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蔬菜苗期猝倒病,通常是在低温、高湿、荫蔽寡照或通风不良等条件下,由腐霉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尤其是在温室或棚栽的蔬菜苗床,所培育的“五早”蔬菜,即早黄瓜、早番茄、早辣椒、早茄子和早豆角,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甚至毁苗。猝倒病使种籽受害后,霉变腐烂;种胚萌发时,受害胚芽坏死;幼苗出  相似文献   

2.
蔬菜幼苗猝倒病和立枯病的生态防治张连涛,娄树起我省早春气温、地温较低,蔬菜育苗期易得猝倒病和立枯病。一、症状1.猝倒病症状:种籽出土前,发病造成烂种。幼苗发病,茎基部,呈水渍状,后变为黄褐色萎缩成为线状。病害发展很快,幼叶仍为绿色时病菌即可猝倒。在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蚯蚓液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3种不同浓度的蚯蚓液对黄瓜在幼苗期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不同浓度蚯蚓液对黄瓜幼苗的营养指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MDA和膜透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当喷施蚯蚓液200倍液时,黄瓜幼苗生长效果最好,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干鲜重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上升了51.4%、32.6%、21.7%、78.8%,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都有显著提升,且大大降低了黄瓜幼苗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结论:通过叶面喷施蚯蚓液能使黄瓜幼苗叶色浓绿,茎秆粗壮,能有效促进黄瓜幼苗期的生长发育,可推荐其在黄瓜工厂化育苗上进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用特定红外线对蔬菜种子辐射,调查黄瓜种子发芽期及苗期的几项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红外线对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幼苗长势、百株重、发芽指数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错综复杂的环境生态因素入手,通过田间定点观察、系统调查和实验室培养检验分析,对大棚甜瓜幼苗病害进行了严密的推理诊断,排除生物病原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大面积侵染幼苗发病的可能,揭示了由于技术失误造成大棚甜瓜苗期病害的真实原因,并针对生产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黄瓜枯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黄瓜的土传性真菌病害,且防治困难.为了筛选出对黄瓜枯萎病菌防治效果较好的生物制剂,从新乡市牧野菜区蔬菜种植区黄瓜根际土壤筛选、分离经温室内消毒土壤处理选育出一株杆菌B1,通过对该菌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鉴定实验,鉴定属于芽孢杆菌.经室内平板对峙实验发现其对黄瓜枯萎病致病菌有很强的拮抗作用,抑制强度与其发酵滤液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苗期盆栽实验表明该生防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的防效达70.10%,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黄瓜津优4号为材料,采用浸种和叶面喷施相结合的处理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有机胺苯基三甲基溴化铵(PTMAC)对盐NaCI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TMAC能有效的促进盐100mmol·L^-1NaCI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显著地改善了黄瓜幼苗生理特性,从而提高黄瓜的抗盐能力,促进其生长,高浓度PTMAC对黄瓜幼苗的生长不利甚至有抑制作用,适宜的PTMAC处理浓度为10mg·L^-1.  相似文献   

