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段红萍 《外国语文》2011,(1):112-115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优秀的文化遗产,武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普及离不开国际传播.武术传播不是孤立进行的,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要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并且受其制约和影响.本文从社会传播学角度出发,分析了武术语言翻译在武术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本质以及过程,并提出了武术翻译工作者应着重考虑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探讨古代诚信思想内涵与现代武术文化教育中"诚信观"的关系,旨在从诚信视角论述现代武术文化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武术文化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将诚信传统理念融入现代武术文化教育之中,对于我国武术文化教育的现代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学校武术教育的价值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鸣 《襄樊学院学报》2006,27(5):114-117
中华武术是中国历史上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文章从文化教育、强身健体、审美和娱乐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对学校武术教育的价值功能进行了探讨,旨在进一步弘扬武术文化,不断开发武术的价值功能,更好地将武术的价值功能寓于实践教学之中,提高学校武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武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德的形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武德内容十分丰富,对武德的正确理解,应当是武术理论规范与习武者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和.它始终贯穿于习武者整个的练武、用武、授武、比武等一系列的社会武术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儒家和谐思想植根于中国文化之中,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深受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熏陶,表现出"贵和""中庸"的和谐思想.武德是中华武术的核心,因此,武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德育教育如何融入学校体育之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武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其价值体现,武术的武德教育则是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媒介。但是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项目的传播与推广面临着很多问题,而如何将武术独特的价值极大地体现和发挥,也具有十分必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健  颜乾勇 《考试周刊》2008,(21):118-119
现代社会的体育是蓬勃发展的.体育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我们在发展现代体育以及挖掘其市场时也要重视对我国自己的文化底蕴棗武术市场的培育.发展武术市场不仅是传承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需要.更是优化现代体育结构,丰富现代健身手段的需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市场的发展动因.培育武术市场消费的必要性,以及武术市场消费的可行性作了研究,并为武术市场消费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地区。佛教文化经历史文化的流传和发展,加上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和共生,逐渐转变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少林文化中,少林武术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少林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传承和发展中,始终以朴实无华、内外兼修的特点,留存于历史文化长河之中。在明清时期,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承和流变特点更具代表性,文章以这一时期的少林武术活动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民间武术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发展民间武术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我国民间武术发展却陷入了困境。其主要原因有: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民间武术核心的技击性价值减弱;乡土社会解构对民间武术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国家城镇化建设改变了民间武术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民间武术固有特性限制了其传承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宣传民间武术的价值;重视民间武术的生产性保护;强调民间武术的技击性价值;利用好学校体育课堂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现代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10.
相比于传统的武术礼仪,跆拳道的礼仪体系更加的现代化,而我国传统的武术礼仪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其发展与传承受到阻碍,寻找适合我国传统武术礼仪发展的方法是我国传统武术礼仪发展的关键。跆拳道在发展的过程中受传统儒学的影响,其自身演变出的礼仪与我国传统武术礼仪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基于此,通过研究跆拳道礼仪当前的发展模式,为我国传统武术礼仪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论武术与小康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历程。本通过对武术与小康社会的关系,武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和社会价值等论述,说明了武术的开展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好的节奏把握是武术表演和比赛成功的要素之一,其具体表现在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等武术运动之中,对武术节奏及其训练的探讨,旨在认识节奏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期对武术运动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瑰宝和精萃,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反映和产物再现。其文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哲理性。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哲理的体育项目,它吸收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并把它作为自身发展的思想基础,是武术区别于西方体育项目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贺龙自幼习武,武术伴随其一生,因此对于武术有着高度的理解.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贺龙关于武术内容的理解及其论断进行了研究.贺龙认为:武术根植于民间,发掘、整理、提高、推广为武术发展的指导方针.同时明确了太极拳是一种能够打人的拳法,具有高度的技击性.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明确该抛弃,发扬什么,着重发展武术的技击特性.同时在发展武术的过程可以借鉴体操与舞蹈等优点进行武术化,但是不能化武术.贺龙的武术思想是一种成型的,具有时代性,对于中华武术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邢台学院学报》2014,(2):97-99
武举是我国封建社会设科考核,选拔将官的一种考试制度。在选拔军事人才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古代武术的创新与发展,武术的社会地位也因"武举"制度的发展而得以提升,使我国武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武术正常发展轨迹,却也促进了"武术"下移民间的步伐。也正是基于武举制的确立,促进了我国中华武术文化传统武学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武术属于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它也是一种传统的体育活动,其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积极弘扬,有利于民族素质的提升,民族精神的振奋。目前来说,我国的武术教学系统依旧是不完善的,在此教学过程中其暴露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武术素质的提升,也就背离了武术教学的本质目标,为了确保中学武术教学系统的深化,我们要进行武术教学的武术套路环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模块教学理论是上世纪后半期兴起的新式教学理论,对教育教学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将其运用到普通高校武术课武术套路教学之中,有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尽快了解各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对所学技术动作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能更准确掌握武术动作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减少学生厌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武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及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这项运动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方面以及社会责任的承载方面其所蕴涵的特殊的教育功能,是其他体育运动无法取代的。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对武术的认知、高校武术课程的开设以及教学方法的探讨三方面寻找对河北省高校武术教学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庞岩 《林区教学》2011,(9):55-57
民国时期的武术,是中国武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其发展为今天的武术研究与教学留下了诸多宝贵的依据,是中华武术这座大家园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国初期的中国,正处于社会的动荡时期,自然经济迅速解体,大量破产农民不断向上海等大城市迁移,由此各类武术随着移民潮不断被带入上海,为上海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新鲜的血液,促进了当时武术的发展。从民国初期上海社会人口的变迁与武术发展关系的研究入手,对研究民国时期中国武术的发展具有很深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武术在现代体育运动中具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它有健身、教育、经济等诸多方面的价值。但我国的社会具体情况和武术自身的特点,却制约了武术面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因此,武术在新时期的发展应该成为我们研究和推广的重要对象,同时,我们也应该下大力气去缩短武术与现代体育之间的距离,尽可能使它迅速完成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