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雨中曲》是音乐歌舞电影的杰作,也是一部关于好莱坞影坛秘密与艰辛的佳作。这是一部先出现歌舞片,后搬到音乐剧舞台上的一部重要的音乐剧作品。剧中的音乐与景物、舞蹈的配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界。本文通过对《雨中曲》经典唱段进行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伍明译 《小读者》2010,(11):18-18
歌舞片之王弗雷德·阿斯泰尔初登银幕时,导演认为他根本不会唱歌,不会跳舞,并且还有轻微的秃顶。后来,成为《雨中曲》男主角的他把这段评语一直挂在他位于贝弗利山庄的豪宅里。  相似文献   

3.
罗新璋编《翻译论集》是一部翻译研究经典文集。引用《论集》的文献揭示了其静态经典为主、动态经典为辅的独特经典性,说明了中国传统译论在现代译学体系中依然被边缘化的现实。而对《论集》经典建构的内外部要素与中介要素的分析,从历史的维度辩证地认识了它的经典发生法则,则展现了其经典建构的独特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拜伦的《唐璜》具有很强的文学原创性,完全符合本质审美主义的经典要求,但是由于严重背离了当时英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权利拥有人以及主流功用诗学观的相关需要,它被严厉批判甚至被妖魔化。相反,在欧洲和中国,《唐璜》却成为了优秀的翻译经典作品。随着英国历史的推移,建构主义的文学价值观逐渐被接受,《唐璜》在英国也逐步经典化。本文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经典化的内因和外因、经典化的关键要素和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5.
经典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精神给养,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流传下来代表某一时期的精髓的思想、理念以及相关的作品。中国是文化大国,《论语》《老子》《左传》《大学》《中庸》《坛经》《百喻经》《朱子语类》《天工开物》《人间词话》等熠熠生辉,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都有所涉猎,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它为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红磨坊》与《如果.爱》这两部影片在剧情设置、影像、音乐三方面通过剧情设置引人入胜,用歌舞片丰富剧情、丰富人物的形象特点;影像中,探讨运用剪切技术突破常规,形成视觉冲击;音乐中,使用大众乐于接受的音乐形式与风格来写作歌舞片的音乐,以达到所需要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寒假里,上视外语台和央视都重播了《歌舞青春》(又译《高校音乐剧》)。记得第一次观看的时候,觉得这样一部情节简单、主题"老土"的青春歌舞片居然在美国"红得发紫",并引发全球收视狂潮,真是没道理。再次观看,突然明白了它"为什么这样红"。  相似文献   

8.
《圣经》是西方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它被誉为最伟大的书。它对西方各民族的思想、心理和文化色彩有着全方位的影响,西方传统的思维特色、主题特色、乃至于语言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圣经》,它是一部极为重要的世界文学遗产。《圣经》涉及多种文学风格,包括历史、诗歌、法律、传记、预言、哲学、科学和励志文章,至今已经被翻译成2 000多种的语言。《圣经》作为第一本最重要的文学经典,对英语单词的翻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它不仅被教徒甚至某些国家奉为信仰与立法的准则,而且是欧美近现代文学典故的重要来源之一。可是在中世纪一个相当时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圣经》曾被教皇和少数教士所封锁和垄断,教众听到和看到的主要是罗马教廷的《圣训》、《教令集》以及奥古斯丁等教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描述和分析了《离骚》在两汉成为经典的过程及原因,并进而指出《离骚》在很长时间里被尊为经典是其内在品质的结果,现在要想真正接近《离骚》或其他经典作品,我们有必要重温它们在古代被解释和评价的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荒原狼》自1930年始即为国人所知,但直到1986年才出现中译本,之后中国曾掀起短暂的阅读热潮,但流传不广,影响也不大。上世纪90年代,《荒原狼》在审美层面开始了步履维艰的经典化之路。进入新世纪,该书被部分读者推崇为名著和经典,但它在体现其经典化合法地位的高校教材中处境尴尬。《荒原狼》仍然处在经典建构的路上。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第一次被经典化是明后期至晚清民国时期,第二次被经典化是1919至1978年期间,第三次完成经典化的时期是1979至2011年;并着重论述近百年来《水浒传》经典化过程,也就是后两次经典化时期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语》一书历来被奉为经典,千百年来为世人反复吟诵。究其原因,除其博大精深的内容外,还得益于它表达内容的多种形式,尤其是修辞手法的多样性。本文对《论语》中出现的修辞手法作了整体的概述,以期对《论语》阅读者和研究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如同谈虎色变,一提起《圣经》,许多人就产生一种畏惧恐怖心理。《圣经》本来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分《旧约》和《新约》两部分。自从它被翻译成各种文字以后,一些国家的基督教宣布为“禁书”,禁止教会以外的人阅读。有的人并未读过《圣经》,只是道听途说、望文生义地视为宗教、迷信的“毒物”,将它宣判为“邪  相似文献   

