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纺织工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纺织工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样的,对纺织专业的要求进一步增加,纺织专业急需一大批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具有纺织品生产工艺设计、质量检验与贸易的知识和技能,又对纺织品出口贸易与市场营销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笔者调查分析了企业对纺织专业人才的需求,总结出了纺织专业培养人才的核心能力和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担任的主要岗位,提出了现阶段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纺织工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纺织工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样的,也给大学纺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调查企业对大学纺织专业人才的需求,总结出了大学纺织专业培养人才的核心能力和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担任的主要岗位,并分了现阶段大学对于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并对纺织工程专业教学的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纺织品贸易在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中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建国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13年来,纺织品贸易发展很快,1990年和1991年其出口值均占我国出口总额的30%以上,已成为我国主要出口行业。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战略的转变,纺织品贸易如何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而适当地调整对策,就已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纺织品国际市场的变化取向、我国纺织品贸易国际比较优势的分析与判断,进而就我国未来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纺织品服装第一出口大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一直在我国出口总量中占据较高比重。本文经过对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额、进出口国别、贸易方式、商品结构和进出口企业构成几个方面的分析,得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5.
现有文献多是从贸易保护对我圆纺织品出口增速、产业科技的影响等方面阐述我圆积极应对贸易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事实上,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纺织品价格和贸易市场的扭曲效应必然会反馈到生产要素市场和资本市场中来,进而还会影响到我国纺织产业的结构调整,总之,贸易保护对我国纺织产业的影响是多方位的,也是深层次的.  相似文献   

6.
<正> 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纺织工业也是我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和对国际市场依赖度较高的产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无疑会给纺织工业发展带来机会和考验,客观分析加入WTO对纺织工业的影响,并且研究相应对策,对纺织工业健康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纺织品行业对出口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纺织品亦是出口第二大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5,(20)
棉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纺织工业的主导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一直是国家宏观管理部门重点关注和调控的产品。由于我国棉花消费量居高不下,造成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棉花以满足国内需要。进口棉花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下游纺织产品的质量,也关系到我国出口纺织产品贸易正常发展和相关企业的经济利益。本文重点分析泉州近年来进口棉花的基本情况、不合格原因、应对措施和建议等,引导企业避开高风险供应商,降低质量风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王丽萍 《未来与发展》2007,28(3):19-22,26
纵观这几年我国纺织品的外贸发展历程,持续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确实令人鼓舞,但是,国际社会针对我国纺织品的贸易摩擦也层出不穷,并且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纺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本文主要围绕对华纺织品贸易保护措施特征及保护固别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揭示我国纺织品贸易摩擦多发的国别原因,为建立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分类监测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克服了利用同一指标、同一标准去监测不同固别的缺点,使预警信号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正"纺织品来样分析"是很多纺织类专业如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检验、纺织品设计、染整技术都会开设的一门课程,但对于现代纺织技术来说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课程设置的目的、培养目标、内容、侧重点等都有所不同。所以,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来样分析"课程构建过程中要体现专业的特色及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零距离的衔接。  相似文献   

10.
俞忠明  蔡力强 《学会》2010,(7):43-45
<正>福建省纺织工程学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是我省多个纺织专业团体中最早的一个社团组织,一直挂靠在福建省纺织工业公司,多年来为福建省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1998年冬天,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企业兼并浪潮风起云涌,原为福建省纺织工业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福建省福联股份有限公司被民营企业兼并。  相似文献   

11.
侯新晖 《科教文汇》2007,(5X):153-153
纺织服装业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古代的丝绸之路曾经使我国纺织技术的美名远播海外。如今,纺织工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长期以来,在满足国内衣着消费、增加出口创汇、安排就业、增加积累资金以及为相关产业配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融入国际市场的同时,中国的纺织业经历了一次次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加入WTO和纺织品配额制的取消对中国的纺织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洗牌:一些准备充分未雨绸缪的企业将如鱼得水,大展宏图;一些素质尚好的企业将经受磨练;一些素质较差的企业,将长时间在低层次运行,而另一些难以重塑的企业,  相似文献   

12.
纺织工业是绍兴第一大产业,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是绍兴纺织产业发展特色。本文以绍兴纺织工业为例,通过对绍兴纺织工业的比较优势,提出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绍兴纺织工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进入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产业将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深入分析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是从1995年开始的,多是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理论角度,对其发展现状与不足进行描述,从而得出结论.进入纺织品贸易的后配额时代之后,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竞争力研究也开始不断涌现.本文总结了我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刘苗 《科协论坛》2007,(4):389-390
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纺织品贸易在后配额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为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使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国纺织品贸易在后配额时代的新环境下逐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李丽华 《科教文汇》2013,(23):47-48
本文分析了纺织材料课程作为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等专业的基础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亚麻纺织工业迅速发展,它的迅速崛起使我国的亚麻纺织工业在国际上的地位迅速提升,对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时,我国的亚麻纺织量成为了世界出口额的第一,并且其规模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了在世界上规模排名第二的亚麻纺织生产国,迅速使我国的亚麻纺织工业进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我国的亚麻纺织工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其发展的道路艰辛而曲折。  相似文献   

17.
王平 《华夏星火》2005,(5):36-38
到2005年,根据WTO的有关协议将取消我国纺织品配额的限制,从入世谈判协议签订的2001年到2005年的出口情况看,我国出口配额每年有5000万美元的增长。可见在未来的时间里,我国纺织企业必将大显身手。但是,农业是我国的弱势产业之一,棉花种植业又是这个弱势产业的重点。如何利用世贸规则保护我国的种植业,发展纺织工业优势.又将是我们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面临的绿色壁垒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以后,绿色壁垒严重制约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分析了绿色壁垒的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绿色壁垒以及我国纺织品贸易所遭受的绿色壁垒,并对我国纺织业如何应对绿色壁垒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唐文娟 《科教文汇》2008,(6):137-137
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以及世贸组织的建立,经济的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本文介绍了2007年国际贸易中纺织服装业贸易绿色壁垒的新趋势,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影响,提出了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对绿色壁垒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何雯华 《科技风》2011,(2):277-278
在如今纺织产业发展中,纺织品检测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随着21世纪的到来,科技水平的快速进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加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环境保护、自我安全健康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这对纺织检测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要关注国际上的新变化,顺应生态纺织品服装发展的新潮流,不断更新纺织品的检测技术与要求,不断提高检测能力与检测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与纺织行业科技发展与进步需要相适应。本文主要论述了纺织品检测的分类、检测的实施依据以及国际纺织品服装检测的主要内容,最后对国际上纺织品检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