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欺凌是当前青少年成长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其容易使学生养成堕化的行为习惯,扭曲学生的道德观念,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因学校忽视德育教学,家长未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对于欺凌事件的处理力度不够,导致校园欺凌现象发生。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层面、学校层面以及家庭和社会层面来进行预防,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因其恶劣的影响及严重的后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当一部分学生直接或间接受到过校园欺凌的冲击,使其产生心理上的危机感和焦虑感,对其学习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学生欺凌现象的现状及应采取的有效预防策略,能够有效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农村中学生校园欺凌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进而为改善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实证依据。本研究采用心理诊断测试(MHT)和个人调查问卷的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和OLS的回归方法对8 536名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和欺凌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0%的农村初中生被测出心理状态欠佳,37%的学生正在遭受校园欺凌,校园欺凌与心理健康有显著负向相关关系,即校园欺凌发生率越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差。因此,应加强对农村地区校园欺凌的干预,以减少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及周边强势学生持续对弱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进行的持续性故意侵害行为.欺凌易导致被欺凌学生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学业适应困难及出现社会化障碍等问题,也会导致欺凌者形成不良人格和攻击倾向.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且不利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校园欺凌的现状、含义、类型、特征、结构的描述,及对校园欺凌主体的心理特征、角色及心理成因的分析,试图探求以校园为核心的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心理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在中学生中尤为显著。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与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密切相关,对生命教育缺乏重视、生命教育的针对性不足以及学生个体差异被忽视是校园欺凌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而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及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是预防及解决校园欺凌现象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6.
校园欺凌一直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校园欺凌行为多发,不仅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而且给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校园欺凌中,被欺凌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在受到欺凌后,被欺凌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很容易产生不良的问题,甚至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本文着重从被欺凌者的角度分析了欺凌行为对被欺凌者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并从个体、家庭、校园、社会等方面分析了被欺凌者易遭欺凌的影响因素。从被欺凌者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角度提出预防和干预的对策,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校园欺凌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校园安全问题。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复杂,既有社会变迁层面个体的自我迷失,又有学生心理层面个体受压抑产生的行为偏差,还有家庭与学校教育中德育的缺失。目前,我国反校园欺凌法相关法律欠缺,校园欺凌预防机制针对性不强,校园欺凌沟通与报告处罚机制不完善,导致未成年学生法治观念淡薄。在法律社会学视角下,对于校园欺凌的预防与监管不能仅仅依赖于传统手段,更应注重法律实践,构建多元主体协力参与的校园欺凌的体制机制,打造以法律为依据预防与惩戒校园欺凌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社会、学校和家长关注的新焦点。由于现在许多家庭和学校偏重学生的智力发展,只关心身体的健康,却忽视了心理健康,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轻生现象,攻击行为,心理素质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和生理发展较快,心理发展缓慢等问题,尤其职业学校的学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因此,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媒体大范围曝光校园欺凌案例,校园欺凌问题俨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不分国籍、学段,是各个学段都会发生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校,校园欺凌表现形式多样,更具延续性、隐蔽性和暴力性.高校校园欺凌作为以高校为中心的社会性问题,需要以高校为中心,连接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的支持和公益,多主体协同合作探索预防与应对的策略,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前,教育功利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在教学活动中,多数农村中小学学校仍会以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往往忽视了思想道德的教育,注重教学成功而忽略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目前,校园欺凌的事件频发。校园作为青少年学习成长的摇篮,欺凌事件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社会的发展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前校园欺凌现象在各国频繁发生,不仅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扰乱了学校教学秩序,破坏了社会和谐。对此,芬兰提出了校园反欺凌计划,从干预和预防两方面形成合力应对校园欺凌。其内容为:将欺凌行为视为一种集体行动,关注除欺凌主体以外的旁观者的作用,并通过欺凌课程和移情训练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善良教育,借助校园欺凌团队和亲社会地位较高同学的力量来处理欺凌事件,并利用网络形式对家长进行专门指导。该计划有效地减少了欺凌行为的产生,对我国的校园反欺凌行动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清建 《成长》2020,(4):91-92
校园欺凌现象在如今社会屡见不鲜,并且学生的年龄愈加趋于低龄化。在小学阶段,这样的欺凌事件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校园欺凌的表现为语言恐吓、强索、肢体暴力与网络暴力等方面。而影响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因素包含学生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层面。而作为学校,本人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教学实施,对校园欺凌现象的预防及抑制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因此,下文将就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道德与法治课与之对应的策略浅谈一些想法,以期待能改变这样的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3.
