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形成一种比较狭隘的"学科本位"思想,比如教学生学习绘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绘画的技能,过于强调绘画的形式和技法,而忽略了绘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绘画的主题与内容,是不是学生所熟悉和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实际上,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绘画表达比绘画技法有更重要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
演示教学能形象、直观地反映绘画教学 ,使学生受到绘画艺术感染 ,掌握绘画方法、技法 ,激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主动性。演示教学在绘画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儿童画是儿童根据想象,运用色彩进行创作的绘画,它是儿童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表现自我意识的创造性行为。美术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绘画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一、积累绘画素材积累大量的绘画素材是儿童画创作的前提条件。儿童画创作是儿童对事物的视觉和表象的记忆,也就是绘画素材的再现,儿童画创作构思中的想象和创造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追求。小学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最主要的阶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从绘画题目、绘画地点、绘画时间和绘画形式等方面切入,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元化的绘画形式让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鲜活,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正>绘画是每个孩子都喜爱的表现形式,教师如何利用绘画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开启创造之门呢?首先,不要让学生临摹一些成人设计的、高度概括的简笔画或是学生的优秀作业。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绘画能力和绘画兴趣,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进行绘画教学。1.随心所欲的绘画对于只对绘画工具和绘画的过程感兴趣,而不关心绘画的结果,喜欢乱画的幼儿,教师应引导他们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感受不同的手感和绘画效果。让他们欣赏自己  相似文献   

6.
曼陀罗绘画最早由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荣格发明,他发现了曼陀罗绘画的心理效用.曼陀罗绘画的理论基础包括:投射理论、色彩理论、大脑偏侧化理论.在这些理论基础的指导下,实施曼陀罗绘画,探索出曼陀罗绘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帮助学生表达和宣泄情绪,帮助学生静心和提高专注力,引导学生学习活在当下,辅助学生建立规则感和整合自我,指引学生探索自己的生命潜能.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美术教学的绘画中,还存在绘画抄袭的现象。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实行个别辅导和分层练习的办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绘画兴趣和绘画技能。  相似文献   

8.
绘画是一门艺术,在中职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绘画技法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传授艺术理论知识、鉴赏美术作品、进行艺术教学活动的同时,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在绘画教学中要针对中职生学习美术的实际情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电脑绘画趣味盎然,是小学美术教学的新课题。电脑绘画首先要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绘画的情感态度。老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鼓励学生在电脑绘画中发挥想象,实现创新,体验绘画乐趣。  相似文献   

10.
绘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偏低,提高绘画专业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是改变现状的重要突破口。从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两个维度,分析绘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并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从思想观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着手,谋求绘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是保障高校绘画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应然选择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陈晗 《学苑教育》2019,(5):20-20
主题绘画形式给学生提供充足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培养学生综合美术素养有重要帮助。教师利用主题绘画优势,对小学美术课堂各种制约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针对实际展开教学设计,尤其是通过精选主题绘画方向、欣赏代表性的主题绘画作品、创设有趣的教学活动等途径,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主题绘画的创作活动中,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品质。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绘画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存方式,对实用美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现代绘画,是教师必须担当的责任,应从以下方式入手:利用多媒体欣赏现代绘画;借助音乐和文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体验现代绘画的艺术精神,通过实践,加深对现代绘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何燕萍 《考试周刊》2013,(78):186-18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时要经常反问自己:"此次设计的课学生会感兴趣吗?"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慢慢爱上绘画。首先要了解学生在美术绘画方面的想法,读懂学生的画,其次要用良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在艺术的殿堂里解放个性,表达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理解,以此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绘画。  相似文献   

14.
沙景雯 《文教资料》2010,(18):259-260
绘画是人类共同的语言,然而从高中开始,在过去占重头戏的绘画渐渐从学生的课堂中消失了,绘画成了专业美术生的事。普通高中学生生到底能不能画画,应该怎样画画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从学生身心规律和实际需要出发,开发新型的美术课堂,让绘画成为学生们张扬个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舞台,让绘画成为人类生命中最美丽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绘画作为艺术治疗的一种形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很多国家的中小学纷纷采用绘画的形式来开展心理辅导.绘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景,它不仅能让中小学生更好地表达自我,调整身心,还能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认清自我,宣泄情绪,悦纳自我,完成自我建构和整合.学生可以通过自由绘画宣泄和治愈情感.在团体和个体辅导中,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清晰地看到问题和成长的方向,促进成长中的个体全面和谐地健康发展.本文就学生绘画中出现的典型元素进行了收集和分析,旨在通过绘画的方式洞察学生真实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16.
李世和 《林区教学》2014,(9):106-107
高职数字绘画课程是适应数字时代人才需求的产物,目前高职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专业基础差、文化课成绩差、被动学习等缺点。数字绘画课程教学应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同时课程教学应结合数字绘画本身的特性,而掌握数字绘画知识与技能需要学生勤学苦练。鉴于此,在分析学生特点、数字绘画特性的基础上,多方位探讨如何提高数字绘画课程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嵇康维 《成才之路》2014,(36):46-46
美术学科是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学科,但在学生绘画过程中常常会由于绘画技巧的缺乏,影响和制约着对美的表现力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以直观展示克服绘画困难的信心;借助示范化,以教师的榜样消融绘画技巧的障碍,特别是通过教师三种的示范绘画,从而为学生消除绘画障碍,提升绘画技巧。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民主评议儿童绘画作品,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调动他们学习绘画的兴趣,使学生的绘画作品体现真情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中西绘画中都有大量的"线"造型作品和理论阐释,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用线方式和西方绘画"线"造型方式进行比较,以具体可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将这种教学方式应用于基础绘画课程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量,将本土的视觉经验和审美体验与西方的造型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提升学生对造型的理解和绘画技巧。  相似文献   

20.
儿童在幼儿时期接受的绘画形象成为潜意识,呈现出早期形象对后期创作想象的约束。以《老房子》一课为例,进行前置性零干扰绘画,用学生自我参与的绘画调查,建立理性绘画思维,形成新的自我更新的绘画创作,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使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再受潜意识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