15.
传统经学诠释中,孟子的"《诗》亡"说被分解成《诗》的某部分、《诗》流传的某环节或《诗》的某方面功能的衰亡;而孟子本义则是作为文学样式的诗与它所指引的政教方式的整体式微。注疏通过种种限定造成对孟子本义的割裂式理解。作者和注疏之间的张力源自不同诠释者对经典理解的差异,同时这种理解差异根植于政教方式的变革及由此而引起的经典自身意义的变迁之中。经典和政治生活的交互性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6.
舒容 《八小时以外》2014,(3):110-111
女权主义运动是20世纪以来的一个新生事物,它是妇女争取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经济独立等平等权利的运动。60年代,世界女权主义风起云涌,出现了四部女权主义经典著作,以法国女作家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和澳大利亚女作家杰梅茵·格里尔的《女太监》最为著名。 《女太监》被称为惊世之作,它以深刻的见地和犀利的批判精神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女性的思想和生活,被视为“现代经典”,至今已再版18次,被译成30多种文字。  相似文献   

17.
《赵氏孤儿》是中国第一部传到海外并被改编登上国际舞台的古典文学作品。作为一部文学经典,《赵氏孤儿》在母题深化、传播方式、主旨意蕴等方面的相互作用下使之被"经典化"。新时期以来,《赵氏孤儿》故事被不断搬演和改编,受媒介技术、大众消费文化及创作主体诉求的影响走向蔚为大观的"视觉叙事",并在建构、解构和重构的经典再生产过程中呈现出"重塑经典""淡化经典"和"颠覆经典"的审美转型,昭示了经典在当代的强大生命力和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趣味问答     
《现代汉语》双语版:4000万人的学习利器,被广大消费者亲切的称为《现汉双解》。它集《汉语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汉英词典》于一身,解释详细权威,是双语学习的经典工具书。《新英汉》世纪版:1000万人信赖的权威英汉工具书,550余万字,一字不漏,解释详细,例句丰富,是英语学习的经典工具书。国内首家同时整本收录《现代汉语》双语版和《新英汉》世纪版的电子词典,经典工具书的双剑合璧,同时满足你对词典的不同需求。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琐屑(细小)情郁于中(内心)奔丧(跟死人有关的事)B.戚容(亲戚)不能自己(停止、控制)…  相似文献   

19.
<正>诵读是传统教育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先贤的经史子集往往是通过诵读储备于心的。近些年,经典诵读重新被推广是教育回归传统,从传统中汲取智慧的体现。经典诵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理解为基本途径之一,因而,不应该把它当作点缀和附庸。首先,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上的经典诵读有着优美悦耳的韵律,生动可感的画面。它时而如涓涓细流,时而如惊涛骇浪——让学生和作者心意相通。初中时,老校长讲授的《背影》和《记一辆纺车》让我至今难  相似文献   

20.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无论是把《圣经》看作为信史、还是看作神话,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圣经》的文学价值。作为西方文学的源泉之一,从中世纪到近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与《圣经》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在中世纪。而《神曲》是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品,被研究者称为“中世纪的史诗”和“百科全书”,它之所以卓尔不群和博大精深,得益于多种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