8.
以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夜温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夜温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从而促进了黄瓜干物质的积累,有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及壮苗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9.
黄粉虫粪在黄瓜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育苗营养土中搀入黄粉虫粪的方法营养土中黄粉虫粪搀入量对马坊营早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粉虫类与营养土按1:1.60-320(体积比)混配的基质进行黄瓜育苗,能促进幼苗生长,显著提高幼苗简单指标、相对指标和复合指标的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硝酸钙胁迫下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黄瓜幼苗抗氧化性能及可溶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从其抗氧化性能及可溶性蛋白表达的变化来探讨EBR对硝酸钙胁迫下黄瓜幼苗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硝酸钙胁迫导致黄瓜幼苗的丙二醛含量及细胞膜透性显著提高了115.1%和105.6%,膜脂过氧化加剧,黄瓜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且至少有35种蛋白发生明显变化,而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且至少有29种蛋白发生明显变化;而硝酸钙胁迫下喷施EBR后黄瓜幼苗的SOD、POD、CAT分别比单纯的硝酸钙胁迫增加了20.2%、20.3%、34.4%,并提高了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表达的变化幅度。结论:24-表油菜素内酯可通过调节硝酸钙胁迫下黄瓜幼苗抗氧化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表达,进而降低其膜脂过氧化程度,以缓解硝酸钙胁迫对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稻壳覆盖对设施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黄瓜幼苗为材料,研究稻壳覆盖对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覆盖显著提高了设施内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明显改善了设施土壤环境,促进对黄瓜幼苗的生长。表现在株高、茎粗、植株鲜重增加;与对照相比,稻壳覆盖处理还提高了黄瓜的根系活力及其硝酸还原酶活性。稻覆盖厚度在2cm左右时较有利于设施黄瓜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NAA)200mg/L、400mg/L、600mg/L处理黄瓜种子12小时,以蒸馏水为对照,进行恒温催芽及幼苗培养,观察其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A处理对黄瓜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发芽率、发芽势、壮苗指数和G值均比对照高,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各项指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400mg/L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为本实验筛选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3.
温室黄瓜增产技术温室黄瓜在水、肥、温适宜的条件下,采用以下几项新技术,可使黄瓜产量进一步提高。①烟熏法:当黄瓜幼苗长到2至4片真叶时,向温室中放满淡烟,保持密闭2至3昼夜,可使黄瓜雌花增加,从而增加产量。这是因为烟中含有一氧化碳,它能抑制秧苗体内的氧...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浓度NEB对黄瓜幼苗进行灌根处理,观察其对黄瓜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EB处理浓度的增加,黄瓜幼苗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均比CK有所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0.15mg/L处理的株高,茎粗、根长度,根冠比及叶片内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且与CK达到了0.01极显著水平,处理效果最好,为本试验筛选的最佳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15.
基质栽培荷兰3号黄瓜N、P、K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基质栽培试验,研究了荷兰3号黄瓜N、P、K的营养特性。结果表明:1、在黄瓜的各生长阶段,植株中N、P、K的含量范围分别是4.67~6.51%、0.50~0.67%、4.01~4.91%;2、黄瓜自苗期到盛果期,植株中N和K的含量逐渐降低,P的含量呈倒置的抛物线型变化;3、荷兰3号黄瓜在苗期、挂果期、盛果前期、盛果期4个生育阶段,植株中N、P、K含量比例依次为:9.7:1:7.4、11.2:1:8.0、8.4:1:7.6、7.7:1:6.6;4、荷兰3号黄瓜果实中N、P、K的含量均要高于其它器官中的含量,到生长后期,根、叶中的N素向果实中转移,叶片中的K则向果实和根系中转移。  相似文献   

16.
杨伦 《中学生物学》2006,22(1):42-44
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当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含量超过一定的浓度时,植物就会受到影响。为了观察二氧化硫对葫芦科植物生长的影响,在实验室里利用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并用浓度为0.014mg/L和0.028mg/L的二氧化硫分别对长势相同的南瓜幼苗和黄瓜幼苗进行刺激,观察并记录了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情况,发现这两种植物受害的程度与植物的种类、叶片的叶龄及二氧化硫的浓度有关。当二氧化硫浓度相同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南瓜幼苗受害的程度比黄瓜幼苗严重;同一植株不同叶片受害程度也有所不同,其受害程度的先后顺序是:成熟叶、老叶、幼叶。当二氧化硫浓度不同时,同种植物的受害程度也有所不同,浓度越大,其受害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青霉素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青霉素溶液处理黄瓜种子,结果表明100mg/L和200mg/L处理可提高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促进幼苗子叶面积和真叶面积的扩大,增加下胚轴粗和根鲜重,提高成苗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玉米以不同浓度稀土溶液拌种处理,再浇以不同浓度的氧化钠溶液的试验说明:在盐胁迫环境下,稀土拌种能提高玉米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增加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呼吸强度,提高玉米苗期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19.
霜霉病是黄瓜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本文着重介绍以农业裁培管理为主的综合物防治途径,以期达到减少药物残留,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实现黄瓜无公害生产.  相似文献   

20.
用高压静电场处理黄瓜种子,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发芽系数、活力指数,测定幼苗超氧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探索高压静电场对黄瓜种子活力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强度的高压静电场和时间组合处理黄瓜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幼苗超氧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黄瓜种子萌发的最佳静电处理为362KV/m×12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