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六朝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形成的标志。此时的志怪小说,写仙写鬼者,数量尤多。本文通过比较研究魏晋六朝小说中的人神恋、人鬼恋的悲剧模式,探讨其悲剧的共同意蕴。  相似文献   

2.
神仙,一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传统题材,而六朝以前,作家们把神仙故事当作真事来进行实录,其目的是“发明神道之不诬”。可是到了唐代,则为之一变,作家们有意识地用神仙题材来进行创作,用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情操以及对现实各种问题的看法,因而形成了以神写实、以神写人、以神写自己这样一个特点。艺术上也充分发挥自己的文采与意想,形成了构思奇特、想象瑰丽的浪漫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神仙鬼怪小说,兴盛于六朝,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故事的离奇怪异而不注重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唐代,开始了“有意为小说”的时代,神仙鬼怪小说,不但内容和情节更加离奇怪异,而且着重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充分显示了唐代小说家精巧的艺术构思和瑰丽的想象力,便得小说进入了小说史上的成熟期,本文就唐代神仙鬼怪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及创作特色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自殷开始就有了关于梦和占梦的确切记载,而且记梦历来就是史官的职责之一。史传文学与小说的渊源关系不容置疑,因而在中国小说史上写梦小说的发展也是贯穿始终的。魏晋时写梦小说尚不离搜奇记异的范畴,形式是上不脱残丛小语的藩篱。至唐代却出现了象《枕中记》、《南柯太守传》、《沈亚之》,全篇以梦境为主体,精心虚构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寄寓作者丰富人生见解,标志着唐代写梦小说的全面兴盛。本文拟从道教、佛教、叙事艺术以及士子心态三个方面分析其在唐代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唐代传奇     
<正>"唐代传奇"是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记述奇闻轶事,后人称"唐人传奇"或"唐传奇"。唐代传奇的语言,一般运用散体,但多四字句,句法较整齐,文辞较华艳,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的传统。中唐时代是唐代传奇发展的兴盛期,名家名作蔚起,唐代传奇的大部分作品都产生于这个时期。古文大家韩愈、柳宗元等在时风影响之下,也写过几篇接近传奇的文章,如韩愈的《毛颖传》、柳宗元的《河间传》等。唐代传奇除部分记述神灵鬼怪外,大都记载人间的各种世态,人物有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6,(2):55-59
陈衡哲两个版本的短篇小说集《小雨点》共计十一篇小说。自《一日》始,陈衡哲有意识地进行白话文小说的文体实践和形式实验。此后,她开始把笔墨放在写人和写寓言上,并融入西方现代小说的精神和技巧,同时,在女性主义写作上也呈现了其白话文小说的成熟状态。陈衡哲的小说创作对白话文运动具有助益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传奇中人鬼之恋题材的开发有一个从模仿六朝志怪到独立创造的过程;将志怪的荒诞审美情趣与传奇的细腻笔法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的刻画,从而使唐代人鬼之恋小说具有了新的艺术品质;而这种小说艺术的成长,又与道教精神的影响分不开。  相似文献   

8.
作为晚清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吴趼人写情小说的创作在中国言情小说由古代到现代的转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的写情小说的艺术是卓立不凡的,特别表现在叙事时空的运用上。在叙事时间上不但部分地打破了以往小说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写作的方法,而且故事时间选定也别具匠心,同时注重向心理空间开拓,扩大了小说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9.
唐人小说中的仙境和神仙意象是唐代特殊社会现实的曲折反映。与六朝的仙境观念相比,唐代的仙境更多地具有了人间的气息。许多成仙故事往往发生在繁华之都扬州,扬州成为神仙居住的地方,成为另一意义上的"仙境"。人间"仙境"扬州意象表现了唐人求长生和求富贵的时代心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精怪小说,六朝时已兴盛,但由于作家们把精怪故事当作实有,而创作上也偏重于实录,因而其中虽不乏名篇,而其主要特色仍为神秘怪异,甚至荒诞无稽。到了唐代,由于作家们“有意为小说”,用精怪小说来露才炫已借以表现自己的理想情操,也即成为作家们言志、述怀和抒情之作,因而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唐代小说,已由汉魏六朝时期的初具规模走向成熟,呈现出兴旺繁荣的景象.初唐人刘知几《史通·杂述》说:“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其所由来尚矣.爰及近古,斯道渐烦,史氏流别,殊途并鹜,榷而为论,其流有十焉.一曰偏记,二曰小录,三曰逸事,四曰琐言,五曰郡书,六曰家史,七曰别传,八曰杂记,九曰地理书,十曰都邑簿.”《史通》成书于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七一○年),所谓小说“斯道渐烦”,刘知几指的是初唐的事,“其流有十”,当然不包括盛唐以后兴盛起来的传奇小说,但刘知几颇具慧眼,他看到了唐代小说将兴盛发达,掀起高潮的趋势.唐代小说真正繁荣是在开元、天宝以后,  相似文献   