校园欺凌危害巨大,是当今教育亟须解决的难题。目前的研究未能从学生自爱的角度出发来审视校园欺凌问题,引入卢梭的自爱观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缺。人拥有天然的自爱心,进入社会后和他人相联系,生发出自尊心和荣誉感。自尊心使得个体关注自我,要平衡自尊心,就需要同情。同情心使得个体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关注他人,既“爱自己”又能够“爱他人”。但若学生的自爱过度化,自尊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学生的自爱心和同情心就将处于失衡状态,就会忽视他人而只关注自我需要的满足,进而导致了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破解校园欺凌难题,需要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自爱心,并能以同情约束自爱,使自爱心和怜悯心达到平衡状态,从而使学生既能够爱自己,又能够爱他人。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现今社会对于小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关注较多,而往往容易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所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应该小学校园安全教育,实现对小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干预。一、小学生心理常见问题(一)诚信欠缺由于现在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在现实教育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很多令人担忧的小学  相似文献   

15.
刘庆 《贵州教育》2022,(2):13-14
<正>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逐渐变成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性问题。目前,无论是教育系统还是社会大众,主要关注大龄青少年的欺凌现象,忽视了小学生群体中的欺凌事件。然而,近几年小学生群体的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出现,校园欺凌事件更加严重地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关注这一群体的欺凌现状,并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就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发生在校园里的暴力欺凌事件不断增加,让家长们触目惊心,校园暴力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此类事件的频发会削弱学校的教育效果。因此,有效地处理和预防校园欺凌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从校园欺凌的现状、产生原因等入手,研究如何有效预防校园欺凌。  相似文献   

17.
校园欺凌事件因其恶性影响在近年来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校园欺凌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的发生率。欺凌行为的发生,有欺凌者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性的原因,治理欺凌行为需要对不同原因有充分理解。被欺凌者往往因为其与众不同而被欺凌,他们是被同情的对象,但是也正因为它们不自主地展现出心理弱势而"吸引"冲突的另一方欺凌自己。增强被欺凌者的自尊与自强,才能从本源上遏制欺凌现象的发生。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着欺凌事件。当三者都倡导自由、平等、支持、亲密等价值时,校园欺凌数量便会大大减少。治理校园欺凌,应当以问题为中心,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入手,实施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欺凌视角下家庭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对校园欺凌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追访数据,对7510名初中生进行了追访调查。结果发现:男生比女生容易欺凌他人,寄宿比非寄宿易发起欺凌行为,学习成绩越差欺凌行为报告率越高;专制型、宽容型、忽视型教养方式对初中生校园欺凌影响显著,能够正向预测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同伴关系越疏离越容易发起欺凌行为;同伴关系在专制型、忽视型、宽容型家庭教养方式与校园欺凌之间均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继而提出提高父母教育素养、引导学生发展良好友谊等方法,构筑防范校园欺凌的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在学校中经常出现学生之间比较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而这些校园的欺凌事件影响程度及发生次数都在不断的增加。并且,这些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在农村校园里面更加严重,农村校园暴力有着快速蔓延的趋势。下面本文对于一些校园欺凌的受害者进行详细的了解分析,因为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阶段,特别是包括那些自身感知、感觉和相关负面情绪的问题,因为受到了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比较容易产生校园欺凌欺凌人的心理活动特点,从而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希望对这些校园欺凌事件的研究能够帮助解决农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减少校园欺凌事件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危害,采撷了临夏州若干初级中学校园欺凌事件,分析成因,根据成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若干策略。通过加强家校合作,加强学校和社会各类组织的有效沟通,加大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加大对校园欺凌事件危害的教育宣传等方式,可以有效遏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实践证明以上四种策略手段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