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限定词(Determiners或Determinatives)是在名词词组中修饰中心词,对中心词所表示的事物起特指、泛指、定量或不定量等限定作用的词。 当代语法通常把句子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名词词组(Noun Phrase),另一部分为动词词组(Verb Phrase)。这里我们只谈一谈名词词组。名词词组可以是一个名词,如teacher,或相当于名词的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语作中心词并包括各种修饰语在  相似文献   

2.
单句,就其结构而言,可以分为一般单句和复杂单句两种。谈到复杂单句,人们自然联想到“兼语式”、“连动式”,以及“主谓词组作主语、作谓语、作宾语”,“动宾词组作主语、作宾语”。《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所列举的也是这么几种。其实,复杂单句其复杂的表现形式并非仅仅上述几种,而且有些复杂的表现形式常常用到,而《提要》以及一些权威的语法专著似未涉及,有感于此,本文试以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句子为例,谈谈除上述复杂单句之外的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一、介词结构可以作主语。①黎明,当牧民们走出蒙古包,就是它们分群的一刻。(碧野《天山景物记》) ②由远到近,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碧野《天山景物记》) ③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大约有一千多公里的路程。(翦伯赞《内蒙访古》) 二、介词结构可以作宾语。①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  相似文献   

3.
第二类,否定判断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否定判断句的构成方式是将否定副词“不”加在肯定判断句的判断谓语前面,而不直接加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文言文的否定判断句则不同,它可以直接将否定副词“非(匪)”放在作谓语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非(匪)”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不是”,但它不是否定性的判断词,也不是否定副词和判断词的结合。从语法作用上看,“非(匪)”只是一个一般的叙述性的否定  相似文献   

4.
施动名词和受动名词的语序变化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 语序,一般是指词同词相组合的排列次序;也可以指词同词组或词组同词组相组合的排列次序;在分析句子时,还可以指句子成分同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句子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词组本身就是由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排列起来的,因此,语序常常又称为词序。汉语的语序有很大的固定性。它表现着语句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例如“我读书”这个句子,它在语法上体现着“主—动—宾”的结构关系,逻辑上则属于“施—动—受”的语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中,“词的分类”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说它是重点,不仅是因为它在纵向上与以后的若干篇语法知识短文构成了一个语法系统,更因为它是训练学生正确使用各类词,进行准确、严密表达的重要环节。说它是难点,则是因为它原本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而短文《词和词组(一)》只是给十一类词分别下了个定义,或综合列举、或分类列举了一些例词而已。笔者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如果只停留在“照本  相似文献   

6.
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又称“词组”、“仂语”。 短语是一个重要的语法单位,是近几年才有的一个新的认识。其一,是与语法教学中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密切有关的;其二,在汉语中,大多数短语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短语是构成句子的基础。事实上,汉语中句子除了单个词构成的句子外,都是由短语加上语调构成的。诚如张志公主编的《现代汉语》所说:“在汉语的各级组合中,词组一级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汉语的组合到了词组这一级,各种组合方式、组合手段和组合关系都已具备了。”掌握各种短语的结构及其功能是学好语法至关重要的关键。倪宝之等编的《中学教学语法基础》一书也曾指出:“掌握了短语的结构特点,对于其他各级语言单位的特点可以触类旁通。” 目前小教、幼教进修用的《语文基础知识》教材中对短语的分类,根据是1984年1月教育部批准使用的新的教学语法体系——《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中所说的:“从性质、功能以及构成情况两个角度对汉语的短语进行了分类。短语的主要类型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复指短语和固定短语。”《提要》对“短语”的解释及分类都要比1956年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对“词  相似文献   

7.
邢福义的《语法问题发掘集》(以下都简称《发掘集》),1992年5月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发掘集》收入了作者1986—1991年发表的27篇文章。文章分为四组:第一组以复句为讨论对象,第二组以单句和单句的某种结构为讨论对象,第三组以词和短语为讨论对象,第四组涉及教学、规范化、方言语法和研究思路方法等。《发掘集》中的诸篇都厚重扎实,凝聚了作者近几年来不懈追求拓新的心血。如《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分别从语表(句法)、语里(语义)、语值(语用)三个方面考察了“刚刚_1”(时间副词)“刚刚_2”(时间名词)的对立,为立体地进  相似文献   

8.
邢福义的复句研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福义的《语法问题发掘集》(以下都简称《发掘集》),1992年5月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发掘集》收入了作者1986—1991年发表的27篇文章。文章分为四组:第一组以复句为讨论对象,第二组以单句和单句的某种结构为讨论对象,第三组以词和短语为讨论对象,第四组涉及教学、规范化、方言语法和研究思路方法等。《发掘集》中的诸篇都厚重扎实,凝聚了作者近几年来不懈追求拓新的心血。如《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分别从语表(句法)、语里(语义)、语值(语用)三个方面考察了“刚刚_1”(时间副词)“刚刚_2”(时间名词)的对立,为立体地进  相似文献   

9.
词类的活用,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按一定的语言习惯,把原属甲类的词灵活地用作乙类词,使其临时具备乙类词的语法特点。要判断一个词是否用作另一类词,应根据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义和它体现出来的语法特点去分析。一、名词用作动词,这是古汉语中最常见的语法现象。 1.名词不能带宾语,据此可以判断,宾语前面的名词用作动词。例: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隆中对》)“器”原为名词,带上宾语代词“之”,就用作  相似文献   

