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教 《情报杂志》1996,15(2):18-23
3 “小情报观”批判者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这种社会科学界的所谓“大情报观”论者,虽然至今并未对他们主张的“大情报观”哪伯作一极为简略的界定,但从他们对“小情报观”进行批判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基本论点。因此,我们不妨也仿效他们的做法,看看这种“大情报观”者的“主要内核”是什么: 3.1 社会科学情报应不应该“进入社会大系统”? 批判者认为,由于“小情报观”坚持科学情报要为科学服务,因而是个孤立于“社会大系统”之外的角色。提出社  相似文献   

2.
大情报观内涵的透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植惠 《情报杂志》2000,19(3):3-4,9
提出情报观适宜性的四条判据,并从我国现实情况和网络化知识经济时代特征评论大情报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论情报的本质关系——兼评“陆文““吴文”的情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以多元客体为本质内涵的情报观是使情报概念研究出现混乱的根本原因。为此提出并阐述了以用户情报需要为本质内涵的情报观,揭示了情报的本质关系,进而否定了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新兴的信息服务业中,情报界当之最有历史和实力的一支力量,“情报”一词也是50年代创办这项事业的历史产物。她顺应着当时的历史潮流,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她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冲击,以致1992年9月国家科委断然决定将科技情报改为科技信息,并声称这一决定反映了科技情报界的呼声和愿望,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利于情报机构的改革和延伸服务,利于外事交往。我们改换用了几十年的“老字号”,似想从中求得几分生机,然而真正要走出困境,则需要我们着实找回往日的影响力,提高“情报机构”、“情报人”、“情报产品和服务”在当今社会上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我们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情报” 改“信息”是非亦当日后评说,然而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大情报"观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植惠教授的《评"大情报"观》[1]一文,提出了一个对于情报工作和情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十分重要的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而有些问题似尚需作深入的探讨.现就"大情报"观谈些看法,以响应这一有意义的学术讨论,并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6.
认知观给情报科学带来的新思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认知观点给情报科学带来的新思维:认为哲学不仅能被用来分析情报科学中的方法论问题。也可以用来分析情报科学中实际的理论;情报学认知观将用户视为产生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人,因此,在情报检索中需要具有社会科学——认知科学的观点;情报学与认知科学具有强烈相关性,认为分类法不是无确定性质的理论发现.而是一种为某一活动而提供支持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情报政策法规是美国情报界开展国际情报合作的基本依据,研究其情报合作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情况有助于深入理解美国情报界对外合作与法治化建设的进展。[研究方法]基于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相结合,梳理美国情报合作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文件、总统行政命令、部门规章和实体协议等,并讨论其在对外情报合作中的支撑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研究表明,美国情报合作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并形成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体系架构,总体上兼具了制度严密性与实践灵活性,为美国情报界内部共享和对外交流合作提供了支撑。现有政策法规也存在对情报机构赋权过大和轻视平等合作关系等问题,不利于情报界深化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美国情报界"一体化"改革的具体策略,分析了美国如何整合情报机构、如何实现情报共享、如何培养情报人才,最后结合我军实际,为我军情报建设和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洪艳 《情报科学》2012,(8):1134-1138
阐述了俄罗斯情报学界的情报过程观,概括了情报过程角度的俄罗斯情报学研究框架。文章分别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情报系统中的情报过程;生物界、人类社会和技术领域的情报过程;人类生活中的情报过程;管理过程就是纯粹的情报过程。  相似文献   

