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读者越来越欢迎那些“挖得深、写得活、贴得近”的新闻。这就为拓宽新闻报道面开辟了途径。在当今,社会学渗透到经济学领域的时刻,社会经济新闻便应运而生。那么,什么是社会经济新闻呢?它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如何?它究竟有何功能?深入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当属新课题。本文仅就报刊发表的一些社会经济新闻,对社会经济新闻的特色进行一些探讨。一、社会经济新闻的定义社会经济新闻是一个新品种。因此很难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笔者认为,就目前见诸报端的社会经济新闻而言,它应是:发生在社会和经济结合部的新闻即为社会经济新闻。它主要反映经济领域里的社会现象,回答读者普遍关注的涉及经济范畴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济报道枯燥乏味,可读性差,仍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问题。如何使经济宣传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以适应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读者的更高要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追求。 一、经济报道的题材要广泛 经济生活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反映经济生活的经济新闻也应该丰富多彩。特别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工作的内涵比过去丰富多了,要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就必须改变经济报道题材狭窄的现象,把报道触角伸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首先,要改单一的生产型报道为多侧面、多角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的一年,新华日报明确地提出,把短新闻作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并为此发起开展短新闻竞赛,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着。新闻改革是一个大课题,它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进行。微观上就是要研究探索新闻的写作、编排等业务上的规律,以适应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新华日报为什么要选择短新闻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呢?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新闻文体——“立体”写作顺应时代潮流脱颖而出,在我国新闻媒介——特别是报纸上迅速崛起.具有权威性的《经济日报》、《经济参考》带头编发立体经济新闻就是例证.目前,经济新闻向立体方向发展已是不可逆转的新闻改革潮流. 什么叫立体经济新闻?顾名思义,就是要求经济新闻(一篇一组或系列)象一个有边、有缘、有棱、有角的活的物体,富有立体动态感是有事实、有背  相似文献   

5.
用新闻手段传递经济信息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闻现象。是随着社会对经济信息的需求而产生的。所谓经济信息报道,是通过新闻媒介,利用新闻形式来传递经济信息的报道。那么,它与现存的经济报道是什么关系呢? 经济信息与经济新闻,二者有交叉的部分,都报道了一个事实,反映了一个动态,但二者又有质的区别:经济新闻不能超前,是被动的反映;经济信息报道则是为指导生产、经营,要未雨绸缪,要求“超前”,不能放马后炮;经济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新闻竞争的实质是什么?有人说,它是媒体的竞争,强势媒体必有强势新闻。有人说,它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人才是高水平新闻涌现的保证。这些论断都有道理,但是对于一个在激烈竞争中诞生的电视新闻节目来说,找准定位、发挥特性、保持特色才是节目快速提升的根本。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节目就在“特别”二字上做文章,取得了成功。2000年11月16日,《特别关注》正式开播。作为当时北京有线电视台的主打新闻节目,《特别关注》面对的是一个已经十分激烈的新闻竞争环境。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的诸多知名新闻品牌已经有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运作经验,节目影响深入人心。而以当时有线台的媒体地位和经济实力,如何将一档新节目发展成知名品牌呢?  相似文献   

7.
民族新闻怎样改革?当然,它离不开新闻改革的一般规律。同时,也不可否认,它要从自身的特殊规律出发。当理论的探讨尚未展开的时候,实践又一次走在了它的前面。人民日报和国家民委联合举办的大型采访活动《民族地区纪行》(以下简称《纪行》),像是一股清新的风,为民族新闻的改革传递出许多新的信息。如果说,新闻界对党的十三大的报道是新闻改革的一次成功的实践,那么,人民日报一年来发表的80余篇《纪行》,则是民族新闻改革的初次探索和成功的尝试。民族新闻能报忧吗? 谁都承认,就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言,少数民族一般要比汉族落后些,特别是与汉族的先进地区比,这种反差更为明显、强烈。那末,民族新闻能不能报道少数民族的落后呢?从理论上说,这是不成问题的.但实际上,却常常成为问题。因为,这个落后不是汉族(汉族也有落后面)而是少数民族。这就多了几层考虑:少数民族高兴吗?会不会影响民族关系?会不会违犯民族政策?其结果,几十年来形成了这样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新闻事业带来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十几年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新闻事业改革增强了力度,加快了节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广东的新闻集团,上海的机制改革和新闻经济,陕西日报的改革“三部曲”,以及黑龙江的市场化管理,等等,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创新突破。一派勃勃生机。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个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地域特点的现代新闻传播机制,正在茁壮成长。下面结合近日走访所得谈几点感受。一、在改章中创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社制新闻改革先要改革新闻运行机制。上海市广播电视电影局,1987年…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交通新闻?说它是经济新闻,却不一定完全反映宏、微观经济.说它是科技新闻,却也点到为止.说它是社会新闻,却没有被市井生活元素所充斥.在四不像的矛盾中,交通新闻寻找着自己的定位.那么在经济、科技、社会甚至政治新闻之外,能否出现一个新的视角,或者新的报道空间呢?  相似文献   

