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诗不特善于纪事,亦长于纪历,杜甫诗集中有不少以节令为题的诗歌,"九日"诗就是其中的一类.重阳节在唐代深受重视,杜甫"九日"诗广泛反映了唐代的重阳节习俗,而在主题上则明显地保留了忧郁色彩--既伤老叹悲又忧国忧民.读杜甫九日诗,犹读唐代风俗史,还能感受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论证<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广(庵)即景联句诗中所用"三尺"典故源自禅宗二祖慧可立雪齐腰、断臂求法的故事,从而对"诚忘三尺冷,瑞释九重焦"的诗句含意进行了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3.
唐湜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新生代"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学术总结.他所谓的"新生代"主要是指以九叶派诗人为代表的年轻诗人群.唐湜对他们大多数人的作品进行了评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而且由此产生了"合流"诗的艺术主张.他的研究对于九叶诗派的最终形成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彭樟清 《初中生》2006,(25):38-39
"三句半"是一种流传民间的滑稽诗体.因其前三句每句五字,最后半句二字,故亦称"十七字诗".也因"三句半"似有站立不稳之势,有瘸脚之嫌,故又称"吊脚诗""瘸脚诗".它不但可以吟诵,而且可以供舞台演出,由四个人敲锣打鼓走上台去,甲、乙、丙三人各念一句,丁最后念半句,这最后半句可谓"点睛"所在,滑稽而又可笑.  相似文献   

5.
<玉台新咏>所收"枚乘杂诗九首"有八首见于<古诗十九首>,这九首诗陆机都有拟作,称作"古诗".九首中有六首无论从题材、内容、风格还是从篇幅看,都接近民歌,文献中又称其中几首为"乐府"或"枚乘乐府",说明它们本是民间作品,后被收集入乐府,可能曾经过文人的润色.另外三首为文人之作,而从诗本身可以看出是西汉时作品.总体来说,<玉台新咏>所收"枚乘杂诗"应是西汉时文献所传,后来全被看成枚乘之作.  相似文献   

6.
在人教版第九册语文教材中,编者选用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暮江吟>一诗.在教学这一课时,学到"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当学生们都沉浸在诗句为我们描绘的美好画面中时,"老师",一声高喊打断了学生们的遐思.  相似文献   

7.
(一) 陶渊明《形影神》三诗,约作于公元四一三年(东晋安帝义熙九年)①。其时,陶已归隐了九年,四十九岁。这三首诗,在陶诗中别开生面。陶诗主要是抒情诗,平易自然;可是,这三首诗却是哲理诗,把作者的思想观点通过形、影、神三个艺术形象的彼此赠答表现出来,针对性强,寓意深刻。这三诗,过去评述不多,对于它在陶诗中应占的地位也肯定不够。就是现在出版的一些名家选本②,也仍未予选录。清代马璞曾深感遗憾,他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历经意象主义、象征主义到后期象征主义,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方法都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九叶"诗派在"新诗现代化"进程中,从诗学主题、诗思、戏剧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潮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9.
梁宗岱的纯诗理论在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但与其生平有关,同时,也与其个人的创作密切相关。本文从三个主要方面论述梁宗岱的"纯诗"理论,并关注外部时代环境对这种"纯诗"理论的影响,而这样的目的就在于阐明其理论的丰富性和本土化色彩。  相似文献   

10.
九叶诗派坚持"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其诗具有鲜明、突出的"玄学"特征.采用宽泛模糊的"玄学"概念,玄学紧密联系感性、意象,处于"现实、象征、玄学"多层结构的最高层面,起着关键的统率作用,从分析到综合,玄学分布于各个诗类.  相似文献   

