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涛 《大观周刊》2011,(47):191-191,128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近年愈来愈多地在本科师范院校开设起来.并受到相当的重视。它与姊妹专业——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是两个具有共同属性但层次不同的两门教育学科。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幼儿教师。两者所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艺术类课程教学设置上,包括钢琴课程等必修技能课.两个专业在本质上几乎是一致的,即是通过钢琴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钢琴基本弹奏技巧并能进行钢琴初级教学。  相似文献   

2.
王晓璇 《大观周刊》2010,(37):90-90
本文以大专学前教育为基点进行对钢琴教学的探索,从区别大专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与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到之处其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分析并指出教材选择的方式方法,本文旨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钢琴作品弹奏的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使学生的音乐素质能够适应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新世纪音乐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徐佳莹 《大观周刊》2012,(47):387-387
钢琴要求学生掌握钢琴基础理论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钢琴弹奏技艺,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和对声音的听辩能力。学习音乐知识,不断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科学强化各种技巧训练,并能够把自己感悟.理解的音乐形象得心应手地表现出来。同时有一定的伴奏能力和示范演奏能力。能够胜任音乐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彭德仙 《大观周刊》2012,(45):390-390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师范钢琴教学中起着传承发展音乐文化,改良、创新钢琴教学思维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师范钢琴教学应从基础教育出发,培养“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把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向综合性、应用性发展,将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使师范钢琴教学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彭旭华 《兰台世界》2016,(11):159-160
对于中国钢琴音乐而言,20世纪非常重要。在将进100年的时间内,中国钢琴音乐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繁荣的演进过程。中国钢琴的演变史,也显示出时代对于钢琴音乐的重要影响。时代影响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方向,也滋养了它的成长。时代不同,中国钢琴家也不一样,相同的是,他们都在传统与现实的碰撞中,把握时代脉搏,走出一条独特的中国钢琴音乐道路。了解钢琴音乐的发展和风格特征的演变历程,能够提高我们对于钢琴发展脉络的认识,也能够为未来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方向提供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音乐传播人才作为新世纪的应用型人才,更加注重对实践能力的造就与培养.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并综合对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相关专业的第一手采访素材,从实践教学对音乐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入手,试图探讨目前音乐传播人才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设想,以便为音乐传播人才的培养实践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7.
音乐与人生     
今天能来到上图和大家用语言、用音乐来交流,我感到万分荣幸,感谢上图给了我这个机会。短短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我通过学习钢琴,经历了从一个普通的音乐专业学生,然后去美国,  相似文献   

8.
龚雪 《大观周刊》2011,(32):114-114
钢琴演奏是一门以大量音乐基础理论为支架支撑起来的音乐表演艺术,开展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可使学生在大量音响实践中更好地认识和声理论、巩固和声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分析和把握作品的能力以及提高其在演奏实践中把握、应用和声的能力.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钢琴演奏中的和声分析及针对实用键盘技术的和声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波洋 《大观周刊》2012,(39):140-140
波兰的肖邦与匈牙利的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大师,他们把钢琴音乐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分别从二者钢琴音乐的创作思想、创作风格、音乐作品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对二者的钢琴音乐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万欣 《编辑之友》2011,(5):87-89
伴随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教育,尤其是文艺欣赏的需求水平也随之提高,对音乐等形式的艺术追求水平也不断提高,不仅自身积极追求相应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参与,也更加注重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作为"乐器之王",钢琴教育更是备受人们的青睐。钢琴教材,不仅是钢琴习授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还是体现一定教化功能、人文思想的载体,更是全面提高个人审美情趣、艺术素养和道德情操的重要方式。所以,钢琴教材的编辑、出版,尤其是钢琴初学者适用教材的编辑、出版,更是在钢琴教育培训体系中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1.
李岩 《大观周刊》2011,(16):131-131
钢琴教学是很多音乐教师作为伴奏和表演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常用手段。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对高职院校当中,使用钢琴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实践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书目》2021,(3):86-87
丰子恺音乐教育家。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跟随李叔同学习钢琴。此后游学日本时,又学习小提琴。回国后,他先后任教于上虞春晖中学、上海艺术大学等学校,所授科目是绘画和音乐。教学之余,他创作了大量面向中小学生和音乐爱好者的音乐启蒙读物,如《音乐初阶》《音乐知识十八讲》《音乐入门》《孩子们的音乐》等。  相似文献   

13.
罗伯特·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别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拥有钢琴小品大师的美誉。在他众多钢琴小品套曲作品中,《童年情景》是较为成熟、著名的一首,也因其具有演奏技巧相对简单的特点,是初学者了解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一座桥梁,非常适合在钢琴教学中选用。本文主要通过探析《童年情景》中各小品的情感意图和音乐要素特征,旨在更加深入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并更加到位地演奏该作品。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的钢琴教育是中国钢琴教育史上的重要阶段,其间有众多的音乐教育机构,培育出了大量的钢琴音乐教育人才。这一时期的钢琴教育在创立专业教学体制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并成为民国钢琴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张玲玲 《兰台世界》2015,(4):112-113
近代中国钢琴音乐的领军人物江文也,入行音乐时间较晚,他不顾家人反对"弃工从艺",在日本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回国后,江文也在日伪统治时期、蒋介石当局统治时期和解放后,为钢琴音乐与传统中国音乐的结合奉献了一生。  相似文献   

16.
汪翔 《大观周刊》2011,(44):135-135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一架钢琴一双手,一张嘴巴一本书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多媒体以扩大知识的传输量,增大教学容量和密度,用声、光、形、色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在我国音乐教育领域里全面展开,并进人到音乐课程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7.
路阳 《大观周刊》2012,(48):327-327
印象主义是在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双重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德彪西是印象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他以独特的音乐思维及音乐语言激发了人们对音乐的无限遐想,他那些富有创意、新颖的钢琴作品开了钢琴音乐的一代新风。小型化的音乐主题、色彩丰富奇特的和声、千变万化的织体以及营造出的朦胧、飘逸、如梦幻般的音响效果,唤起了人们主观的瞬间感受,体现了浓郁的印象主义音乐特征和德彪西本人固有的个性。其钢琴作品的音乐艺术风格特征表现在:音响效果朦胧,音色绚丽多彩、层次感清晰,音乐个性鲜明而独特。  相似文献   

18.
编钟音乐是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的共同体。中国自夏商开始,就已经十分注重对既有之音乐艺术的教学和传承,并相继出现了成均、大司乐、乐府等重要的音乐教学机构,大大促进了传统民乐的绵延发展。  相似文献   

19.
萧友梅是中国现代音乐师范专业教育和音乐艺术专业教育的创始人。他将音乐和教育相结合,并推广到实际的教学中,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丁善德,我国著名的音乐活动家、钢琴作曲家,他的钢琴作品对其一生的音乐成就影响重大。丁善德的钢琴作品有其独特的仪式风格,本文旨在对1940年代丁善德的钢琴曲创作进行重点梳理并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