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青岛市多植被覆盖路面的5场降雨径流进行监测。分析了典型降雨-径流事件中重金属粒径分布特征和各个颗粒粒径范围内重金属的含量.在城区绿色景观建筑分布设计的过程中,利用重金属粒径分布特征和各个颗粒粒径范围内重金属的含量的分布特征作为权重选取参数,并根据不同最大径流量和重金属浓度等信息,根据绿色景观植物不同滞留介质特性,选取不同种类与分布区域和分布数量,实现城区最优绿色景观建设分布的设计。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在合理的绿色植被景观分布区域中,雨水中的重金属物质具备明显的冲刷效应.通过合理分布的绿色植被拦截路面径流22%~35%的径流量,能够有效去除路面径流中99%的铁、锰、铜、锌、铅、镉等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利用绿色植被景观去除雨水径流中的重金属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2.
基于亚像元分解的不透水表面与植被覆盖空间分异测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植被-不透水表面-土壤(VIS)三角概念模型,以深圳市2005年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进行亚像元分解,以获取不透水表面比例与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区统计、格局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不透水表面与植被覆盖景观的空间分异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景观分类相比,基于亚像元分解的不透水表面与植被覆盖提取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并可以表征地表覆盖的生物物理组分构成特点;深圳市不透水表面与植被覆盖在空间上显示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性,其中植被覆盖表现的聚集特性更为显著。各区的平均不透水表面比例及空间构型有所差异,受到自然条件与城市化发展方式的影响,具有成片山体的区域由于建设活动受到限制,往往显示出景观聚集性强、破碎化程度低的特征;而在具有典型自发城市化特征的区域,景观较为破碎,且空间依赖性较弱。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建设中绿色雨水设施的运用应因地制宜,目前防涝景观植被的选取方法并不能符合在强降雨气候下海绵城市的气象、水文、土壤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强降雨气候下海绵城市内景观植被的最优选取方法。通过Meyer方法求解平均曲率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引入视觉特征度,对防涝景观植被视觉敏感区域的信息进行最大保留;利用霍夫变换原理获取的防涝景观植被特征直线替代特征点的方式计算防涝景观植被区域储水性参数,依据景观植被的视觉敏感性与储水性完成对海绵城市内景观植被的最优选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对市内防涝景观植被进行最优选取,实现了防涝景观植被的合理配置,缓解了城市生态压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V-I-AP模型的兰州市不透水面与植被盖度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V-I-AP模型,以兰州市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进行亚像元分解,以获取不透水面比例及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植被覆盖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分异进行测度,为利用中等分辨率遥感数据定量评价河谷型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更精确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景观分类相比,基于亚像元分解的不透水表面与植被覆盖提取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并可以表征地表覆盖的生物物理组分构成特点;1999年—2006年,兰州市中心城区不透水面盖度和面积增加明显,而植被盖度则急剧降低,植被破碎程度减缓,植被分布聚集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贵州乌蒙山绿色植被退化趋势,提出针对贵州乌蒙山区绿色植被覆盖率退化趋势的图像分析方法。获取NDVI遥感图像数据信息,运用基于纹理特征的ISODATA算法提取植被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纹理特征、位置特征等综合特点,形成特征矢量结构空间;在特征空间中,利用ISODATA算法主动调整参数获取初始聚类数量及聚类中心后,进行区域分割,获取图像区域特征信息;然后建立像元二分模型对植被覆盖度图像特征信息进行分析,通过计算不同年份植被覆盖率对绿色植被覆盖率退化趋势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证明,改进的图像分析方法可以对贵州乌蒙山区绿色植被覆盖率退化趋势进行准确分析,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在建立夜间建筑景观色彩调节的舒适度适应模型过程中,容易忽略人眼立体视觉注意力机制,导致传统的舒适度适应模型由于不符合人眼的立体视觉注意力机制,无法有效建立夜间建筑景观色彩调节的舒适度适应模型,提出一种基于立体视觉技术的夜间建筑景观色彩调节的舒适度适应模型,分析了静态视觉显著特征和夜间建筑景观立体图像的视差,求出静态显著图和深度显著图,将其结合成立体显著图,为夜间建筑景观色彩调节舒适度适应模型提供可靠依据。