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原大学学报》2015,(3):23-28
芜湖在近代只是一个普通的通商口岸,但通过对芜湖近代对外贸易的研究,可以窥安徽以及全国经济之一豹。采用统计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芜湖对外贸易数据和关税数据的分析以及对中部通商口岸的比较研究,可以得出三个结论:第一,政局动荡与水旱灾害只有暂时性的冲击作用;第二,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控制力薄弱,独立性较差,它们的经济贸易政策只对税收产生长期影响;第三,芜湖等地经济的相对衰落,上海经济的一枝独秀,表明当时的政府无法扭转中国经济半殖民地性质日益强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对于明清时期江南边际地区在江南经济发展中作用与地位的研究尚显不足。芜湖地处江南西端,明清时期商业兴盛、手工业发达,是皖江流域和江南的中心——长三角地区沟通的桥梁。此时的芜湖,业已成为位于江南边缘的、服务干长三角地区的次级经济中心。因此以芜湖为个案,来探讨明清时期江南边际地区在江南经济发展中作用与地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安徽芜湖是清末皖江乃至长江流域重要的"通商口岸"城市,在近代新旧更替的社会转型中,芜湖口岸的城市亚文化逐渐兴起并且不断活跃,"街角社会"的活动空间和控制能力不断放大,使整个社会日益趋向"失范"。无论是立足今天国内"扫黑除恶"的现实背景,还是学术研究的理论需要,关注城市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此类问题都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近代芜湖口岸城市亚文化繁荣的条件,概述了"街角社会"的构成内容,认为近代口岸城市"街角社会"一方面反映出旧中国的黑暗,另一反面为革命进步活动创造了适宜发展的社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为芜湖成为近代安徽民主革命事业的策源地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近代上海开埠后,湖州生丝出口贸易剧增,带动了湖州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使湖州地区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手工业实现了近代转型,并促进了市镇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同时,湖州、上海两地形成了联动、双赢的发展局面。这段历史,对新时期“长三角经济圈”背景下,两地的互利合作以及湖州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代上海开埠后,浙北地区由于地理及资源等方面的原因,与上海的社会经济关系进一步密切。浙北地区积极利用上海对外贸易及城市经济的发展,推进市镇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深入提高了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水平,促进了农村手工业的近代转型和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两地双赢和联动发展的局面。这一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基础及其经验,对当今两地在新时期“长三角经济圈”发展背景下的互利合作,尤其是浙北地区如何更好地接轨上海,当好配角,实现跳跃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三角地区南有杭州、宁波,西有苏州、无锡、南京等,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但是在上海北面,迄今尚缺经济中心城市作为接受上海辐射、支持其发展的支撑点。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北端,与上海隔江相望,能否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这对南通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9年11月23—24日,第12届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文学鉴赏与语言表达”主题研讨会在安徽芜湖举行。本届论坛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语文学习》编辑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和上海教育出版社报刊发展中心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多位老师参加了本届论坛。  相似文献   

8.
针对2005-2014年上海对长三角经济圈的影响,综合使用变异系数法、函数拟合等方法,分别建立城市影响力比较、经济影响度及其影响度预测等模型,运用STATA、EXCEL软件,研究了以下问题: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以及宁波对长三角经济圈的影响力大小;上海对长三角的产值经济影响度和综合影响度;未来10年上海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影响力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芜湖开埠后金融市场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芜湖是近代安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随着芜湖开埠和芜湖米市的兴盛,芜湖的金融市场逐渐由传统向近代嬗变,并围绕着米市形成了有别于其它通商口岸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0.
芜湖近代教育是伴随着芜湖城市近代化的时代步伐而发展的.城市变迁和文化传统流变所形成的城市文化品质,是芜湖近代教育因素成长的酵母;开埠通商随影而来的"外力"冲击下的文化觉醒,是芜湖教育近代化的催化荆.在中外文化对抗碰撞中裂变而生的芜湖"新学",是当时社会政治与经济在教育上的集中反映,是面对冲击挑战后虽被动迟缓但却具有积极历史意义的回应.  相似文献   

