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淑梅 《科学课》2009,(11):60-61
一、用途与特点此教具用于比较不同颜色的材料吸热能力不同。由于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不同,受热后瓶内空气的温度也不同,瓶内的空气膨胀的强度也不同,我们就会看到两边红色液柱上升的高度不同(如图1、2所示)。在这个对比实验中,  相似文献   

2.
伍新宁 《科学课》2009,(5):58-58
教材中有一个关于不同颜色的材料吸热速度的快慢对比实验。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时发现感知温度的变化是用手去触摸,靠的是感觉,所以温度的变化感知很不明显。那么,不同颜色的相同物体吸热速度真的不同吗?例如黄色和绿色哪种吸热更快?有没有比书上更好的方法来证明呢?同时我们还想知道不同的材料吸热的能力有什么不同呢?因此,我设计了一个装置。  相似文献   

3.
初二物理第十章显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鸡蛋将怎样?”这个实验在取材方面(多个平行班)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学生容易产生鸡蛋是由于受到重力而落入瓶内的想法。我采用析滤瓶,三个颜色不同的气球及抽气机(或两用气筒),实验时将气球依次放在析滤瓶口的上方、侧面和下方,用抽气机抽去瓶内的部分空气,学生便可清楚地看到气球从不同的方向“吞”入瓶内的精彩场面。这个实验可快、可慢,并可反复进行,具有直观、省时、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人生十六七》2012,(10):31-31
(1)保温性好的织品,以毛织品为最,棉织品其次,最后是丝绸品。织品多孔,能贮存较多的空气,所以厚而松的织品保温性好。同时织品的颜色也与保温性有关。深色织品反光力小、吸热力大,浅色织品反光力大、吸热力小。所以冬季宜用松、厚、深色的毛、棉织品做衣服,夏季宜用细、薄浅色的麻、丝织品做衣服。  相似文献   

5.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与热》一课有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关系这一内容,课本通过插图建议(如图1所示),用不同的纸袋包裹着温度计,观测纸袋中的温度计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温度变化.得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把一个锥形烧瓶和一个微小压强计用皮塞、玻璃管和皮管连结成如图的装置,再把一块浸透酒精的纱布复盖在烧瓶外壁,则瓶外酒精蒸发吸热使瓶内空气降温降压,压强计左管水面上升,右管水面下降。这个实验简单明白地显示液体蒸发致冷的效应,为人们所熟知。利用同样的装置,如果让酒精在瓶内蒸发,结果将怎样呢? 取一块纱布卷叠三四层,成为灯芯样的疏松细长条,用胶布固定在皮塞下底面玻璃管口旁;浸透酒精后,迅速把它悬入烧瓶并塞  相似文献   

7.
关于液体的沸腾和蒸发,喜欢钻研的同学提出一些颇有趣味的问题,你能回答吗?问: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一定要吸热吗?答:一定要吸热.问:物理课本中水在低压下沸腾的实验,是在瓶里装入低于10o“C的水,抽出瓶里的空气,使气压降低,会看到水沸腾起来.水沸腾从哪里吸热呢t!答:这个问题提得好.在实验。l。外界并没有向水提供热量.当我们抽出瓶内空气后,假定瓶里水面上气压降到sxIO‘帕,在这个气压下水的沸点约是93.5C,若瓶里的水原来温度为96C.水就利用自身从96C降温至93.SC所放出的那部分热量供给沸腾之用,直到水温降至93.…  相似文献   

8.
物理和生活     
1.烧水用的茶壶底部为何一圈一圈向内凹进去?答一方面,可以增大底部的承受力,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受热面积,增加吸热量.2.向热水瓶中灌开水,为何听声音就能知道水的多少?答当我们向热水瓶中灌开水时,会发出声音.它是由瓶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高低由空气柱振动频率决定.向热水瓶中灌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高,所以声音越高.反之,声音越低.物理和生活@周明金  相似文献   

9.
一、将模糊变清晰 如《物体的热涨冷缩》一课,关于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在烧瓶口中堵一个插着玻璃管的塞子,在管里滴一滴带颜色的水,外面用线做个标记,然后用热毛巾捂住玻璃瓶,瓶内空气逐渐变热,管里的小水滴就会向管口移动,放开热毛巾,瓶里空气变冷,管里的小水滴向相反方向移动。这个实验可见度小,且移动距离短,搞不好小水滴会  相似文献   