10.
略论现代情报观与情报科学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0引言 观念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的主观认识与看法,这种主观认识与看法会随着认识客体及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影响甚至决定认识客体发展的方向、速度与模式.这种内在关系同样存在于现代情报观与情报学科发展关系之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林海青 《情报科学》1993,14(1):43-46
非独占性是情报商品的最为主要的特征之一,它对情报商品化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讨论了情报商品的“独占性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个问题的机理,阐述了各种类型的情报商品的独占性特点及其在商品化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对情报商品的独占性的保护。认为情报商品的独占性问题源自情报商品的知识产品属性,可以通过知识产权法和技术合同法来保护其独占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以"西学东渐"为线索,对我国的情报事业进行了梳理.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基于军事与哲学的情报事业阶段;基于科技与图书的情报事业阶段;以及基于信息与知识的情报事业阶段.同时,分析归纳出了我国情报事业在经历了辉煌而悠久的古代阶段以后,经历了三次"西学东渐".最后,本文对我国情报事业的"西学东浙"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当前我国情报界在"西学东渐"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试论情报市场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毅 《情报科学》1992,13(3):8-11,47
本文在对情报市场、情报市场竞争的含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情报市场竞争具有平衡、控制、奖惩3大功能。并对情报市场竞争的条件、形式作了初步论述,认为情报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是将出现情报垄断性过程和垄断性组织——情报集团。为了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对情报工作的正常调节,文章最后认为繁荣情报市场竞争的措施是完善情报市场竞争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情报观问题是情报领域研究的基础。文章梳理总结了谢尔曼肯特战略情报观的内涵,在厘清我国传统情报观的发展轨迹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大"情报观和"小"情报观将三者分别从情报的本质、情报的人员、情报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以期促进我国情报观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5.
朱彤 《情报杂志》1992,11(2):64-68
情报文学创作应根植于“情报生活”之中,要善于运用“文学”语言去塑造情报人物的立体形象,反映情报生活,来教育群众。并提出了建立“情报文学学”的新课题。对情报文学学的学科性质、概念、研究对象、任务、范畴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从包昌火的工作背景理解其对“情报”一词中英文辨析问题的“焦虑”;介绍包昌火的主要观点“情报的英文表达应为Intelligence,不是Information。情报界从一开始就把中文情报与英文Information相对应,把Information Science(信息学)和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图书信息学)作为情报学来研究,偏离了我国情报工作的社会实践;情报学并非起源于文献学和图书馆学,而应是起源于军事学和谋略学,起源于人类的情报活动和咨询活动”。认为该观点有充分的实践根据。主张当前的中国情报学研究,应该引入Intelligence的理念,探讨情报学核心领域的问题,让情报工作重回“耳目”“尖兵”“参谋”的角色,服务于国家关注的重大战略,而将信息需求的任务交给信息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来完成;整合两大类情报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在探索情报运动规律方面取得共识,突破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理论难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竞争情报的核心价值、基本原则及其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翊  张玉峰 《情报科学》2008,26(12):1774-1777
竞争情报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其核心价值及其实现是国内外竞争情报界关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认为竞争情报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探讨了开展竞争情报工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构建了一个面向竞争情报核心价值实现的CI流程.  相似文献   

18.
汤兆魁 《情报杂志》1993,12(4):68-72
介绍了“情报变压器”的原理,以及情报系统、情报组织机构、情报工作人员和情报用户的变压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2020年中印边界冲突之后,印度开始进一步调整情报体系。鉴于印度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关注其情报改革的历史与现实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印度情报演进历史,发现三次危机深刻推动了印度的情报改革,即20世纪60年代两场战争、1999年卡吉尔战争和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基于三次危机中的情报失误,印度进行了一系列情报改革并形成了现有的印度情报格局。因此,印度情报体系改革可概括为“危机驱动型”模式。[研究结论]研究认为,这种情报改革模式是基于危机进行的修正,缺乏战略性和系统性。因此,遇到新情况时固有缺陷或将反复出现。当前国际格局深刻调整,面临新危机与新形势,印度未来情报改革将聚焦三方面:加强情报统筹、促进技术融合、重视情报监督。部分改革新动向主要指向中国,须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20.
王正兴 《情报杂志》1989,8(1):66-70
值此情报学发端四十周年,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成立十周年之际,《情报杂志》重提“图书情报一体化”这个图书、情报界经过八年论战并未取得一致意见的旧话题,用出题征稿的形式,主张以事实回答问题,我赞成这种求实精神,深羡这种办刊勇气,今试拟答卷一分,求教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