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丽 《现代语文》2006,(1):48-48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存在,它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必然属性.客观事物是无限的,而词汇的容量是有限的,于是,词的概括性与多义性是不可避免的,语义的交叉也在所难免,这些是语言模糊的直接表现.模糊语言具有语义不明确、内涵丰富、概括性较强等基本特征,而其主要特征是词语所指范围边界的不确定性,因而具有很强的伸缩性与包容性.模糊语言的弹性空间是委婉与夸张两大派生功能的基础,因此,模糊语言的弹性空间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色彩是中医语言的重要特色,中医英译过程必须尤为关注这一语言表述特点。主要从中医模糊语言功能与翻译思考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从术语模糊性、语义模糊性、修辞模糊性等方面,运用翻译理论及相应方法,解决中医模糊语翻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谈模糊语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自然特性,本文通过对模糊语言基本特征的阐述,揭示模糊语言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并启发学生在写作中灵活、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4.
浅析模糊语在商务英语中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自然语言的模糊性及其语用功能特点在商贸英语中的重要性十分突出。通过对模糊语言的基本概念的介绍和它在商务英语中的语用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多利用模糊语言积极的一面,避免其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英语的模糊现象,以期帮助学习者正确地认识模糊语并更好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语用功能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本质特征,是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本从日常交际和学描写两方面探’讨了模糊语的语用功能,认为在特定场合中,模糊语表达会比清晰语言更得体,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模糊修辞是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艺术。作为外交辞令的一种策略手段和言语技巧,恰当运用模糊修辞能满足特殊的社交需要。先从选用模糊性词语,模糊限制语,以及玄妙机智的闪避应答等方面探讨了中英政治外交语的模糊修辞运用情况,最后分析了运用模糊修辞的动因。意在以解读文本的方式,进一步充实模糊修辞的研究,为官方新闻发布的模糊修辞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魏洁 《华章》2011,(25)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们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符号表征,而范畴本身具有不同形式的模糊性.本文以曹禺代表作《雷雨》中部分人物对白为例,从范畴的模糊性来探讨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  相似文献   

9.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看时间模糊语的表达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糊语言属于语义学范畴,也是语用学的研究对象.精确性并非语言的唯一追求,精确性和模糊性共同存在于人类语言中,在英语和汉语中也不例外.在工作和生活中,模糊语言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某些情形中,使用模糊语比精确语更为恰当.而作为模糊语言的一个特殊领域,时间模糊语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应用"合作原则",通过对时间模糊语的语义研究,分析时间模糊语的相关表达,说明使用时间模糊语的目的和达到的表达效果.学习时间模糊语对提高人们的会话沟通技巧,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言在语言中大量存在,由于其语义的模糊性,产生了一系列的语用效果.根据认知语言学,语言是人们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符号表征,而范畴本身具有不同形式的模糊性.因此本文就范畴的模糊性来探讨模糊语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语言模糊性和口译概述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类自然语言体系中客现存在的且难以避免的一种基本属性。1965年,美L.A.Zadeh教授发表的论文《模糊集》,使模糊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形式化、数学化,模糊理论向我们揭示了客观事物各类别之间经常没有紧缺规定的界限这一事实。语言的模糊性源自人类思维和人子的不确定性,包括认知的局限性,语言环境的变化,以及口头语言的随机性和松散性。人们交际过程中离不开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巧妙地使用模糊语言可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言和语言的模糊性是模糊理论引起语言学领域而得出的认知结果。从主体、客体和语言本身的特点来看,法律语言存在着模糊性特征。模糊语言在法律语体中大量使用,对法律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法律语言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准确语言和模糊语言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模糊语言出现的特定的题旨情境。  相似文献   

13.
模糊性是语言属性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的模糊造就了荚语修辞格.语言的模糊可以达到最佳的表速效果,最佳修辞是语言模糊性的表现形式,是表达含蓄言语的重要手段.从语义的角度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模糊语言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4.
模糊性是翻译活动中的最基本部分,英汉互译中翻译更具有明显的模糊性.近年来,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依据国内外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理论对比研究,对翻译实践中的模糊现象逐个分析,最终得出模糊语言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语言模糊性与模糊语言、模糊与歧义、模糊语言与模糊言语它们之间有联系亦有区别,这些基本理论的研究是模糊修辞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张勇 《文教资料》2011,(26):26-27
模糊是人类认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某些局限性。语言模糊性主要指语义范畴的边界不确定性,是思维模糊的语言体现。了解语言模糊性的本质具有完善思维、深化认知、提升审美等重大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英语新闻中的模糊性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属性,并且广泛存在于各种文体语言中.在对英语新闻报道中模糊词存在根源的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英语报刊实例和报刊英语文体特点,总结出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模糊现象具有三大作用:符合新闻报道的特性、增强新闻报道可信度以及促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形象.同时通过对余富斌从虚实论角度对语言的模糊性与翻译的关系研究,提出在英语新闻中,模糊语言的英汉翻译应该采取模糊对模糊.精确对模糊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林凡 《考试周刊》2012,(76):17-18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语言学家们指出语言的模糊性保证了日常交际的有效进行。本文介绍了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中的语言现象——模糊语言.并对其语用功能进行分析.主要讲述模糊语言在实际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同精确语言一样.模糊语言也是一种有用的表意手段。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能使语言表达更加自然、得体,有效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本文从语用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对如何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模糊语言。成功地进行言语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的模糊性运用于各种文体的分析.是近些年来中西方语言学家所关注的研究话题。本文介绍了有关模糊语言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语言是一种言语交际现象,在一定语境中具有语用模糊性。语用模糊性表现为言语相对模糊,是言语本意与特定语境相结合的产物,它体现在“模糊”与“非模糊”的分界上,同时还表现为模糊的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20.
模糊性是语言的属性之一,在言语交际中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可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因此,模糊语言在许多交际语境下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本文探讨了模糊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