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Y”、“△”电路及其等效代换电路中负载的基本连接方式是串联和并联 ,但在较为复杂的电路中 ,有时会包含着如图 1 (a)、(b)所示的负载的“Y”形连接和负载的“△”形连接 .为了简化电路的连接方式 ,通常的做法是 :实施“Y~△”等效变换 (如图 1所示 )而把复杂的电路转换为只包含简单的串、并联的混联电路 .如果对“Y”、“△”连接的电路所具备的特征缺乏相对完整的认识 ,上述“Y~图 1△”等效变换就必须运用较为复杂的基尔霍夫方程组进行复杂的演算 .本文将在完善图 1给出的“Y”、“△”连接的电路在特殊状态下图景构建…  相似文献   

2.
图1是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两种常见连接方法,滑动头P移动时使其两边电路的电阻同时改变,引起于路和支路的电阻、电流等物理量起复杂的变化.下面拟先分析两个电路的等效电阻再讨论含此电路的一类典型题的解法. 1.电路的等效电阻如图1所示,设变阻器的总电阻为R0,RAP=x,甲图电  相似文献   

3.
在恒定电流知识中 ,对不规则电路和复杂电路的等效处理是常遇到的问题 .其方法主要有等势法、分支法和基线法 .前面两种方法适用于电路结构简单且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情况 ,而后者对任何电路的等效均可用 ,不需空间想象 ,所进行的步骤紧凑、简单、易掌握 ,共“三步九字”.下面举例说明其应用步骤 .例 1 判定如图 1所示的电路中 A表测量的是哪部分电路的电流 ?图 1    图 2解析 本题应首先规范电路——等效电路 ,然后再观察判断 .基线法画等效电路的方法为 :第一步 :标节点 .即在图 1中标出节点 A、B、C、D点 ,如图2所示 . 图 3…  相似文献   

4.
当大家清楚了电表在电路中的元件作用后,在分析接有电表的电路结构时,就可以把电表从电路中“取”出来,然后在原来接电流表的位置接上一根导线,原来接电压表的位置让其断开,从而简化电路,这样就能比较容易分清电路结构.例如在图D所示电路中,将电表从电路中全部取出后,其等效电路如图D—1所示,从等效图中不难看出R1和R2是串联.又如在图E所示电路中,将电表全部从电路中取出后,其等效电路如图E—1所示,从等效图中不难看出电路中R1和R2是串联.电表在电路中的双重作用!贵州@朱勇  相似文献   

5.
1.合并等势点将电路中电势相等的点合并为一点,从而将复杂电路化为简单电路.例1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R1=R2=R3= R4=R5=R,试求A、B两端的等效电阻RAB.  相似文献   

6.
巧用整体法题1 有n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将它们并联后与滑动变阻器R1串联接入电路,如图1甲所示;将它们串联后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接入电路,如图1乙所示.设电  相似文献   

7.
一、分析电路发生变化的原因初中级段所涉及的电路变化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的变化,如图1所示;(2)由开关开闭引起的变化,如图2所示;(3)特殊电阻引起的变化,如图3所示;(4)用电器的组合方式改变或用电器的增减引起的变化,如图4所示.  相似文献   

8.
一、定义法运用电路的定义 ,通路、断路、短路的定义以及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定义去分析识别电路的连接情况 .例 1 如图 1所示的各电路图 ,其中正确的是(  ) . (1 998年江西省中考题 )图 1分析与解 根据定义可知 ,在 (A)、(B)两图中 ,当开关闭合时 ,将造成短路 ;在 (D)图中 ,缺少了电源 .因此 ,(A)、(B)、(D)图都不正确 .(C)图中的两灯组成了串联电路 .所以本题正确的电路图应选 (C) .图 2例 2 如图 2所示的电路中 ,只连通S1 时灯亮 ;只连通S2 时灯亮 ;同时连通S1 、S2 、S3 时将发生事故 .(2 0 0 1年甘肃省中考题)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填空题1.在家庭电路中,电冰箱和电视机_______联,电灯和控制它的开关_______联.2.如图1所示电路,要使L1、L2串联,需闭合开关_______;要使电路安全工作,绝对不允许同时闭合开关_______.3.如图2所示电路,若使L1与L2串联,需闭合开关_______;若使L1与L2并联,需闭合开关_______;  相似文献   

10.
识别串、并联电路是学习电学的基础当在电路中接入电表后,有时会使电路变得复杂难辨.电流表的内阻很小,接入电路中可视作导线;电压表的内阻很大,接入电路中可视作开路去掉电流表,并用导线代替它连火电路;去掉电压表,使所在电路开路.这两种去掉电表的方法都不会改变电路结构.因此,用去表法简化电路,对识别串。并联电路是很简捷明快的.例1如图1所示,电灯L1、L2、L3是_联,A测_电流,V1测_电压,V2测__电压,分析去掉A,用导线代替它连入电路,去掉V1、V2使它们所在处成为开路.则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由图2容易看出,灯…  相似文献   

