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晚清文人鲁一同(1805-1863),字通甫,亦称通父,幼居安东(今江苏涟水),后迁山阳(今江苏淮安)。擅长诗文创作。其诗文集包括《通甫类稿》四卷、《通甫类稿续编》:二卷、《通甫诗存》四卷、《通甫诗存之馀》二卷及《通甫类稿补编》二卷等,本文即对各书的成书、流传及版本情况试作一些考察梳理。  相似文献   

2.
周弘祖,湖广麻城(今湖北麻城)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曾任吉安推官,徵授御史;出任督管屯田、马政事务,隆庆时迁福建提学副使,后为高拱所妒,贬为安顺判官,迁广平推官。万历中,迁南京光禄卿,后因事免官,事  相似文献   

3.
唐代历史编辑令狐德棻 令狐德棻(公元583—666),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东南)人,祖籍敦煌,父亲令狐熙是隋朝鸣胪少卿。德棻是唐初史学家,也是个出色的史学编辑。隋末,淮安王神通据太平宫,自称总管,以德棻为记室参军。唐高祖入关后他即事唐,为大丞相府记室。武德元年(618)三十五岁时转为起居舍入,五年,迁秘书丞。贞观六年(632)四十九岁时迁礼部侍郎。十五年,转太子右庶子。十八年为雅州刺史。永徽元年(650)六十七岁时为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后迁太常卿。永徽四年迁国子监祭酒,兼崇贤馆学士。龙朔二年(662)加金紫光禄大夫。乾封元年(666)卒于家。时年八十四岁。谥宪。  相似文献   

4.
“复存形态”民族物的概念在理论上是否成立。有位作(以下简称“复”作)提出,根据民族物的依存关系,民族物的存在形态可分为实存形态、特存形态、隐存形态和复存形态等四种形态。那么,什么是“复存形态”民族物呢?“复”作明确指出,所谓“复存形态”民族物即复制的民族物,是按民族物原有形状、工艺、技术,以原有的材料制成。  相似文献   

5.
迁谪文学:透视人文精神形成的窗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迁谪文学,顾名思义就是指由迁谪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描写迁谪者的活动和反映迁谪者思想的文学作品。所谓“迁滴者”,即古代被贬谪或放逐的官吏。故有的论者又将“迁谪文学”称为“放逐文学”或“失意文学”。 迁谪文学是在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殊文  相似文献   

6.
《翠娱阁评选行笈必携诗最》二卷 存一卷:1(明)丁允和品定(明)陆云龙评注《翠娱阁评选行笈必携词菁》二卷 存一卷:1(明)陆云龙评选(明)陆人龙校定明崇祯刻本一册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单边20.8cm×13.8cm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托存图书馆制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托存图书馆始于1946年。联合国委托联合国图书馆(DHL)把自己所属的文献资料存贮于各国的政府图书馆或其他性质的图书馆之中。本文论述了联合国托存图书馆的制度、体系,并简要论述了托存图书馆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帝室伦理的紧张与朝廷政体的偏倚,是南宋中叶政坛长期存在的双重危机,而在绍熙五年(1194)孝宗逝世之后,尤显突出。当此之时,朱熹受命入都,立朝四十日间,讲学、论政、议礼,在在针对彝伦与朝纲之双重危机,忧思切论。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因孝宗升祔而引起的祧庙之争。主导庙议者为永嘉诸儒,主张祧迁僖祖,建别庙居之,正太祖东向之位。对此,朱熹独建不可祧之议,究其驳论本旨,盖以尊太祖而迁僖祖,无形间将激化现实中君权的独尊与亲情的疏离。  相似文献   

9.
郁乃尧 《传媒》2003,(2):43-43
1923年,叶圣陶离开故乡苏州,举家迁沪,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当编辑,先住在闸北永兴路鸿兴坊,与沈雁冰(茅盾)为邻。1924年7月,叶圣陶家迁闸北香山路仁余里28号,居家门口挂着“文学研究会”牌子。当时,他家成了一个秘密联络点,一些共产党员和左派人士常在夜里借用这里开会。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集中在东部沿海、沿江的工矿企业,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内迁运动。这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场辉煌壮举,也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一件大事。为组织沿海地区民营工厂的内迁,国民政府先后成立了“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1937.8.11-10.30)、“军事委员会工矿调整委员会”(1937.9.27-18938.3)、“经济部工矿调整处”  相似文献   