在立体显著图的基础上对夜间建筑景观色彩特征矢量进行采集,随机选取夜间建筑景观图像集合中若干对立体图像组成训练样本数据集合,通过支持向量回归完成训练样本数据集合的训练,获取最佳权重矢量以及最佳偏置量,得到最佳支持向量回归训练模型,从而实现夜间建筑景观立体图像舒适度适应模型的建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是支撑人类正常生活所需水资源的最重要途径,对地下水资源建模分析的难点在于无法对地下水模型进行精确建模,传统的地下水模型分析方法采用一个年度内的统计测量结果,但地下水受地理因素、季节和月份影响较大,传统方法的分析结果不具有典型代表性。采用基于截断面内设置缩尺单元建模分析的方法,在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内蒙古典型地带特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月份下,漫滩、平地、山地、洼地等不同地形特征的地下水渗透特性,给出统计结果下的地下水分布,对研究内蒙古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煤炭资源远程网络监控系统容易受波动系数的干扰,不能准确分析煤炭资源在地下的区域分布状态。提出基于三维虚拟现实技术的煤炭分布式远程网络监控系统,通过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语言,实现煤矿分布三维虚拟现实系统,通过网络分析、控制、监控终端等模型监控和管理煤炭资源三维图像数据,采用改进TIN模型的三维地图建模方法,获取煤炭资源三维地图的建模结果,完成煤炭资源三维区域准确测量,采用立体投影技术在大屏幕上呈现出煤炭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获取煤炭资源分布区域,并且相比传统系统具有较高的抗干扰性和精确度,获取的图像清晰、效果逼真,对煤炭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筑质量与工程造价之间存在约束关系,研究建筑质量与工程造价的最佳配比约束目标函数,实现以最低造价实现最优建筑质量效益。提出一种基于建筑刚度特征能量限制和造价控制迭代优化的建筑质量与造价约束的关系建模方法。研究建筑结构为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建筑,分析建筑结构有限元模型,得到建筑体的抗冲击强度与应力拟合模型,进行建筑的梁-柱结构的抗冲击性能测量,以此为基础进行建筑质量与造价限制参数数值模拟,得到了建筑质量优化目标函数。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建模方法能有效实现对建筑质量与造价约束的最佳配比,提高工程质量,减少了工程开支。  相似文献   

10.
在建筑领域,当前的建筑混凝土粘性估计方法不能准确描述冷热分布不均匀环境下粘性的变化,获取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建筑混凝土粘性与温度变化的测试分析模型,分析了建筑混凝土粘性随温度变化的趋势,通过温度载荷波动曲线对冷热分布不均匀环境下的建筑混凝土粘性的时变进行测试分析,采用修正因子强化当前测试数据的价值度,过滤无价值数据的干扰,使用渐进最小二乘算法计算粘性大小。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方法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建筑混凝土进行粘性估计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从不同手机型号角度,分析上网时长的分布,并用核方法和高斯混合模型对手机上网时长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实际数据分析表明,手机上网时长分布具有双峰现象,本文对此现象给出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外界环境与建筑之间存在能量传递,冬季工况下植被的衰退会影响气候变化,提出在冬季工况下绿色植被衰退对低层建筑壁面热交换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首先,分析低层建筑的散热和吸热过程,得到建筑与室外环境之间的换热情况,构建建筑物的三维传热模型;其次,利用所构建的三维传热模型确定建筑物室内、外的热交换系数,实现低层建筑壁面的热交换情况变化分析。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实验分析发现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冬季绿色植被衰退对低层建筑壁面热交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于嘉 《科技通报》2019,35(1):147-150
根据景观建筑物分布图,利用Ripley’s K函数对随机尺度下乡村景观建筑物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斑块数量、斑块总面积、斑块占据景观面积总比、斑块密度和平均最近邻体距离等特征参数计算结果相结合,获取该乡村景观建筑物层次化布局最优方案。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为:2014年和2017年,该乡村景观建筑物层次化布局的空间特点为聚集状态,当尺度达到一定值时,聚集程度有所下降,也就是说布局聚集只表现在局部尺度上,且在空间尺度比较大的情况下,2014年乡村景观建筑的聚集程度要高于2017年。在不同坡度上,该乡村的景观建筑物布局在5°~15°的较多。经验证,在研究合理性方面,所提方法优于当前方法,具有更高的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14.
