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乔建成 《大观周刊》2012,(39):117-117
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五个领域的目标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们体育一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伍兴波 《大观周刊》2012,(44):285-286
对高中生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高中生体育梭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高中生知行程度不同,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不同,从高到低依次是:运动十认知高组.运动+认知低组、不运动+认知高组、不运动+认知低组。  相似文献   

3.
苑仁珍 《大观周刊》2012,(44):282-283
高中生的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和躯体方面,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学生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现阶段的中学特别是高中生出现心理问题,应引起各类学校广泛关注和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学校体育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理状态,在体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贻坚 《大观周刊》2012,(2):203-203,192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下,为了能够从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途经寻找增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心理量表测验法,实验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与体育课学习方法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分析。得出中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实验结果证明: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同时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个性特征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显示指标,不同体育教学方法可以改变中学生的个性特征;体育运动成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提高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关系有一定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海生 《大观周刊》2012,(10):257-257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中的一生中 现代教学思想,也是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练习,从中获得快乐,获得成功,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种种乐趣,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相似文献   

6.
赵阳 《大观周刊》2011,(34):23-23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心理健康问题也层出不穷。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各科教学都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承担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担。  相似文献   

7.
王晓峰 《大观周刊》2012,(11):185-185
在旧的课程体系下,体育课只注重身体素质检验和竞技项目运动技能的培养;其教学内容多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统一测量的竞技项目, 无法引起学生参与的热情。而且,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采取命令、灌输、模仿训练、统一标准检查的流水线教学流程,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无法享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因此,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 基于此,新课标强调体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提出了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维度上完成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教学秘书是连接学校教务处与各二级学院(教学部)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做好教学秘书工作与保障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息息相关。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教学秘书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高校教学秘书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正常,但需要关注躯体化等个别指标;高校教学秘书工作满意度总体正常,但工作压力感过大;高校教学秘书心理健康水平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但尚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高校教学秘书心理健康水平和工作满意度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学文 《大观周刊》2013,(12):298-298
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我在教学中不仅边加强自身对课程改革的学习和研究,而且因地地制宜,因材施教,并把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放在“健康第一”的基础上,因为新课标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我国教育界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游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就起到在教育中添加“欢乐”的作用。体育新课程改革强调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应该把游戏纳入课堂,用以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玩。提高教学效果。游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就起到在教育中添加“欢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碧如 《大观周刊》2011,(52):215-215
终身体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院校育人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并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个性。  相似文献   

12.
李斌 《大观周刊》2013,(5):262-262
学生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文针对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心理问题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探索教育方法,从协作心理、柔韧心理、表现心理和创造心理四个方面论述当前素质教育条件下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光钦 《大观周刊》2010,(46):92-92
当前,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也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教师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及在操作方面还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4.
梁锦源 《大观周刊》2011,(22):144-144,130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是学生的整体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基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通过在教学实践的研究探索和对实践结果的理性思考.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5.
刘晔 《大观周刊》2012,(24):175-175
说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理念日渐被人们所重视。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在体育教学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且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在体育教学中,本文着重探讨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分析游戏教学法对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及提高体育教的实效性,探讨体育教学合理利用体育游戏的教学的实际应用,并且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进行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6.
曹国文 《大观周刊》2011,(37):267-267
怎样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即得到体育教育又培养能力,并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锻炼来增进体质的不断健康发展,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技巧,对体育教学实现最佳方案,这正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环节,其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体育教学中,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方鹏飞 《大观周刊》2012,(6):257-257
健康是指人的体质健壮,精力充沛,有良好的劳动能力,有健全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锻炼不仅能从生理角度增强人的体质,同时也能纠正人的心理缺陷,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学校体育教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更要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在人的多种素质中,心理素质是最基础的,是其它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条件,没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其它素质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搞好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彭毅 《大观周刊》2012,(19):285-28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要重视体现学生的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自然也不例外,体育课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体质。本文基于目前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探讨,并尝试性提出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赵俊贵 《大观周刊》2012,(6):263-263
怎样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即得到体育教育又培养能力,并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锻炼来增进体质的不断健康发展,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技巧,对体育教学实现最佳方案,这正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环节,其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体育教学中,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魏庆洲 《大观周刊》2012,(22):287-287
体育活动从根本上讲,可以说是一种比赛或者一类游戏。从这个层面看来,学校体育教学就是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的各种游戏.可以说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应该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