10.
一、所 古汉语的“所”,常见的用法是和及物动词或动词词组结合在一起,构成“所”字词组,这个“所”字词组具有名词的性质,它能象名词那样作各种句子成分。这是掌握“所”字的语法作用的关键。 (一)“所”和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的“所”字词组。 ①“所十动词”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孟子二章》 2.所见皆死牛也。 《订鬼》 3.临丧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孟子二章》 6.此予之所得也。 《游褒禅山记》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词组 词组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语法单位。要注意认识到:词与词的组合是靠“词序”和“虚词”两种语法手段实现的,词组和词一样具有造句功能。 (二)词组和词的区分 从概念上和从结合程度上两个方面来区分。 按:词组和词较易混淆的是组合方式相同的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词组和双音节合成词(如主谓词组与陈述式合成词、述宾词组与支配式合成词、联合词组与联合式合成词等),并应着重从结合程度上寻找二者差别的标志。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指出:“拿到一个双语素的组合,比较省事的办法是暂时不寻找有无作为一个词的特点,而是先假定它是词,然后看是否有别的理由该认为是短语(即词组——引者注)。”这的确是一个既简捷又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吕叔湘、王力、高名凯早期句型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型是语法研究的重点。 语法学史上句型研究的历史不长。《马氏文通》对单句句型未作专门论述,只是在讲“字”、“词”和“句读”时提及,内容简略,缺乏系统性。 按句与读的关系,马氏将句子分为:(1)“与读相联者”(指主谓句);(2)“舍读独立者”(指联合复句);(3)“不需读惟需顿与转词者”(即非主谓句)。按谓语中动词间的关系,分为:(1)“散动之行与坐动之行,同为起词所发,惟置散动后乎坐动而已”(包括散动作宾语和连动结构);(2)“更有起词焉以记其行之所自发,则参之于坐散两动字之间而更为一读,是曰‘承读’,于是所谓散动者,又为承读之坐动矣”(包括主谓词组作宾语和兼语结构两种)。 到了金兆梓的《国文法之研究》,他把句子按意义分为四种:直陈句、传感句、布臆句(祈使句)、询问句。这种分类只是语用上的,并没有切入到句法结构的层次,因此不能算句型分类。 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强调句本位,分析了句子的成分,但却未对单句加以分类。  相似文献   

13.
现在,研究语法的同志中有这么一种意见:“为了”兼属介词与连词。认为:如果“为了”后面跟的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时,它就是介词,这个句子便是单句;如果“为了”后面跟的是动宾词组或主谓词组,全句就成了复句,“为了”就是连词。例如:  相似文献   

14.
又申之以揽茞《离骚》王力《古代汉语》:“但我重复揽持芳茞。”今按:揽茞当作“兰茞”。揽、兰同属来母,揽是“兰”的声误字。训揽茞为“揽持芳茞”与《楚辞》语法不合。理由有二:①单音节动词十之十以十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是屈宋赋(指屈原、宋玉以及与之同时代作家的作品)语法的通例:  相似文献   

15.
朱德熙《语法答问》中说,汉语语法的真正特点(跟印欧语比较)主要有两条,“一是汉语词类跟句法成份(就是通常说的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并说“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谓语”.①名词做谓语的“条件”是什么,作者没有具体讲明,不过就现代汉语来说,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讲的“体词谓语句”②,就古代汉语来说,《马氏文通》讲的名代同次“同于主次”③和黎锦熙《比较文法》讲的名词在不用同动的补位④,可能是在“条件”之中.而就汉语来说名词表示判断可不用判断词,古今是一致的.但在古汉语(指先秦时代的书面语),名词做谓语/述语相当自由、灵活,可以说很难找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蒲县方言城关话的指示代词作了全面描写。蒲县方言的近指代词“这”、远指代词“兀”各有三种读音,它们一般较少单用,要和其它量词、数量词结合为词组来表示指代,除可指人、指事物外,还可以指处所、时间、程度或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上古文言中,“莫”主要用作无定指代词。但这种意见,只反映在一些古代汉语语法著作中,而许多大型辞书中,如《辞源》、《辞海》都没有无定指代词“莫”的义项。中华书局影印的《中华大字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中也没有。使用较广的《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在解释以“莫”字为开头的成语时,统统释“莫”为“不、不能”或“没有”。其实,无定指代词“莫”在文言中  相似文献   

18.
单句和复句的分辨,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老师给学生讲,要讲理论上的划分标准,然后引导学生用理论去分辨具体的句子,得出正确的答案。宁夏1986年上半年高教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部分有一道题是分析句子,要求考生回答,如果是单句,就分析句子成分;如果是复句,就分析层次和意义关系。其中有这么一个句子: (1)在战争年代,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毛线衣,或者自己打的一副手套,一双草鞋,都很有感情。 这个句子比较长,内部停顿也比较多,但它是个单句。“在战争年代”是个介词词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叫做介宾短语),只能做状语。“对”  相似文献   

19.
浅谈动宾式的离合动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语言运用中有这样一类现象:①调皮的袁小旦喊着说:“有翼革了命了!”(赵树理)②夜间,我们又谈些闲天。(鲁迅)张寿康先生《在关于汉语构词法》一文中指出,“革命”等一些动宾式的合成动词“也可以说是可离可合的离合动词”,这类动词“不带上插入的成分时是一个离合动词,带上插入的成分时是一个动宾构词的以动词为中心的词组”(见《语法和语法教学》P105—109)。那么,这类词由合到离,能插入哪些成分呢?为什么能插入成分?应该怎样看待词的这一离合现象?下面就上述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书报之窗     
人民出版社《求精》刊载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谈对书稿编辑过程中遇到的几个语法上的用词及标点符号问题的看法: (一)“它”,“他”,“其他”现在有些名词的代词,用法不统一。党派、阶级、集团、军队、国民党当局这类名词,都是由人组成的,不是物,应用“他”作为代词。敌人、日寇自然是指人,更应用“他”而不用“它”了。同样理由,这类名词的多数词用“他们”而不用“它们”。帝国主义不是抽象名词,而是指那些站在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后面的各国帝国主义者,是指人,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