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提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在此理念指导下,以国学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科书中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不论是经典名著,还是谚语民俗等,都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的重要性。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良好的礼仪规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语课程,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因此,利用语文课  相似文献   

3.
陈志刚 《语文天地》2012,(19):56-57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语文课程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提高学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传统经典阅读和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2012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传统文化教学在新时代面临更大的挑战,形势不容乐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体会到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从而达到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10):47-4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为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化自信,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为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小学各个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开展系列语文特色活动。  相似文献   

7.
李修文 《教师》2012,(30):55-55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初中语文教学对形成和发展这些不可替代的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注学生的阅读实践是取得优势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陈志刚 《语文天地》2012,(10):56-57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语文课程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乃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其中被誉为中华民族瑰宝的汉字,内涵丰富,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呢。一.中学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可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相似文献   

11.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从纲要中,我们看到国家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语文课程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那么,在方兴未艾的"微课"时代,我们何不尝试着用"微课"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呢?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认识到:"祖国语文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正一、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鉴于各级各类课程在吸收和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着不系统、不全面的现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从小学到大学各个学段的课程如何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宣部和教育部制定并下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指出革命传统教育是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之一.让学生在文本中汲取营养,用革命的光辉浸润学生的心灵,方能使我们的革命传统教育成为有源之水,星星之火方可燎原.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遍览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古代优秀诗歌,却没有一篇古文。小学高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现代文教材内容改编自古文,如《负荆请罪》《螳螂捕蝉》《孔子游春》……初步进行简单的小古文学习,可以使儿童感受我国深厚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随着各种文化思想的涌动,不少学生淡化、漠视了我们厚重的传统文化。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注重传统文化教学。一、扩展阅读范围,诵读国学经典新课标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诵读古代国学经典,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从而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国学教育也成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当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国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蔡春玲 《考试周刊》2015,(20):43-44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朽的脊梁,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自然也承载了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语文教学应该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互相体现,大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语文学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蔡春玲 《考试周刊》2015,(19):48-49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朽的脊梁,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自然也承载了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语文教学应该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互相体现,大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语文学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0.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朽的脊梁,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自然也承载了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语文教学应该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互相体现,大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语文学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