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洪华 《课外阅读》2011,(3):100-100
新课程改革的教从根本上改变了老师“高高在上”局面。例如低年级的唱游课,都是在“听听”、“唱唱”、“玩玩”、“创创”中轻松愉快的进行的。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中,课堂已不再是老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以往,小学音乐大纲明确规定:低年级设“唱游”课,中年级设唱歌课,高年级设音乐课.后来,都改为唱歌课了.现在,又有将低年级的唱歌课改为“唱游”课的趋势.对于中年级可否上“唱游”课,似乎尚无人论及.我从事多年中、高年级唱歌教学,想借此篇幅浅谈一点认识.一、什么是“唱游”“唱”即教学过程中的音乐活动,“游”是对“唱”的演绎和加强.如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拍掌、跺脚、捻指、演奏、舞蹈都含有“游”的因素.它与音乐、语言、舞蹈、演奏紧密地联系,而以音乐为核心,具有丰富的“唱游”内涵.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为此,他创造了“体态律动学”.通过节奏的因素,把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紧密结合,学生逐渐掌握音乐和表演的即兴性,并带有自己的创造性.这种“律动”就包含“游”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低年级的音乐课改为唱游课,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换,而是在教学形式与方向上起了根本变化。新编唱游教材能适合学习主体的年龄与特点,最大范围地提高低年级小朋友学习音乐的兴趣。然而,随着教改的步步深入,在唱游教学中,也出现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即重游轻唱的偏向。如何让小朋友在唱游课中既“游”得愉快,又能“唱”得好听、甜美、感人,全面提高唱游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手绢传奇     
“你现在怎么还在用手帕?”这是我常遇到的善意询问。我总是回答:“打小随身带手绢,习惯啦!”半个多世纪以前,上小学,老师每天要检查学生带没带三样东西:一样是手绢,一样是茶缸子,一样是口罩。手绢,这是当时我们习惯的叫法,不叫手帕。那时有“唱游课”,“丢手绢”和“老鹰捉小鸡”是进行次数最多的“唱游”。记忆里形象最鲜明的,一位是“小脸老师”,一位是同桌的“方子”。  相似文献   

5.
唱游课是小学低年级开设的音乐课程,课程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唱、好说、好表现的年龄特点,通过富有童趣,具有艺术形象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在富有趣味的音乐活动中学习,掌握运用音乐的知识和技能。唱游课有利于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音乐素质,让学生在唱一唱、跳一跳、动一动、玩一玩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老爱幼等教育。唱游课正是从学生的乐趣、兴趣出发,用“音乐”的小舟做载体,把“动感美”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因此唱游课运用“激趣”教学法,可以首先激起学…  相似文献   

6.
一年级唱游课“音的强弱”,如果只是利用教材上现成的彩色图画,让小朋友知道上面有哪些声音弱,哪些声音强,这将会压缩孩子的思维空间,束缚他们的想像能力。我采用的是脱离书本,扩大小朋友的活动空间和想像空间,让小朋友充分运用观察力和想像力来获得音乐知识的新思路、新方法。首先,我问小朋友:“每次唱游课排队上楼梯,老师请小朋友学谁走路?”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小花猫!”“对呀,小花猫晚上抓老鼠时的脚步声音怎样?”“很轻!”我请几位小朋友一齐来表演,让下面的小朋友评出走路最轻的—  相似文献   

7.
唱游课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形成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发儿童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为目的,以培养他们审美情趣为核心。实施唱游教学,一方面为进入高中年级学习音乐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成为培养审美情操、完善学生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唱游课的指导思想是“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唱游教学理论概述、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情分析、唱游课指导思想概述、唱游课主要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探究,论述小学低年级音乐唱游课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数学教法是“填鸭式”的教学,即老师说一个数字,学生就跟着读一个数字,太枯燥无味了。我采取了“唱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兴趣教学法。  相似文献   

10.
“唱游”教学例谈王元运(永丰县潭城中心小学)国家教委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指出:“小学低年级的音乐包括唱游,一年级的唱游可以多安排一些课时。”乍听唱游,似乎有些陌生。何谓“唱游”?顾名思义,就是唱歌加游戏,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集体舞,即...  相似文献   

11.
一 我国小学唱游教学的发展 据文献记载,我国的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从1912年增设唱歌课,开始了学校的音乐教育。当时规定初小“宜授平易之单音唱歌”高小“酌授简易之复音唱歌”,内容是单调的,课时也不易保证。1912年9月公布的《小学校令》虽开设了唱歌课,但同时提出“遇不得已时,可暂缺”。到了二、三十年代,学校的音乐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学内容也丰富了,我国小学唱游教学也随之发展起来。当时开办的  相似文献   