11.
上海开埠后江南地区的变化及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其传统经济的发展和近代的调整,适应了近代工商业发展的要求。上海的开埠在近代江南地区人口和市镇发展过程中引起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对近代上海都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上海近十年在长三角地区经济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力的定量评估,使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构建了产值回归分析模型、各市GDP相关性分析模型以及结合GIS的上海市城市辐射范围模型,将EXCEL软件作图与MATLAB软件编程相结合,研究得出:上海对长三角经济圈的整体经济、各个城市经济均存在很强的带动作用,上海市的辐射半径几乎覆盖了长三角的绝大部分城市。  相似文献   

13.
它是"状元诗人"严斯我诗中描绘的美景;它曾被乾隆皇帝赞誉为"江南第一山";它有一个灵动优雅的名字——惠山,寓意"秀慧、祥和"。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位于当今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腹地,南临万顷太湖,北靠万里长江,东接上海,西邻南京,是著名的中国古代吴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当代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30年的创新发展,使今天的惠山成为了无锡现  相似文献   

14.
构建徐淮连成长三角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长三角理论在亚洲地区和我国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成功运用,为构建徐淮连成长三角提供了理论支持。苏北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重组为构建徐淮连成长三角提供了契机,徐州、淮安与连云港三市资源的优势互补、经济水平的梯度差异以及产业的分工与联系都为构建徐淮连成长三角提供了条件。徐州、淮安与连云港城市规模的扩张,苏北区位劣势向相对优势的改变,徐连、徐淮、淮连等发展轴的形成,苏北发展政策环境的优化,是构建徐淮连成长三角的现有基础。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在美丽的千岛湖畔,江苏、浙江、上海三地教育行政部门召开了第二届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研讨会。时隔20余天,我们又在全国经济百强县之首的江阴迎来了第五届“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由上海、浙江、江苏三家教育报刊社联合举办的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正是长三角教育交流合作与联动发展的一个成功写照。  相似文献   

16.
吴昌 《现代语文》2013,(4):114-117,161
语言中的词汇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近代上海开埠、西洋货物涌入、经济变动、语言碰撞、文化冲击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动,使新词语不断出现和变化,与此同时,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变化也在词汇中留下了痕迹。通过对这些新词语的分析,能够建构出近代上海社会生活的镜像,进而折射出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可以为了解近代城市生活提供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7.
近代娼妓业的发展几乎是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娼妓业可以直接反映出中国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原有社会经济的凋零和道德的沦丧.上海娼妓业的研究可以从侧面反映近代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城市发展、政局变迁.以民国初期上海妓女为切入点,试图窥探上海城市近代化发展,并期望对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音乐不仅展现了音乐创造者、演奏者和欣赏者的思想内容和精神情怀,而且还深刻地反映了音乐存在的时空特点,是时代变迁的一种反映形式。周璇音乐是近代上海音乐的突出代表,其主演的诸多歌唱片和演唱的歌曲集中反映了上海的近代变迁,其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更为今天的艺术表演提供了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自大规模投入建设以来,已初步达到区域内交通、经济一体化.本文利用长三角地区2005-2014年交通和经济的相关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分析交通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贸易交易量的影响分析;利用客货运量与8个主要经济指标建立关联度排序模型,定量分析上海对长三角都市圈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20.
芜湖是安徽近代唯一的约开口岸和工商业中心,该地价格指数基本上代表了安徽的批发价格指数。通过数据收集和插值法,测算出芜湖的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总的价格指数,并对价格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至少在安徽,工农业剪刀差并不存在,工业制成品与农产品之间相对价格的变动有利于发展近代经济的资本积累,但却未实现。自然灾害与政治动荡对经济只有暂时性的冲击,长期影响是由国际市场决定的。由于安徽传统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有相当的规模,商品市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这缓冲了国际市场的影响,使价格水平的涨跌幅度比工业化国家要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