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云 《新闻爱好者》2010,(5):140-140
从1895年天津北洋大学创办《北洋大学校刊》算起,我国高校校报已走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8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把高校校报纳入全国统一管理的公开出版报刊系列,高校校报正式取得国内统一刊号.标志着校报作为正规的新闻媒体地位得到确认。现在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自己的校报.校报已成为各高校的“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其基本读者群主要是由受过高等教育的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和学识渊博的教师构成。  相似文献   

2.
陈恒 《新闻窗》2014,(2):36-37
高校校报是由高校党委主办的机关报,是重要的政治思想宣传阵地。在当今的“读题时代”,校报标题作为校报的“眼睛”,是师生最先阅读的重要信息,直接决定了校报内容是否能被有效阅读,所以校报编辑记者十分重视标题的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通篇贯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高校校报是学校党委的机关报.是党的喉舌.是学校党委和行政联系师生员工的桥梁与纽带。办好高校校报,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群众办报;必须走群众路线,取得广大读者的支持;必须有一支素质较高、业务较精的通讯队伍。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报是介乎于专业性报纸和内部报纸之间的特殊类型报纸.是我国当代报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传媒过剩”的当下,高校校报仍然有巨大的发展可能性,应当建构成为大学校园的强势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报是由校党委主办的“机关报”,主要以引导舆论、育人育德、服务师生等作为办报宗旨.它面向的读者一般为本校师生.但是,国内校报普遍存在着阅读量低于发行量的状况.校报将“校园生活”悬置,与“活态形式”的校园生活相疏离,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5,(4)
精选题 深挖掘 高立意──谈校报通讯主题的确立与深化徐澄目前,全国820多家高校校报,大都因出版周期长,特别是在校内广播站和教育电视台的冲击下,使得所刊载的消息新闻不“新”,犹如“昨日黄花”。对此,许多校报注意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把“重头戏”放在包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校校报的言论渐渐活跃起来,一些校报开设了固定的言论专栏,如浙江大学校报的“求是论坛”、上海师范大学校报的“双周论坛”、华东政法学院校报的“政法论坛”、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的“月末评论”等等。更为可喜的是,校报言论的写作队伍也在逐渐形成。见诸报端的一些好言论,不仅出自主编、编辑之手,业余记者、学生通讯员也频频敲开校报言论阵地之门,登堂入室。 喜中也有忧,由于校报人手少,难以形成专门撰写言论人才,言论和消息、通讯相比,仍处于滞后状态,是校报新闻中的“弱项”。翻开各省的校报,可以看到,大约百分之五十以上没有言论,有的校报一学期,甚至一年没有几篇言论文章;在刊登的言论中,不少文章在文体的把握上、论题的选择上、说理的深度上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和公开发行的报纸比较,差距仍较明显。笔者最近看到一家校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一篇题目为《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的评论员文章,文章从目的意义到全国开展这项活动的声势,上引领导讲话,下联本校活动,洋洋洒洒一千三百余言,看似全面,细细读来,前三段近800字还未进入正题,且内容空乏,缺少学校特色和新意。究其原因,是作者往往不能站到全局的高度,以深刻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选择和论述众所关注的论题。 要发挥校报言论的作用,使校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报属于新闻业务范围,但是,校报又和社会上的一般日报不同。日报天天出版,大量刊登“今日讯”,给人以新鲜之感。校报短则一周出一期长则半月出一期,有的甚至是月报。所刊登的新闻,不论对读或编,可以说都是“过时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侯海燕 《青年记者》2016,(11):43-44
困境:高校校报人的“自娱自乐”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处于尴尬处境,作为传统媒体的校报亦未能幸免,甚至因为受众(主要是高校师生)更乐于接受新事物,而形势更为严峻.如果说在互联网发展初期,校报尚能勉强笑傲校内宣传媒体阵营,占据主要地位的话,那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与全面发展,校报似乎正在或已经失去其在高校的主流媒体地位.前有校园网新闻更快更新的权威发布,后有微博、微信配有视频、音频的接地气的信息传播,并与读者频繁互动,最快一周一期的校报被无情“抛弃”了.  相似文献   

