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给了考生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但这样的“开放”、“自由”都是相对的,绝不能理解成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命题中的“以××为话题”、“以××为写作范围”、“所写与××有关”等语句本身就隐含着“扣题”、“人围”、“有关”等要求,所以写话题作文也往往要戴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否则一味地“天马行空”,很可能闯入“误区”。2001年考生所写话题作文的审题失误,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给了考生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但这样的“开放”、“自由”都是相对的,绝不能理解成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命题中的“以××为话题”、“以××为写作范围”、“所写与××相关”等语句本身就隐含着“扣题”、“入围”、“有关”等要求,所以写话题作文也往往要戴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否则一味地“天马行空”,很可能闯入“误区”。2001年考生所写话题作文的审题失误,值得我们深思。一、误解话题。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是正确审题的前提。甘肃省中考作文的话题是“读书”,有位考生拟题《读书真好》,先写同学间…  相似文献   

3.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为考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但这样的“开放”、“自由”都是相对的,绝不能理解成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命题中的“以××为话题”、“以××为写作范围”、“所写与××相关”等语句本身就隐含着“扣题”、“入围”、“有关”等要求,所以写话题作文也往往要戴上无形的“镣铐”去“跳舞”,否则一味地天马行空,很可能闯入误区。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大凡都有这么些特点:(一)有“以××为话题”或“只要内容与××有关就行”等较为明确的提示;(二)内容范围很宽泛;(三)体裁几乎不作限制;(四)题目自拟。写作时考生就话题构思立意,有一定的自主性、灵活性,也确实写出了不少好作文。但笔者发现,不少学生文章写得不错,题却有些不尽如人意。或是拟题没有新意;或是把话题当作文题,题目范围过大,容易“高谈阔论”;或是题不对文……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话题不等于文题,话题式作文只是先提出一个话题,用以指定写作的范围,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话题的指向性来自拟题目进行写作。“秧好一半…  相似文献   

5.
曹津源 《初中生》2002,(27):18-20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给了考生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但这里的"开放"自由"都是相对的,绝不能理解成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中考作文试题中的"以××为话题"以××为写作范围"所写与××相关"等语句本身就隐含着"扣题"入围"有关"等要求,所以写作话题作文也正如有人说的是"戴着镣铐跳舞".如果一味地无视"要求"而"天马行空",就极有可能闯入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6.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给了考生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但这样的“开放”“自由”都是相对的。命题中的“以××为话题”“以××为写作范围”“所写与××相关”等语句,本身就隐含着“扣题”“入围”“有关”等要求。所以写话题作文往往要戴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否则一味地“天马行空”,很可能闯入“误区”。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成了中高考作文的热点,全国各省市的作文试卷上均出现了这样的要求:“以‘××’为话题,自拟标题,文体不限,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但数十万名乃至数千百万名考生,在同一时间内面对同一作文考题,在选材、构思、立  相似文献   

8.
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作文的形式,由材料型转向了话题型,只是指定了写作的范围,这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让考生在这个空间内去立意构思。在短暂的时间内,不少考生仓促应战,写出来的作文不太理想。怎样在短时间内写出比较好的作文呢?这就需要一个比较科学的处理程序。首先要审文题或审试题的要求定文体。话题型作文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命题型的,如“生活告诉我”、“高中生活是什么”、“××我想对你说”等。另一类是试题要求型的,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再如“以反映素质教育给…  相似文献   

9.
作文范围写建筑物说明文作文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按空间顺序说明。参考题目 1、我校的教学楼 2、×××图书馆 3、×××纪念碑 4、×××展览馆 5、新建的立交桥 6、一座名胜古迹 7、看图作文。仔细观察下面这幅照片,写出画面中“八达岭”长城的外貌。  相似文献   

10.
[文题设计] 以“绿”为话题,可以是 “××绿”、“绿××”、“××绿××” 等形式,写一篇文章。题目自 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 于800字。 [写作导航] 本文可写成偏重议论的议论 性散文,也可以写成偏重叙述的  相似文献   