10.
《同心曲》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想从对推进新闻改革这个角度谈谈看法。去年春夏之交的动乱以后,少数同志对新闻改革不知如何深化,甚至有的同志认为新闻改革会停滞,新闻报道要回到假、大、空的老路上去。《同心曲》的播出,为在新形势下的新闻改革提供了新的启示。一、新闻改革,要向哪里改?要坚持什么方向?《同心曲》的启示是:新闻改革要坚持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1.
如何写出好新闻?如何使自己的新闻获奖?笔者根据多年的新闻实践及对自己所获奖作品的分析,发现新闻作品获奖有以下九个方面的要素:一、主题重大。新闻作品是时代变迁的忠实反映。一个时期国内外、省内外发生引人注目的大事要事,都是新闻记者特别关注的对象,围绕这些重大新闻点进行的新闻报道多数获得新闻大奖。新闻作品要以敏锐的嗅觉和全局眼光,真实记录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现阶段,重大的新闻主题往往是围绕全国全党工作的大局,反映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外交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步与深远影响,反映市场经济形势下改…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闻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这也许是近十年来中国报纸最大变化之一。对经济新闻的现状,记者和读者都很不满足甚至不满意,冀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恐怕也是整个新闻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改革年代向经济新闻提出了哪些新要求?采访者,被采访者,读者,都在思考,都在探求,角度不同,目标却是一致的:辩证地反映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以公平、透明、科学“三要素”构成的立体化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闻是以反映人类社会最新经济活动和最新自然经济现象为内容的新闻,它和政治、文教、军事、体育、法律等方面的新闻,构成新闻的总体。目前,经济新闻已经发展成为新闻中的最大家族,因此,改进经济新闻,搞好经济新闻改革,对于推动整个新闻的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怎样改进和改革经济新闻呢? 第一、要重视经济新闻,正确认识经济新闻。列宁曾指出:“现在,老一套的政治鼓动——政治喧嚷——占的篇幅太多了,新生活建设方面种种事实的报道占的篇幅太少了。”“少谈些政治.……  相似文献   

14.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的需要,新闻必须改革。对此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新闻改革改什么,怎么改?看法就不尽相同了,在某些重要原则、理论问题上,分歧还相当大。我想就近年来谈论较多的若干新闻理论问题作些探讨。一、对于现行的新闻理论应取分析态度,不宜一概否定新闻改革,必然要对过去的、现行的新闻理论、新闻观念、新闻改革作出估价,采取相应的对策,何者应改,何者应留。目前有一种论点,大意是:过去的新闻理论,新闻政策体系是适应夺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适应政权建设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党领导的报纸绝大部分都是机关报,报社是党的组织的一部分,实际上也就成为各级党组织的喉舌。现在,新闻工作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新闻事业的目的、作用,以及客  相似文献   

15.
经济报道,已经成为我们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我国已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经济报道的重要性,早已被大家公认。怎样改革和改进经济报道,是新闻界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它是广大读者关心的事情。我这里只想谈这中间的一个问题,即提倡多写“社会经济新闻”。什么是社会新闻?就字面来说,很难下定义。因为一切新闻都有其社会性,没有社会性则很难成为新闻。从这种意义上说,一切新闻都是社会新闻。但它有个约定俗成的涵义。在旧中国,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新闻主要是指社会上发生的反常事件,趣味性事件以及其他难登大雅之堂事件的报道。因此,“社会新闻”在50年代后期,在我国曾  相似文献   

16.
《新华日报》去年6月1日改版,开展新闻改革,提高报纸质量。并提出改革的突破口是新闻要做到“五改”:改旧为新,改慢为快,改浅为深,改窄为广,改呆为活。这五改,反映了我们现在新闻中相当普遍存在的弊端,抓住了改革新闻写作的要领。应当承认,现在新闻报刊上旧话、老话、套话仍然太多,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的政治工作报告自始至终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两个字“改革”。可以想见,在十四大之后,全国将掀起更加高涨的改革热潮。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学习江泽民同志的十四大政治工作报告,首先和自然而然地想到的是新闻界自身的改革问题。这几年,新闻工作为改革鸣锣开道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我们自身的改革搞得怎么样呢?用一句话讲,这里仍然是宁静的港湾。在这港湾中只有大潮送来的涟漪。只有大船航行激起的波纹。是不是新闻单位无需改革没啥可改了呢?绝对不是的。我们知道,现在新闻单位的机构设置、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带着思考,带着兴奋,带着进一步推进新闻改革的信念,首都新闻界满怀信心地迈入1988年。1987年,中国新闻界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宣传改革,改革宣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国内外读者、听众、观众注目和称好的十三大报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和录像剪接报道,显示了我国政治的公开性和民主化的进程。这次报道不仅对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是一个示范,而且为今后的新闻改  相似文献   

19.
改革的浪潮势如破竹,日新月异。原来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旧规章制度及条条框框被猛烈地冲刷着,不少已被新的所替代。这是历史的必然。纵观十年来的改革,特别是经济领域的改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并向纵深发展而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新闻工作的改革,怎么使人觉得有些冷清,好像欲动不动。偶而在一些新闻学期刊上看到一些谈新闻改革的文章,但感到那也只是敲敲边鼓,打不到点子上。这种状况不改变,新闻怎么能服务于四化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由此看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闻目前在我国的新闻报道中占主体地位.对经济新闻一些专著将其定义为: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步伐、脉搏、动态、信息,宣传党的经济方针与各项政策,交流经验,指导经济工作,包括支持经济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克服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值得注意的倾向,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以往,我国媒体的经济新闻大部分是关于一个工厂、一个商店、一个乡村的工作经验介绍,或关于一个地区、行业某一方面工作的综合报道、专题报道,以及一些先进人物精神面貌的报道等等.这类新闻,时间、地点的因素对它来说不具备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读者眼中,这类新闻的贴近性、可读性往往差一些.近年来,一系列都市晚报兴起.这些晚报多以报道突发事件见长.以及时、多方位、滚动式报道突发社会事件树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对经济新闻,这类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