12.
老师的眼睛     
勤老师的眼睛和其他人的眼睛没有什么两样,可你仔细一看,勤老师的眼睛会说话哩。有时上课我做小动作,被勤老师看见了,她的眼睛就盯着我,好像在说:“陆则远,你怎么又做小动作了。”我赶紧不做了。有时上完唱游课,我跑到勤老师办公室去问几个问题,她总是笑嘻嘻地为我解答,她的眼睛好像在说:“你真好问!”有一次,我听见勤老师和周老师在讲上海话,我叫了起来:“老师,您怎么讲上海话?”勤老师说:“你就饶了我吧!”那时她的眼睛好像在说:“陆则远,下次我不会再讲上海话了。”还有一次,我问勤老师一个问题,把她给难住了,她的眼睛好像在说:“这个问…  相似文献   

13.
唱游课教学作为新课标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当前低年级音乐教学的新方式。唱游课的出现,是对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补充,丰富了现代音乐课堂,展现了新式教学的魅力。本文通过对比传统低年级音乐教学模式与新课标唱游课,分析互动模式下的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创新教学方法做出实践。  相似文献   

14.
杨晓春 《天津教育》2022,(16):68-70
<正>培智学校要求,唱游与律动课通过音乐实践,让学生感受、发现音乐艺术的魅力,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获得基本的音乐能力,提高学生听觉、认知、语言、动作、沟通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了解音乐与活动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实现唱游与律动课程在育人过程中的教育和康复功能,达到愉悦身心、发展智能、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目的。唱游与律动课以教育学、心理学、音乐美学为基础,将“感受与欣赏“”演唱”“音乐游戏“”律动”结合,让培智学生在唱唱跳跳的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变得活泼开朗,  相似文献   

15.
唱游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唱游游戏选择、唱游形式创新、唱游活动设计中,教师要对歌曲内容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做出准确判断,以有效提升教学设计的适合性。如情节性唱游、互动性唱游、律动性唱游、舞蹈性唱游、演绎性唱游、创编性唱游等,都属于音乐课堂可以选择的唱游方法。教师要有整合意识,适时通过唱游教学法,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形成学科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16.
唱游课是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是从学前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的一种较好的音乐教学形式。唱游能使学生在丰富多采的音乐中进行游戏,学生通过听,特别是通过身体的活动去感受、学习体会、表现音乐;唱游又是一种集体的音乐活动,对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及树立集体主义的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二年来,我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注意从心理学中寻求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唱游课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唱游课的对象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年龄小、知识…  相似文献   

17.
<正>趣味唱游是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低段(一、二年级段)学生主要学习活动之一。唱游教学活动以律动、歌唱表演、音乐游戏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趣味唱游更是当下一线教师教学的热点和难点话题。本文借助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年度规划课题“基于新课标的小学低段音乐唱游课多感官体验之教学实践研究”为平台,通过基于立足实践的问卷调查,分析深圳市龙岗区小学低段(一、二年级段)音乐课堂中趣味唱游教学的现状与疑惑,以实际案例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在音乐课堂中运用多感官体验教学活动的探索,试图能够在小学低段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  相似文献   

18.
低年级唱游教学也可以说是学与玩的结合,这个学与玩、它是以音乐的素质训练为基础,以唱为主,以游为辅的综合训练,毛泽东同志主张让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规律也告诉我们: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爱唱、爱跳、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正是由于这些年龄特征,低段学生容易注意力涣散、松懈或转移,就会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因此,引导、调控、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一节唱游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我们执教者千方百计地在学生注意力上做文章,特别在一节课的开头、中间、结尾三大重要环节上,我们一定要唱好“三部曲”,这对于低段唱游课教学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观摩了一次半日主题活动教学,活动的课题是《美丽的孔雀》。具体安排如下:早玩课折孔雀;说话课认识孔雀的外形特征,用“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词说话;唱游课唱《孔雀歌》、跳孔雀舞;剪贴课用彩纸粘贴孔雀。这半日活动,给人明显的印象是:目的明确,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形式生动  相似文献   

20.
一、设计理念1.消除学生对复习课的畏惧和抵触心理,改变旧有的“教师台上站,学生端坐台下听”的沉闷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增长才干。2.以“三维目标”为指导,突出“方法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复习实践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升能力,增加积累。二、教学设计(见文后表。)三、教学实录师:自从同学们向老师抱怨复习课枯燥乏味后,老师特意张贴了“招贤榜”,请你们为老师出谋献策。有的同学的点子还真不错。今天这节课就由小希来主持,老师当回学生。有请主持人上场。主持人:同学们,古诗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