11.
"理趣"诗是宋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历来褒贬不一.应从文化背景、文化内涵、文化审视三个方面对宋代"理趣"诗进行文化阐释,通过整体观照,给予宋"理趣"诗一个客观公正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数的极数.是个位数中最高的数.又称天数.于是.九成了神圣之数.凡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多与九有关.帝王和帝位被称为"九五之尊".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殿宇楼阁及所有建筑的尺度数字多以九为单位.紫禁城以及皇家园林、行宫的大门.用"九路钉"装饰.每扇门上金黄色的门钉都是横九排、竖九排.共计八十一个.故宫"三大殿"高度都是九丈九尺.正阳门正楼也是九丈九尺.颐和园的排云殿同样是九丈九尺高.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诗,又称"第三代"诗,泛指继"朦胧"诗之后的一批青年诗人的实验性诗歌.它的鼎盛时期是1986 1988年.在当时,成为风靡全国的"时尚".距今虽然已过去15年多,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仍然值得再讨论.  相似文献   

14.
沈德潜"温柔敦厚"说继承儒家诗教传统,并加以具体化."温柔敦厚"说涉及人格、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表现方式三个层次:主张人格为先,这是"温柔敦厚"说的前提与基础;在诗歌内容方面要求言之有物,有补于世道人心;在诗歌表现方式上,主张含蓄蕴籍、渊涵婉曲.沈德潜提倡"温柔敦厚"说,是清初以来诗坛重倡诗教、重整儒家诗学传统的必然结果.此种学说之所以招致批判.主要原因在于其存在严重局限.  相似文献   

15.
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是清代辑录三家诗最丰富的专著.以此书中的四家诗为对象,对其中四家诗中的"异文"进行研究,以便全面的了解四家诗.异文研究在文字、音韵、训诂、词汇、语法以及版本校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也就是说,异文对汉语史研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唯一的听众>语言质朴、清新,如"一曲悠悠的小令",直抵读者的内心,给人以暖暖的感觉的同时,唯美的气息弥漫鼻息间.当文本静静地展开如诗般的画面和如诗般的语言,你会沉浸于老人那平静的、像深深的潭水的凝望中,也同样感动于老人真实身份的惊诧里.这是一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平静地聆听,改变了"我"一生的"听众",这是一位在"我"心中永远愿为她演奏的唯一的听众.因此,"平静地望着我"在文中三次出现,成了"我"的深刻记忆,也成了我们阅读者不得不关注的"情节".  相似文献   

17.
"三舍人议案"和"乌台诗案",是宋代政治中的重大事件。"三舍人议案"中,苏颂与皇帝、宰相的争论涉及以法治国还是以情代法?用人是皇帝、宰相"已夺"还是付之"听取众议"?"乌台诗案"是以诗文断章取义,罗织罪名的大冤案,此案的罪魁是李定等制造者还是钦定、逮捕、审讯苏轼的宋神宗。分析两案是非曲直、经验教训,对选拔人才、以法治国等都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严羽的"兴趣"说是在前人"兴"与"趣"理论的基础上,将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了一个新的诗歌理论范畴,它有继承,更有发展.也由此构成了严羽"兴趣"说理论的主要内涵:一是抒情本质,所谓"诗者,吟咏情性也",这是诗歌最本质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规律.二是要有生动幽美、朦胧空灵的艺术形象.三是含蓄蕴藉、虚实相生、自然浑成的诗境,且情味隽永、一唱三叹.  相似文献   

19.
"诗言志"观念在先秦历经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进程。《尚书.尧典》提出的"诗言志",其内容始初应当与祭祀天地鬼神、祖宗社稷的活动有关。《左传》提出的"诗以言志",就是春秋时期所盛行的"赋诗言志"或"称诗言志"。荀子提出的"诗言是,其志也",不仅规范了诗"言志"的内容,而且确认了诗是"言志"的文体,奠定了作诗言志的诗歌创作论。从此"诗言志"说便成了中国古代诗论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从诗源、诗情、诗心三个方面来说明华兹华斯归隐乡间的原因,分析诗人选择"自然""童心"作为诗歌主题的主观、客观原因,以及这两大主题的创作意义,进而对华兹华斯做出再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