余本功  王胡燕 《情报科学》2021,39(7):99-107
【目的/意义】对互联网产生的大量文本数据进行有效分类,提高文本处理效率,为企业用户决策提供建 议。【方法/过程】针对传统的词向量特征嵌入无法获取一词多义,特征稀疏、特征提取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 基于句子特征的多通道层次特征文本分类模型(SFM-DCNN)。首先,该模型通过Bert句向量建模,将特征嵌入从 传统的词特征嵌入升级为句特征嵌入,有效获取一词多义、词语位置及词间联系等语义特征。其次,通过构建多通 道深度卷积模型,将句特征从多层级来获取隐藏特征,获取更接近原语义的特征。【结果/结论】采用三种不同的数 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采用对比相关的分类方法,SFM-DCNN模型准确率较其他模型分类性能有所提高,这说 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创新/局限】基于文本分类中存在的一词多义、特征稀疏问题,创新性地利用Bert来 抽取全局语义信息,并结合多通道深层卷积来获取局部层次特征,但限于时间和设备条件,模型没有进行进一步的 预训练,实验数据集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15.
《软科学》2014,(8):103-106
利用复杂网络的方法研究淘宝网在线评论行为特征,对化妆水品类下具有追加评论的的群体,构建了一个二分网络模型,并探讨了追加评论网络的分布特征,以及在线评论网主要簇群的特征。通过对评论者发起评论的时间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普通评论的时间分布有两个明显的"峰",追加评论的时间分布则表现为长尾分布特征,这说明了不同的评论形式具有特定的时间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运动员抗寒分析模型,仅面向单一热辐射环境进行分析,无法在大差异热辐射环境下构建有效的运动员体表抗寒模型,不能对运动员的抗寒响应进行准确的分析,提出一种考虑差异对流抗寒因素的运动员抗寒调整模型,获取不同热辐射环境与运动员对流抗寒系数间的关系,针对大差异热辐射环境对运动员抗寒的影响特征,塑造二维人体抗寒调整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人体抗寒调整模型进行求解,实现了大差异热辐射环境下,运动员抗寒响应的有效分析。实验结果说明,不同热辐射环境下,所提方法分析的运动员体内和体表温度的动态响应趋势,同实测结果相对误差低于2%,具有较高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对城市绿化景观空间格局的特征分析,本文基于特征提取技术的分析方法,利用遥感图像处理系统软件,获取城市绿化景观图像,快速提取绿化景观图像线性与非线性遥感信息,调整亮度、对比度和对应影响参数,利用数字化扫描城市绿化景观图像信息,实现数字化高纬度管理和景观模拟信息的控制点管理。利用四元小波变化函数处理景观图像纹理细节,得到图像信息流密度矢量。通过目标函数遍历求得尺度变化特征和边缘特征,完成对复杂情况下城市绿化景观的格局分析。经过实验数据分析证明,基于特征提取的空间格局分析更加具象化,从纵向的时间线内可以深度分析出城市绿化景观的空间格局变化,可帮助实现城市景观的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18.
景观渗透性指数反映景观保持水土的能力,可为景观功能评价提供新途径。本研究以北江干流河岸植被缓冲带为例,在阐述景观渗透性指数计算原理的基础上,以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植被数据源,以30m分辨率的DEM数据为地形数据源,结合USLE模型,对景观渗透性指数在研究区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并分析研究区景观渗透性指数的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景观渗透性指数分析在研究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渗透性值与侵蚀模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区景观渗透性指数时空差异显著,1995—2015年,整体呈增加趋势,而韶关、南雄和清远等地景观渗透性值较高并呈波动性变化;林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是影响渗透性指数时空分异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可为景观渗透性指数在北江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应用及其水土保持能力的评价提供一定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吴倩  方小宇  王玉 《内江科技》2015,36(6):24-25
厚层底水油藏的储层具有隔夹层发育的特征,一般传统基于目标体地质建模方法难以描述隔夹层厚度、延伸长度及其在井间的连通情况,本文通过引入地震约束波阻抗反演,综合运用地质研究、生产动态特征及地球物理反演的成果,设置井间隔夹层连通概率的方法来建立隔夹层模型,解决了层内隔夹层建模的难点问题。通过对井间连通概率研究后建立的模型能较好的反映隔夹层的分布,油藏数值历史拟合模拟效果较好,预测效果与后期挖潜生产井的效果一致。井间连通概率设置的隔夹层建模方法是研究隔夹层空间分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LiDAR技术与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方法原理不同,从一定程度上革新了技术方法,改变了工艺流程,在设备的获取能力下,LiDAR技术的精度决定于POS系统精度、数据解算精度,地面植被覆盖,地形起伏等。本文就这项技术在的精度因子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在不同环境下的实际生产结果分析了LiDAR在不同地形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精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