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晶 《大观周刊》2012,(32):258-258
作文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行为,是人类吸取文化财富,利用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被称之为“智慧之结晶”。它是作者心灵自由释放的创造活动.要求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生命都投入进去,这样文章的字里行间会闪耀着作者是动的生命光彩.小学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作文能力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它在义务教育阶段地位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作文兴趣的激发、联系生活和勤于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姜殿荣 《大观周刊》2012,(32):261-26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有意识地综合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它学科等课程资源,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是教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小学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等,我浅谈如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任晓玲 《大观周刊》2012,(52):284-285
我经过几年课堂教学的锻炼,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虽说是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很精通,却应义不容辞地、认真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好此项语文活动。通过自己的学习及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高儒云 《大观周刊》2012,(44):332-333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告诉了我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5.
常云娟 《大观周刊》2012,(24):185-185
在当前新的时代和新的呗景下,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能再以知识为本,而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因为它包括了语言文字知识(如语音、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并创造语文实践活动成果(如思维、写作、演讲、交际等)的训练内容,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杨兴菊 《大观周刊》2012,(26):173-173,162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但现在有很多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较困难,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初中学生学好语文,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感受和体会,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学习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学习活动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千万不能本本主义,画地为牢,越俎代庖。新教材中的语文学习具有开放性以及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它与阅读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要矫正过于依赖课本和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的倾向。 如果把语文学习单元当作课文中的选文放在课堂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就全背离了语文学习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7.
何光贵 《大观周刊》2012,(26):177-17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现行实验教材课程标准注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今,互联网以其全新的技术特质介入教学,为语文教学走向开放创造了条件。我们拟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创建最理想的学习环境,建立最民主的师生关系,探索最新型的学习方式,拓展最广阔的学习空间,打破固有的模式,构建新型的语文综合活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大观周刊》2013,(1):132-13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本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面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9.
郭军 《大观周刊》2013,(8):189-189
新课标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时间的紧密结合。”我们研究小组进行了共同探讨,明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是一个整体的活动,听、说、读、写、搜集、分析、整理都一定要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是学生真正活动起来,学生的语文的素质才能真正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赵艳芬 《大观周刊》2012,(34):324-324
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特别重要的课程之一。一方面,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中心,由于阅读教学具有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其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其它语文知识的能力,既是小学生认识汉字、学习语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生进行造句和写作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杨雪花 《大观周刊》2012,(40):169-170
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贯穿于全过程,保证学生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时间、活动的成效,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吕庆林 《大观周刊》2011,(34):189-189
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感受、体验。所以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邓进权 《大观周刊》2013,(7):139-13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活动课是对封闭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延伸提高、补充扩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相似文献   

14.
刘海兰 《大观周刊》2011,(34):185-185
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新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教学中,综合性学习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计划中的一种课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力求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突出亮点,为进一步促进该  相似文献   

16.
江丽 《大观周刊》2012,(3):208-208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素质,教会创造思维、自主学习,学生体会到快乐,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强 《大观周刊》2012,(35):237-237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仅仅依赖课堂的45分钟是无法完成有效的语文学习任务的。所以,老师应该注重加强小学语文互动探究性学习,以便于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相似文献   

18.
张春华 《大观周刊》2011,(23):210-210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方式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王石头 《大观周刊》2011,(2):203-203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荻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数学作为中学课程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自然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一块主阵地。  相似文献   

20.
张玉辉 《大观周刊》2012,(5):180-180
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新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教学中.综合性学习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