国际的旗帜下联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前的今天,列宁领导的俄共和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急剧转变。1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是这次经济政策的转折点。列宁是这个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经济政策的制定者。改行的这个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状况和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践经验而提出来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3.
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俄共(布)的执政合法性资源面临重重危机,列宁审时度势,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应有的高度责任感,不断开拓与维护俄共(布)的执政合法性资源:努力发展经济,巩固执政合法性的绩效资源;强化思想教育,充实执政合法性的理论资源;探索制度建设,开发执政合法性的制度资源;加强党的建设,丰富执政合法性的组织资源。以此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也为无产阶级政党积累了执政经验。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列宁和俄共(布)利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条件,为发展先进文化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取得了国家政权,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着手管理整个社会生产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在无产阶级还缺少文化和没有管理经验的条件下,靠什么来建设社会主义和管理生产呢?这是苏维埃政权面临的迫切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在俄共(布)党内和非党群众中产生了尖锐的争议。列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俄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历史实际出发、从知识分子的具体情况出发,提出了珍视、利用资本主义创造出  相似文献   

6.
一即将出版的《列宁全集》(第二版)第40卷,收载了列宁从国内战争结束到俄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1920年11月—1921年3月)的著作,相当于中文第一版第31卷末至第32卷前半部分。这四个月,是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时期。1920年11月,苏维埃俄国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胜利结束。俄共(布)和苏维埃政府面临的任务是竭力巩固和平,千万百计地恢复国民经济。严峻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形势表明,战时共产主义已不适应新状况,必须制定新的政策。收入本卷的列宁著作,充分展示了他为制定新经济政策所奠定的基础。阅读本卷可以着重抓这样几条线索:1、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问题。列宁在本卷首篇《庆祝十月革命三周年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专政,从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算起,已有一百十二年历史;从列宁亲手创建的俄国苏维埃政权算起,也有六十六年了。一百多年来,无产阶级专政积累的经验教训是多方面的。这些经验教训对于世界无产阶级,逐步完成历史使命,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个历史教训——民主和专政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苏维埃是俄国革命中出现的政权形式。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在指导中国苏维埃革命过程中,在把苏维埃建设为什么性质的政权问题上,经历了从设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式的政权到最终确定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政权之样一个认识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20年代苏联新经济政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列宁起草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它标志着自苏维埃俄国1917年建立以来经济政策的历史性转变,这一政策不是一次性制定完成的,而是在建设实践中,根据实际的需要逐步制定、丰富、完善和修正的。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和俄共曾经设想实行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并在十月革命后将这一设想付诸实践。苏维埃政权初期多党联合执政的短暂试验,对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苏俄政党体制最终从多党联合走向一党制,主要是当时俄国的历史条件和阶级斗争状况决定的。后来,斯大林把一党制绝对化,而又忽视一党制条件下的民主政治建设,使这一体制产生了许多严重弊端,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收载的是列宁1921年6月至1922年8月期间的著作。它相当于中文第1版第32卷末至第33卷前一部分。本卷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苏维埃政权建立四年来的经济建设和新经济政策实施半年多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探索适合俄国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途径,系统的阐述了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在经济文化落后、农业人口占多数的俄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列宁思考最多、提出的创见最多的一个问题。他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四年来经济工作在理论上和政策上的一些错误,总结了经验教训。列宁认为,最主要的是俄共在1917年底到1918年初估计可能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人才问题的思想观点。人才问题对苏维埃国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建设、经济文化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等都离不开大批的优秀人才;俄共(布)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伟大实践,他们在充分利用旧社会遗留的人才、大力培养和造就人民群众自己的人才、积极引进西方国家的优秀人才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十月革命胜利后,官僚主义在俄共党内和苏维埃国家机关中逐渐蔓延起来,严重地影响到俄共党的建设、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此,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共党和苏维埃国家同官僚主义进行了顽强的斗争.重温苏俄时期反对官僚主义的历史,总结俄共党和苏维埃国家反对官僚主义的经验,无疑对我们今天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官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当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列宁就阐明了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思想。他在1918年春写作的《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任务》一文中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后《俄共(布)党纲草案》中,又进一步阐述了这个思想,“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个根本的任务,因为不这样就不可能最终地过渡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5.
伟大导师列宁为纪念苏维埃政权成立两周年,写了《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列宁在这篇光辉著作中,总结了十月革命后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状况和阶级关系,精辟地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长期性,深刻地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提出了“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的英明论断。认真学习这篇光辉著作,对于加深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1.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较,其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A.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领导作用B.工人阶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C.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D.以暴力革命为主2.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改良主义的办法”,是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A.实行固定的粮食税B.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C.允许资本经营D.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3.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的标志是A.十月革命的胜利B.联共(布)十四大的召开C.联共(布)十五大的召开D.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  相似文献   

17.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行造成人民群众生活困难,并导致国内政治危机的出现。列宁及时认识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失误并决定改变政策。一方面,列宁领导俄共(布)采取“紧急的措施’’直接帮助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列宁领导俄共(布)实行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的新经济政策,其措施主要包括实行粮食税、租让制和商品交换。列宁的实践,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18年春,列宁在《党纲草案草稿》和《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等著作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基础的初步计划,要求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战线,“组织对俄国的管理”。但是,“左派共产主义者”却对列宁的计划率先发难,公开发表《目前形势的提纲》等文,抛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第一个具有完整形态的极左纲领。他们诬指列宁“对外投降、对内投降、全面投降”,“代表右的布尔什维克倾向”,胡说如果实行列宁的计划,“就会把自己这个无产阶级政党毁灭掉”,“无产阶级专政就会不可避免地变成对无产阶级专政”。因为事关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所以列宁对这些“表面上格外革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后,俄国进入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可是考茨基激烈反对布尔什维克党为完成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所采取的各项革命政策,诽谤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制度。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书的发表,粉碎了考茨基的攻击和诬蔑,并且总结了苏维埃政权的经验,揭示了过渡时期的实质和阶极斗争的基本规律,论证了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列宁所阐明的这些思想,对革命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1.“她始终是一只鹰。”(列宁) 这是列宁对谁的评价? 2.“匈牙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甚至使盲人也重见光明,匈牙利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形式与俄国截然不同。资产阶级政府自动辞职,工人阶级的统一,社会主义的统一立刻在共产主义纲领上恢复起来。苏维埃政权的实质现在表现得更加明显……”(列宁) 列宁所说的“截然不同”指什么?这种“截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