11.
一、RC网络电路 1.RC串并联网络电路 电路分析.如图1所示,其中为网络的输入电压,为输出电压.  相似文献   

12.
题目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时,电灯L正常发光,消耗功率为100W.开关S断开时,R消耗功率为9W.RL>R.求S断开与闭合时,电灯L中的电流之比. 分析:这是一道比较灵活的电路计算题.首先是开关断通引起电路的变化.在分析电路时,要针对每一种电路状态,分别画出等效的电路图,并标注相关条件.开关S图1闭合时,R被短路,电路中只有电灯L,如图2所示.开关S断开时,电灯L与R串联接入电路,如图3所示. 欲求电灯L中的电流之比可有以下两条途径:(1)由电灯L电阻一定,找出S断开与闭合时电灯L两端电压的关系,或利用…  相似文献   

13.
“会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初中理电学中的学习难点,初学时多感到困难稍不留心,连线就错了.如何才能突破这一点呢?你只要紧紧抓住“电流路径”这个领就可以轻松地学会连接相关电路,收到半功倍的效果.例1根据图1所示的路图,将图2所示的实物图接起来(用铅笔线表示线).分析出电流路径:按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在电图上处标示出流向,得电路径图(图3).连线:先连第一条路径电流从正极出发,依次经过S2、电铃,回到负极,如图标“a”的线所示.再连第条路径.分流点A:开关S端,合并点B:电铃末端如4中标“b”的线.例2根据图5所示的图2s1s2s2图1图3s1s2…  相似文献   

14.
所谓“等效移动法”,就是指在不改变原电路的结构的情况下,使导线的结点只沿导线作等效移动,就能够对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做出准确的判断.下面通过L2L1L3S2S1DCBA图1L3L2L1S1S2DCBEA图2例题加以说明.例1如图1所示电路,当闭合开关S1、S2时,试判断电路中各灯的工作情况.分析为便于分析,在图中有关结点处标上字母,如图1所示.当S1、S2闭合时,利用等效移动,将结点B沿导线BC移动到点C、点D,通过结点的移动,很明显,导线BCD将灯L3短路,故电路中灯L1、L2并联.例2如图2所示,当开关S1、S2均断开时,L1、L2和L3在电路中是串联,那么当S1和S2…  相似文献   

15.
对纯电阻电路来说,不论有多复杂,总能等效为如图1所示的简单电路。如果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r保持不变,电路的输出功率和电源效率随外电阻R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电路短路ABC     
解电学题时,经常会遇到短路问题.短路隐藏在复杂的电路中,给识别和简化电路图造成障碍.同学们如果掌握了电路短路的三种典型形式,解题便会顺利轻松.A.开关并联造成短路开关与用电器并联,闭合时,就会将该用电器短路.如图(1)所示电路,开关S1与电压表、灯泡L并联.S1闭合时,灯L短路,不发光;电压表也被短路,示数为零.因此,电路将简化成图(2)所示.B.电流表并联造成短路电流表本身的电阻很小,可近似为一根导线,当电流表与灯泡并联时,灯泡短路,不发光,例如图(3)中,L2被电流表短路,不发光.图(4)中,灯L1和L2串联后与电流表并联,两灯均被短路,开关…  相似文献   

17.
一、认识电流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电流表是用来测量电流大小的,电压表是用来测量某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的.通过观察表盘上的字母可识别两表.如图1表盘上标有字母A字样的为电流表,如图2标有V字样的为电压表.二者在电路中的符号分别如图3、图4所示.  相似文献   

18.
巧整体题目有n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若将它们并联后与滑动变阻器R1串联接入电路,如图1甲所示;将它们串联后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接入电路,如图1乙所示.设电路两端的电压都为U,分别调节R1、R2,使所有的灯泡都正常发光,那么电路甲(含R1)和电路乙(含R2)所消耗的总功率之比是( ) A.1:1 B. C.n:1 D.n2:1 分析与解所有灯泡均相同且都正常发光,通过  相似文献   

19.
<伏安法测电阻>是中学物理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在待测电阻(真实值为Rx)、电压表(内阻为RV)、电流表(内阻为RA)均一定的情况下,通常有两种电路可供选择:如图1所示的电流表外接法和如图2所示的电流表内接法.人教社发行的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均未说明选择电路的依据,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给出了如图3所示的测量电路,即选择了电流表外接法.  相似文献   

20.
宁成 《物理教师》2008,29(2):41-41
1 问题的提出 某电源E的U-I图像如图1所示.某电阻R的U-I图像如图2所示.现把图1所示的电源与图2所示的电阻构成图3所示的电路,电阻R的电流和电压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