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8月11日晴我出生在江城武汉。武汉,儿时我总不知它为何物,只是恍惚之间,我已经在她的怀抱里过了这么多年。而我对她的形象却还是支离不整。我曾几次自嘲似地说道:"武汉真是个大监狱,困我困了如此十七年。"口气里竟然颇有些想要越狱的味道。我极为怕热,这是认得我的人都知道的,如此看来武汉确实不是一个适合我的城市。几乎是每个暑假,我都会选一天走一遍同样的路。由家到水果湖,再到司门口和汉阳门,一路换乘公交。本没有必要,却总是执念着在本不该下车的地方下车,只为在烈日下的街头走一小段,看草木葳蕤,法桐在头顶片片生光。  相似文献   

2.
<正>我爸妈在武汉开了个小服装厂,每年暑假我都要到武汉去待一段时间。今年暑假也不例外。到了武汉,我本想好好玩玩,爸爸却把我管得很紧,我不做完作业,他就不准我出去玩,可把我憋坏了!一天,爸爸接了一笔大业务,要赶工,于是便向爷爷求助。爷爷是个老裁缝,接电话后,他就带着几个工人赶来武汉帮忙。午饭前,我听见爷爷在电话里对爸爸说:"儿子,我们坐了一天的车,又累又饿,晚上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印象里,岳飞一直是一个不解风情的武夫形象,虽然他的《满江红》文采横溢,但我却以为过于激情豪迈,自以为这更加验证了我的观点。直到读到了他的《小重山》,才让我感动不已。“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  相似文献   

4.
爱,如潮水;爱,如甘霖;爱,如阳光——简单、细微,却支撑着我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伴我渐行渐远…… 我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我也习惯了跟着母亲住.渐渐的,父亲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变得越来越模糊.我不再珍惜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甚至开始厌恶他的唠叨、他的关心,无视他为我付出的很多.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曾说:“现在还有很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的印象里。”的确如他所说,沈从文对他的家乡有着深切的了解和浓烈的感情。因此,沈从文这位自称是“乡巴佬”的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塑造了众多的具有湘西特色的人物形象。其中土里土气的湘西妇女特别引人注目,这些豆蔻年华的少女形象如清风,如洒落在腥风血雨荒芜土地上的阳光,  相似文献   

6.
配音演员为闪现在荧屏上的经典形象赋予了生命。温暖人心的动画片《麦兜我和我妈妈》影片中,给童年麦兜配音的还是年纪尚小的张正中。关于张正中,我们所知甚少,却都对麦兜可爱小猪形象深入人心。今天,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那些幕后的配音演员吧!他的声音被粉丝称为“帅哥音”,而他你知道吗?八阿哥和慕容云海是同一人配音所配音的角色也多为年少小生,如曾红透半边天的《宫锁心玉》中冯绍峰饰演的八阿哥。除了八阿哥,他还是《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一起来看流星雨》里的慕容云海,  相似文献   

7.
十四个春夏秋冬,我经历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我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知道了他对我无私的爱。我仿佛是这大干世界里的一棵不知名的小草,而他却犹如这原始森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在这短短的十四年里,我在他的绿荫下茁壮成长,由于他对我的爱,使我读懂了他,读懂了这大千世界。  相似文献   

8.
春城孤旅     
对闻一多先生的敬仰缘于十几年前,那时我还小,上初中读了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先生的形象便镌刻在我的心里。因为对先生的敬仰,对昆明也生出一种格外的依恋之情。心中总有一个愿望:到昆明,去先生在西仓坡的故居和殉难处,凭吊他不朽的英灵。暑假里,我如愿以偿。找不到同志者,我只身一人前往那陌生的都市。八月的武汉就像一座大火炉,酷热难耐,正如我内心涌动的激情:先生用他的生命和热血,为云南的现代史写下了一首壮丽诗篇,他会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活在云南人民心中。抵达春城昆明,我毫无疲惫之感,只觉凉风习习,神清气爽。安排好住处后,我立…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在其作品中构筑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但评论家对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描写却颇具争议。仔细阅读他的作品,会发现海明威是个有着鲜明的女性意识的作家。尽管他作品中女性的地位显得不太重要,却个性鲜明。本文通过分析海明威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里的女性形象,解读海明威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芸芸众星中,陈小春不算是英俊偶像。但这些年来,透过电影、透过音乐,他鲜明的性格和形象却深植在大家的脑海中。陈小春是个惯于低调处理私事的人,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其实我没有那么特别。”或“其实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呀。”但在他的这份“简单”里,却散发着一种迷人的独特。  相似文献   

11.
《快乐阅读》2020,(2):25-25
有一次,他绾我看他和同事们聚餐的照片,照片里其他人都是开怀大笑,他却像是在偷笑。我随口问他在偷笑什么,他却很认真地问我:“我在愉笑吗?”我说:“对啊,你是不是中奖了?”他笑了笑,说:“嗯,我确实中奖了一-中了一个你,随时领取。”  相似文献   

