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心理育人是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理论研究方向和实践研究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存在队伍结构有待优化、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工作任务有待明确、育人成效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完善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机制,应坚持系统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全面增强高校立德树人成效,实现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科学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周楠 《成才之路》2024,(11):5-8
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学业、职业、人际等多方面的压力。面对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心理育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帮助和支持是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关键路径。文章从辅导员心理育人的内涵和特点出发,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育人领域的路径探索与实施,旨在为高职院校辅导员提供启示,帮助高职院校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心理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3.
2017年教育部颁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心理育人作为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需要配合心理健康中心多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发展性心理咨询,陪伴学生心灵成长,及时发现并协助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把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研究有效的工作方法。新形势下如何促使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专业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是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第一线,其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育人质量,新时期做好辅导员工作应加强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二、加强对学生的说理教育;三、严格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心理素养是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先决条件。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素养,已成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应着力从心理培训、激励机制、心理教育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努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心理素养,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保障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在高校就业育人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常生活管理中,辅导员应积极关注学生的需求,采取多种措施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并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心理素质。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就业育人的思考,进一步探究提升辅导员育人技能必要性;通过研究高校辅导员就业育人工作中面临的困境,分析高校辅导员就业育人的现状、高校辅导员就业育人的重要地位、高校辅导员在就业育人中的工作路径,更精准地把脉当前就业的变化和趋势,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责,心理健康课程是实施心理育人的主渠道。为探究参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影响,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辅导员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辅导员自评和学生他评都表明参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且辅导员任课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好,从侧面体现了辅导员的心理育人效果。可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和心理沙龙、“团队辅导式”教学,做实课后辅导,提供系统支持与政策鼓励,提升辅导员能力与工作动力。  相似文献   

8.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民间NGO的吸引力要素分析和当前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存在的困境分析,对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提出了要提升教育形象、讲究科学设计、注重全员培训、优化人员配置和践行服务精神的建议,进一步促进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22,(1):160-165
心理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育心与育德"密不可分,要整理资源形成合力。心理学社是由学生组成的社团,是朋辈心理互助的一个重要载体。本研究以大学心理学社为抓手,探讨如何发挥朋辈网络传导和聚合效应,通过朋辈之间的心理互助和支持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其社会支持,从而将心理育人由"学生到学生"的端点与终点互连,达到从"学生个体到学生群体"的全面连接,延伸心理育人触角,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力不足的困境提供新视角,探索构建"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扩宽心理育人受益学生群体的覆盖面,使心理学社成为心理育人的重要补充,促进高校心理育人成效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是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就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和调节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文章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突发案例进行分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如何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提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前提,也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而和谐的校园环境又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支撑的平台。因此,高校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和谐校园构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不仅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进步,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把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作为院校的经常性教育。  相似文献   

13.
心理素质是衡量21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尺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文章试以大学生令人担忧的心理素质状况为切入点,深刻揭示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动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机制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师范生心理教育能力培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实施心理教育,而实施心理教育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心理教育能力。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揭示心理教育能力的内涵与结构,探讨心理教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以及师范生心理教育能力培养的途径,是当前中小学实施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姜松梅 《培训与研究》2008,25(10):95-97
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与势在必行的工作。学校应开展以“发展”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学生个体应关注自我心理健康,以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6.
现代心理战的战略地位对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将心理战教育纳入国防教育的内容体系之中,这是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国家心理安全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特性的要求,由此,才能使国防教育更好地为国家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心理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需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需要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遵循大学生新时期心理需要的规律。学会利用其心理需求开展教育工作,处理问题,服务于大学生的做人和成才。  相似文献   

18.
大学一年级,是学生人生历程的一个新的起点,是完成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角色转换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教育者首先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学生尽早地适应新环境、完成角色转换,顺利步入大学生活、学习的正确轨道;其次,必须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社会矛盾的凸显,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以及大学校园里频发的自杀事件等,进一步凸显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质,已经刻不容缓。校园心理剧作为团体心理治疗方法的一种形式创新,是满足大学生心理发育需求的一种积极健康的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高校心理教育带来新的课题。清醒认识到网络时代对大学生的冲击和影响,分析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显著优点,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为高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式和途径,同时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