10.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古人对文字的教化功能深有感触并且非常重视,今天我们仍然不能对这一问题予以忽视,高校学生的思想工作我们更要认真对待。作为高校内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高校校报无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的统计,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校报,高校校报总数已经超过1000余家),那么如何认识校报的功能呢?如何做强校报呢?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的宣传舆论工具,在新兴媒体网络大力普及的今天.如何拥有更多的读者.发挥其宣传教育和舆论导向作用.是每个校报办报人应当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详细论述了增强校报服务功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校报的育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对大学校报育人功能的认识 新闻宣传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无疑也是校报的使命。挖掘、拓展和发挥高校校报的育人功能,取决于校报编辑人员正确的编辑思想和良好的编辑意识,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而办报人员不论何种意识,都应统一于“育人”之中。也就是说,在高校校报中,“育人意识”是灵魂、是最根本的办报理念,它应该渗透在办报的整个过程中,这是高校校报有别于其他报刊的显著特性。因此面对广大学生,校报应当成为育人的工具;面对众多学生记者,办报应当成为育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严琳 《新闻知识》2005,(7):65-66
副刊是高校校报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些年,不少社会报纸本来并不臃肿的副刊纷纷“缩水”、“瘦身”,唯独高校校报副刊一枝独秀,副刊版面仍占据校报每期四分之一的版面。有的社会报纸副刊改头换面,扮酷卖俏,大多数校报副刊却仍能坚守文学阵地,不追赶风潮,依然保持着纯净的文学气息,充盈着浓厚的文化意蕴,给高校师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这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4.
高倩 《新闻界》2003,(6):55-56
1999年,全国高校校报相继获得了全国统一刊号,发展到800余家,出版周期从多数的月刊缩短到旬刊、周刊,从黑白四开四版的小报扩展为彩色的对开八版,整体水平和质量都有了一个飞跃。但实际上,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办报理念到对新闻规律的遵循,校报新闻宣传还是明显落后于时代。党中央提出的宣传思想战线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为新世纪加强和改进高校校报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重要课题。高校校报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高校党政“喉舌”的高校校报,由于其“机关报”的性质,多年来遵循传统模式,在组织、编辑稿件、栏目设…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报是我国报业百花园中一个重要的报族。就历史而言,有的校报已近百年;就数量而言,据统计全国已有800余家。这些植根于高等院校的报纸,在促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国家在整顿全国报刊市场,取消内部报纸之时,专为高校校报设立了国内统一刊号的校报系列,使全国校报有了“正式户口”,  相似文献   

16.
信息多元化环境下高校校报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磊  宿文娜 《青年记者》2006,(24):30-31
从1895年创刊的天津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校刊》算起,到今年我国高等学校校报已走过111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全国高校校报总数已超过1000余家,约占全国报纸总数的三分之一。高校校报现状把脉较之其他校园媒体,高校校报可以真实准确快捷地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实现校报进班级、进宿舍、进家庭,是一种有效的传播媒介,也是高校师生十分关注的一份报纸。但从目前看,高校校报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的要求:1、“老面孔”办报,版式固定化,内容程式化,“千报一面”问题亟需解决就山东省高校来看,4开4版小报的版式相对固定,…  相似文献   

17.
校报编辑都有这样的体会: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校报的时效性。这是因为,目前全国近千家校报中,周期最短的也是周报,这样的周期使很多事件发稿时则成了“明日黄花”。所以校报编辑对来稿时效就有特殊要求。针对校报特点,我从实践中悟出了几条: 一、写分析性稿件。由于周期长,有的新闻等校报刊登出来,大家几乎都知道了,这势必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么我们不妨把这些事写成分析性文章,这样会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前些日子,全国各省市纺织局人事干部协调会在我们学院召开,校报编辑部派出四名记者围绕“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这一主题分头采访,回来后写成一篇分析性  相似文献   

18.
翻阅全国各高校的校报,发现许多报纸经常出现文章块头大、篇数少的现象,有的为了凑够版面,甚至每期都有半个甚至一个整版的文摘。这些报纸虽然每期也大都能按期出版,但高质量的稿件太少,信息量太小,给人以明显的“米不够,水来凑”的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显然是由于闹“稿荒”。“稿荒”何以发生?真的是由于学校实在没有更多的情况可在校报上反映,校报稿源濒于枯竭了吗?非也!笔者以为主要是由于有些编辑没有全面履行编辑职责,忽视了校报稿源建设。我们知道,作为校报编辑,除了编辑和采写稿件之外,还有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做好稿源建设工作,包括经常性地搞好通联工作,积极组织稿件,努力开辟和培养稿源。如果整天呆在编辑部“守株待兔”、“等米下锅”,那么“稿荒”的发生就往往成为必然。怎样才能不断加强稿源建设,彻底杜绝“稿荒”,从而办出一张质量高、信息容量大的报纸呢?结合近年来我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笔者认为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努力办好专栏我们知道,消息,尤其是动态消息,是校报很重要的一方面内容。从严格意义上讲,如果没有这部分内容,校报这份出版物就不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报纸。但同时我们还要清楚,校报要全面完成自己...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主办的党委行政机关报,担负着办报育人的重要使命。近几年来,随着新闻网、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在高校校园的出现和普及,一个具体而微的“全媒体时代”已成为高校“舆论场”的缩影。在这个“舆论场”中,校报所拥有的份额和影响力已出现明显削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崛起,成为继纸质媒介、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高校校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舆论阵地,如何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来拓展服务功能,越来越受到广大校报工作的重视。近年来,大多高校的校报编辑部开发与推出了校报电子版(有的称为网络版),使校报逐步从平面走向了交互,据北京高校校报研究会的调查统计,在参加调查的34所高校校报中,有电子版(或上网)的15家,占到44%。本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电子版校报和纸版校报的异同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对高校校报电子版的建设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