10.
1实验准备 取微小压强计,250mL的集气瓶,10号软胶塞各一个,10mm×100mm的试管2支,水止夹一个。在胶塞上打3个孔(1个为10mm;2个为5mm)。 2.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见附图。 3.实验操作 ①溶解吸热:松动一下水止夹,使压强计液面平衡。向试管内加入8~10g硝酸铵,用胶头滴管加入水,硝酸铵溶解,微小压强计右边液柱上升,原因是集气瓶气压降低,气压降低的原因是硝酸铵溶解吸热,使集瓶内空气温  相似文献   

11.
空气中弥漫着很多细小的尘埃,当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尘埃对光有阻挡作用,不过它们对不同颜色的光阻挡的程度不一样。当红光在空气中传播时,能绕过尘埃一直向前跑,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其他颜色的光都比红光容易发生散射,穿透能力较差。危险信号是提醒人们注意!红色灯光传播得最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阳光下的物体"这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个实验:比较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教材中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用黑、白2个不同颜色的纸筒放在阳光下,测量其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很多资料和教学参考书上都介绍了一种潜水艇模型的制作方法,如图1所示:取一塑料瓶,在下侧钻几个孔并捆绑一段铁棒作为配重;上侧用一根输液管与注射器相连,放入水中即成为潜艇模型。用注射器抽出瓶内空气,则水从下侧孔中进入瓶中,模型下潜,用注射器向瓶内充气,瓶内水被排出,则模型上浮。此模型制作难度较大,应用起来有时也会出现意外,主要表现在:(1)塑料瓶除下侧小孔外,其他部位必须用万能胶加强密封,以实现顺利抽气和充气,由于在水中使用,漏气现象时常出现,需经常用万能胶涂抹漏气处。(2)由于瓶内水和空气共存,水和空气间不隔离,使用注射…  相似文献   

14.
朱浩 《地理教育》2009,(5):25-25
误区1:大气压强因大气重力而产生 不少人认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大气受重力作用。如果说大气压强真是由大气重力产生的,很多问题便无法解释清楚。例如,一玻璃瓶敞口时,若空气对瓶底的压强为一个大气压,加盖密封后,瓶内空气对瓶底的压强是多少?当然仍为一个大气压。若说气体压强由重力产生,这是无法解释的,因为盖上面的大气压强无法直接作用到瓶内空气,而瓶内空气重力显然要比原来小得多。  相似文献   

15.
下图所示的是教科书上介绍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其原理是:足量的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内充分燃烧,使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固态物质,几乎不占瓶内空间,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因为瓶内氧气被消耗,气压小于大气压,烧杯内的水就被压入瓶内,约占1/5体积,而这1/5体积就是集气瓶内原空气中的氧气体积.  相似文献   

16.
对敲水瓶琴发声问题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敲瓶后发声体是瓶内的空气柱,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与吹瓶发声相似;第二种观点认为敲击时瓶身、水和瓶内空气都在振动,主要是瓶身的振动发声.这样确定的发声体,则可知盛水越多瓶身越不易振动,音调越低.上述两种解释的分歧在于发声体不同,音调的变化顺序不同.但实际上音调的变化顺序只有一种,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2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有一道题目,课本插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本课围绕着热的另一种传递方式——热辐射相关内容展开,从感知、理解和运用三个认知层面展开,探究深浅颜色不同的材料与吸热快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邱山红 《科学课》2008,(9):30-31
本课围绕着热的另一种传递方式——热辐射相关内容展开,从感知、理解和运用三个认知层面展开,探究深浅颜色不同的材料与吸热快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物体颜色与吸热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河北版)"衣服的颜色"和五年级上册(教科版)"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为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自制了物体颜色与吸热演示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中物理课本都用如图 1所示的装置 ,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 ,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它的压强怎样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本实验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 1 )由于水、玻璃以及空气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瓶内气体与水达到热平衡需要较长的时间 ,所以实验相当费时 ;( 2 )由于温度计不是直接测量瓶内气体的温度 ,通常情况下 ,测量温度的误差较大 ;( 3)调节压强计的可动管 ,使左侧管中水银面恢复到原先标出记号的位置 ,也就是使瓶内的空气恢复原来的体积 ,也比较麻烦。笔者用高压锅代替烧瓶 ,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节约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也使实验更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