11.
人们总习惯地把作文命题分为: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其实。这只是一种简便的述说,三者并无确切分界。所谓“标题作文”,只是要求以给出的“词语”或“语句”为作文题目;所谓“话题作文”,则给定一个作文范围,可以以这个“话题”为题目,也可以另拟“题目”;所谓“材料作文”,是命题给出一段材料,从中自行挖掘出“话题”,拟定出“标题”。当然,“标题命题”“话题作文”也不时给出一段材料。这样看。三者并无实质差异。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年第11期刊载了《在话题作文审题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文,该文以话题“忘与不忘”为例,对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等方面进行了详尽指导。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的作文话题就是“忘记与铭记”。《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年第6期第24页又刊载了以“读图与读文”为话题的作文训练题目,并配有“写作提示”。这和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的题意完全相同。幸运的是,《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刊载的这两个作文题目,笔者都曾选出来让学生进行了练习,并作了讲评。因此,高考结束后,学生、家长、同行…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正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如果作文命题的范围过大、过笼统,缺乏趣味感、朴实感,必会造成学生作文的心理负担。这样不仅效果不佳,还会使学生对作文失去信心和兴趣。缩小作文的命题范围、肢解题目、化繁为简、循序渐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致的有效途径。比如要写一篇“记一次活动”的文章,我们不妨把某些具体活动肢解为几个片断,按分解活动的过程、分解不同的场面、不同人物的行为、同一人物的连续动作等方面命题。如“这次活动真热闹”、“××同学真带劲”、“这会儿真紧张”、“同学们多高兴啊!”由肢解到汇集,串断成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到作文有径可寻,排除提笔成文难的心理负担,以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4.
常言道: “好题目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何谓好题目?请看下面实例。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一篇以“认真”为话题的作文,一考生拟的题目是《2×3=5》。暂且不去看文章的内容和文字,一见这题目,就让人顿生疑团: “2×3”怎么会等于“5”?让人想探个究竟,这就是悬念效应。考生  相似文献   

15.
[作文范围] 写一个熟悉的人 [作文要求] 通过一件事表现一个人 [参考题目] 这次作文,要求同学们自己拟出一个具体的题目,命题方式,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以人名命题; 2.以人物的身份命题,如《一个普通的少先队员》《我们的好“后勤”》; 3.以人物和“我”的关系命题,如《童年时的伙伴》《我的邻居》; 4.以人物的品质和性格命题,如《助人为乐的×××》《闲不住的人》;  相似文献   

16.
话题作文的弊端早有人谈过了,但他们谈的是话题作文的具体话题的弊端,而不是话题作文本身的弊端。本文试就话题作文本身的弊端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国过去只有指定一个范围的作文,也许可以称“范围作文”吧。这种范围作文只是作为平时作文训练的一种形式,所以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1999年高考作文题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作文范围说明一件物品 2.本单元作文要求抓住特点,用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3.本单元作文题目①《我喜爱的×××(某种物品)》;②《美观实用的集邮册》;③《三好学生奖章图案说明》等。 4.本单元应用文练习写电报稿 [单元教法设计] 建议教师用“观察分格训练法”的方法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18.
2001年,全国不少地区的中考作文题都采用了一种全新的作文题型——话题作文。数量之多,比率之大,的确出乎意料。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促使我们去探讨“话题作文”的命题特点及其写作指导。 一、“话题作文”的命题特点 从2001年二十多个省市中考所命“话题作文”来看,其命题形式不止一种。多数“话题作文”都明确标出了“话题”二字,如“以……为话题”,“围绕……这个话题”;有的并不明确标出“话题”二字,如“以……为内容范围”。但是,无论哪一种,它们都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题目出示——请以说“安”为题作文,“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北京2005年高考作文题目说“安”北京一考生我热爱××,首先向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请安。(注:此处可由读者自由发挥填入,譬如老婆、  相似文献   

20.
一、符号式评语。就是在批改作文时,恰当地使用一些符号以代替文字批语。例如“=……=”表示词语搭配不当;“—→←—”表示词语前后矛盾;句子下面画“——”表示有语法修辞错误的一般性病句,“(?)”表示有观点模糊或材料失实的特殊性病句,“××”或“×××”表示屡次纠正仍然写错的字。二、提问式评语。就是根据学生作文中的毛病,设计出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用提问而不是用肯定的语言下评语。这样下评语,具有启发性,学生被有趣的发问所吸引,思维活跃起来,作文中的毛病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