11.
《祖堂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禅宗史料总集。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师编著,凡二十卷。书成于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自其问世以来,笔者所见于著录或记载者凡七:一、宋初天台宗僧四明知礼(960—1020)在所撰《十不二门钞》卷上评判菩提达摩弟子慧可的教理时提及《祖堂集》;二、北宋王钦臣《崇文总目》(成书1041年)卷五十五《释书类中》:《祖堂集》一卷。未著编撰人;三、北宋杭州佛日山契嵩(1007—1072)撰、注之《夹注辅教编》(此书中国己失传,今存日本,有室町时代的刻本)中曾引韩愈被贬潮州见大颠和尚(石头希迁弟子)事,谓此  相似文献   

12.
清人笔记随录(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游录》九卷 谈迁 撰 谈迁原名以训,字观若,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浙江海宁枣林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六十四岁。明诸生,因愤明史著述多有失实,遂萃毕生精力从事明史纂辑,成《国榷》100卷,为有明一代的信史,不意全书手稿于顺治四年为宵小所窃。孺木志不稍沮,奋其余年,又重纂成书。  相似文献   

13.
清乾隆修《四库全书》,从全国征集图书一万数千种,除去全毁书、戏曲、通俗小说、释道经典等不在收录范围者外,仍有万种以上,其中收入《四库全书》者3461种(依中华书局影印浙本《四库全书总目》所附统计数据),收入《四库全书附存目录》者6793种,合计10254种。所谓“附存目录”,即仅仅保存目录,不收其书。就是说,列入《附存目录》(简称《四库存目》或《存目》)的6793种书,虽然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有提要,但《四库全书》中没有这批书。当时把这两部分书分别称为“著录书”、“存目书”。  相似文献   

14.
清朝统治阶级为了打压台湾抗清势力以及防止沿海人民造反起义,在顺治康熙年间颁布了将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的迁海令。本文从迁海令的来源为出发点,分析了迁海令中野蛮暴行和对中国东南沿海造成的经济破坏。  相似文献   

15.
本件史料系抗战期中内迁四川的工厂名录,时间不详。反映了大部分迁川工厂的情况,对研究这一段特殊历史有一定的帮助。特予公布。  相似文献   

16.
近日,常州市档案馆征集到《毗陵庄氏族谱》一套,为馆藏家谱系列化增加了新内容。毗陵庄氏家族于元末明初自金坛进入常州,至今已有650年历史,以秀九公为迁常始祖,至今已传至24世。至明清,科举鼎盛,名人辈出,家学渊源,自成一派,誉满天下,蔚为大族。十二世庄存与,清乾隆榜眼、著名经学家,“常州学派”创始人。弟庄培因,乾隆十九年状元,官内阁学士。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史料     
据《呼兰县志》记载,呼兰通俗图书馆成立于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初,附设讲演所院内。三年迁于县城东十字街娘娘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图书馆(时名湖北省立图书馆)曾经经历了一次省内西迁和胜利后迁复的行动。西迁,时从1938年7月至1941年3月,历时2年又8个月;地点从省城武昌辗转迁至鄂西的恩施,行程数千里之遥。所转运馆藏大部分之贵重图书计11万余册,  相似文献   

19.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沛(今江苏沛县)人。本名更生,字子政。宣帝时拜郎中、给事黄门,迁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时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以参奏外戚、宦官专权获罪罢免。成帝时更名向,拜中郎,迁光禄大夫,受昭领校中秘藏书,自校经传、诸子、诗赋。每一书合诸本校勘,“凡经书皆以中古文校今文,其篇数多寡不同,则两本并存,不删除重复”。“凡诸子传记,皆以各本相校,删除重复,著为定本”(《古书通例》)。“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汉书·艺文志》),名为“叙录”。又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射洪县人民政府实施县城至银华公司西干道道路工程实施方案,需撤掉地处太空村六社的梨园井及其设施设备时,该社及银华公司同时要求工程撤迁办给予撤迁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