12.
张敬义老师是一位知名特级教师,他对语文教学一往情深。他说:“语文没有眼睛,却洞开了我的心扉;语文没有翅膀,却能在我的意念中任意翱翔。在语文教学中与名师对话,与课堂共生……让心中的语文在生活的母体里练就,在精神的天空里  相似文献   

13.
短篇小说《孔乙己》自发表至今已近百年,主人公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之后塑造的第二个病态社会里的经典中国病人形象。《孔乙己》尽管隔着久远的时空,却依然无法阻挡它那迅速而又逼人的深刻性。鲁迅的学生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一文中说: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已译了外国文。我问他的好  相似文献   

14.
已经三年了,在岁月的铅华中,唯一洗不掉的是对他的回忆。在隐隐约约的怀念里,我在心底如约地为他保留了一个纷繁的角落———终生不能遗忘的感动和深藏着浅笑的遗憾。他是我高二时的班主任,长得其貌不扬却有才子的情思和善良,嘴拙却心胜。和他初次打交道时,我就已经深谙了他平凡而善良的内心。那一次我因感冒而发高烧,一个人躺在寝室里沉沉地睡着。一觉醒来已是暮晚时分。我独自走到阳台上去吹风,却突然发现他站在楼下冲我大喊:“丽萍,丽萍!你快下来,我叫人陪你去医院!”说完,转身就走了。一会儿,班长和女生委员扶我下楼,他已经等在一辆麻木…  相似文献   

15.
说来惭愧 ,我认识苏轼 ,是开始于初中时学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抒发他个人感慨的诗所反映出的这个脱离人民的士大夫孤独形象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住了我 ,于是我便喜欢起这个当时还只被认为是位普通诗人的苏东坡了。“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何等洒脱 ,何等浪漫 !然而真正理解东坡 ,读懂他的诗 ,还是在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里。苏轼 ,这个深陷在政治漩涡里的大文豪 ,曾因“才”而飞黄腾达 ,却也因“才”而失意不能自拔。“才华是把双刃剑”这话在苏轼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但是如果有人说仅仅是…  相似文献   

16.
木乔 《八小时以外》2012,(4):106-107
作为一个演员,他英俊潇洒,却没有当过一天偶像派;他才华横溢,能文能武,却总爱把自己当做学生;他执著傲慢,却接拍了很多商业电视剧。说起近期在央视八套播出的《香草美人》里的令狐陶,在北京科教频道播出的《风云传奇》里的双生子浦风、浦云,《记忆之城》里的朱今墨,《英雄喋血》里的潘达微,赢得金马奖影帝的《南海十三郎》里的十三郎,话剧演员出身的谢君豪告诉我:"我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本色演出。"  相似文献   

17.
黑衣绵羊     
正在一个有两条锈迹斑斑的铁轨掩映在树木绿荫中的村落里,住着我的姨妈吴莉莎。有一年,姨妈邀请住在城市里的我去乡下玩。姨妈对我很好,我过得很快乐。有一天,我出去玩,不知不觉顺着铁轨就进了森林。那天的天气真好,四处弥漫着夏天的味道,我在森林里遇到了一个叫"小花生"的男孩,他希望和我做好朋友,并请我到他的小木屋玩,他说他的家人一定会喜欢我的。可是,当我见到他的"家人"时却傻了眼:原  相似文献   

18.
儿子还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了南方,一去就不愿意回来了。若干年他因故回来后,我和他已无法生活在一起,毕竟南方的天空比武汉要新、要蓝,他根本无法面对眼前的一切。我开始郑重地审视婚姻,与其虚伪地相守,不如坚强地面对。于是我提出了离婚。他首先提出不要儿子。那时我是个什么状况呢?中年的我,单位倒闭,没有了工作,而他却将家里  相似文献   

19.
一 果戈理在《作者告白》里指出,是普希金引起他创作《死魂灵》的念头。他写道:“他老早就劝我尝试大部头的创作,最后,有一次,在我对他念了一个小场的一段描写,而这段描写却比从前我对他朗诵过的一切更扣紧他的心弦之后,他对我说:‘有这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父亲朱炎晖是在抗日战争武汉保卫战中阵亡的。已时隔半个多世纪了……我家祖辈在瑞安城关大街开米隆大纸烛小杂店。父亲是二房的独子,爷爷早亡,奶奶疼爱他如掌上明珠,偶有好吃的菜总是夹给我爸吃。奇怪的是这些菜多半又回到了奶奶的碗里。原来我爸从小很懂事又十分孝顺,乘奶奶不注意时,又放到奶奶的碗里。他平时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