12.
作为抒情诗小说的代表作家,沈从文有意识地开拓小说的文体形式及所要表现的生命主题。在创作方法上,沈从文强调抒情,认为小说写作是作家内心力量隐蔽审慎的表达。同时沈从文反对无技术的写作,反对天才、灵感式的写作,他通过情感的节制、文字的锤炼,使小说达到叙事与抒情的和谐中衡,并使这类抒情诗小说与泛情主义、滥情主义小说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3.
唐代小说里有部分作品以寺院为故事展开的背景,多写人鬼相恋,故事的男主人公往往是在寺院读书的年轻人,女主人公则是神鬼所化。促使这类小说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唐代坟寺风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尚补史是中国古代小说审美思想的表现之一,它在小说萌芽的时代和言小说兴盛的唐代,就具体表现为作有意替一些杜撰的野史逸闻找正史做依据以加强其史实性;到通俗小说兴盛时代,此一思想被通俗小说作家和批评家发扬光大:首先是小说家极推崇且积极地实践以小说形式来演义正史的创作倾向,其次是作家于非历史演义的通俗小说上常贴土“于史有证”的标签和以写史书的心态与做法来创作小说,第三是小说家和小说批评家对小说价值功用的理性认识上认为通俗小说的主要价值之一在于补史。在尚补史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小说理论家通过其理论表述所提出的尚补史之观点,这两方面的共同发展,构成了尚补史这一小说审美思想的全部。此一思想的历史化根源在于古代小说的写实传统和小说这一体在古代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唐代之前文史作品中的侠客只有侠义行为,而没有表现出高强武功,因而他们行侠仗义时常常不能自保。而唐代小说中的侠客却有着极为高强的武功,他们既能游刃有余地行侠仗义,又能够全身而退。由此,侠客演变成了武侠,对后世武侠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唐代小说中侠客拥有高强的武功,除了小说家有意识地虚构外,还与唐代社会尚武的风气及武术与宗教的广泛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16.
莫言在他的小说世界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人”“鬼”共生的画面,他对“鬼”的描写也较为客观和全面,既能站在民间普通百姓的立场上阐述“鬼”存在的合理性,又能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上通过“鬼”的视角来鞭挞国民弱点。文章通过莫言写“鬼”的原因,他笔下不同类型的“鬼”和写“鬼”的不同立场来阐述莫言小说中的“人”“鬼”纠葛。  相似文献   

17.
鬼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三言"中关于女鬼的作品与其本事相比在故事人物、内容情节、叙述方式等方面有了新发展。与六朝志怪唐代小说、《聊斋志异》相比在其身份、对礼的遵守、与男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性。这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过往,以徐訏为研究课题的文章虽然不少,但并没有深入研究徐哥在当时主流创作下是有意识地坚持自己的写作方式和语言等,以及他对当时主流的革命丈学的种种意见。因此,没有完全描绘出徐訏三四十年代小说的独特风格和成就。此文分析徐打小说的一个特征:疏离(包括主题和语言),将会重点分析徐訏在当时主流话语——革命文学下的创作。通过他对当时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史的认识,特别是对主流的革命文学的看法,而他的小说多写城市、爱情和婚姻,并不过多涉及什么经世救国的大业,以揭示他有意识地坚持自己在文学内容和语言上的主张,甚至背离当时的主流写作。  相似文献   

19.
唐代牛僧孺的传奇集《玄怪录》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名著,鲁迅曾给以较高的评价。可是对于该书进行专门研究的论文则少见。文章认为《玄怪录》一书在内容上的特点是:把六朝以前的志怪小说的怪异性、荒诞性引向滑稽性和趣味性;通过怪异的描述来深刻地反映唐代的社会现实生活;另有一些颇具哲理和教育意义的作品。艺术上无论立意、构思、人物、情节的安排都比六朝的小说曲折美妙;而且敢于“示其诡设之迹”以飨读者。这无论对唐代或后代,都给以极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凶宅小说是我国古代志怪小说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门类,其中唐代凶宅小说更是数量众多,艺术特征鲜明。唐代凶宅小说的兴盛,是在其文学传统和其民间信仰背景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唐代小说中凶宅作祟因素的具体类型包括物怪、屈死亡魂、一般鬼神等。从艺术特征来看,唐代凶宅小说也充分体现了唐代小说的"意想和文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