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保障南北漕运的畅通,明代政府采用多种手段治理徐州黄河。治黄保运措施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严重制约了徐州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发展,明代后期开凿的泇河更是使得徐州经济衰退,城市地位下降。频繁的河工还使得徐州地区水利信仰盛行,对徐州地方社会秩序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对明代徐州的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通讯手段原始、落后的古代,信息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交通条件,而驿站则是古代交通的典型代表,担负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方面信息传递的重任。在驿站发展史上承元启清的明代,官方信息的传播集中表现于邸报和密疏。在驿站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因受交通状况等诸方面的限制,速度、时间迟缓滞后,毁弃、泄露屡见不鲜。但是,就当时历史条件而言,明朝驿站可谓通畅、快捷、高效,邮驿系统可谓严密、规范、完备。驿站是明代官方上情下传、下情上达的主要载体,不仅促进了全社会各类信息高速、有序的流通,对巩固、维系中央政权的统治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徐州不但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同时也是文化和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明清时期官方和民间极为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官方的倡导和推动下,明清时期徐州地区教育事业有了显著发展,出现了府学、州学、县学、书院等众多教育机构。众多教育机构的存在使得徐州科举兴盛,文风盛行,对徐州地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代京杭大运河沿线共设有50余处驿站,它们是供传递政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员、来往官吏等中途停歇、食宿、更换马匹、车船等补给所需的场所。这些驿站大都是兼有水路、陆路双重功能的水马驿站,它们有着严密的组织和管理体制,并在国家信息流通与公务往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健康驿站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新阶段按照教育部要求设立的高校学生疫情防控机构,是社会公共卫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健康驿站不仅要为师生提供健康服务和健康促进,同时也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承担防疫重任。基于“平战结合”思想,探讨高校健康驿站建设运行策略,首先阐述高校健康驿站科学运营的重要性,其次从宏观视角探讨高校健康驿站的建设发展策略,最后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实践为例,从微观视角阐述高校健康驿站的运行策略,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6.
有关徐州的记载散见于史籍,可谓久亦可谓多矣。然而,以方志体裁专门记述徐州的史料,目前国内仅存十四种(州志、府志九种,铜山县志五种),版本最早的当数明代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宋骥主修的《彭城志》。据张国淦先生《中国古方志考》著录,在明代以前徐州志书尚有:晋宋刘义  相似文献   

7.
徐州南郊明代《昭勇将军都指挥佥事时公墓志铭》考释梁勇1992年4月,在徐州南郊奎山乡前沟河村西南修筑徐州市王环路工程中,出土了明代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墓志一合。志石二块,方形,边长55厘米,厚6.5厘米。一块阴刻篆书“明故昭勇将军时公砒淑人...  相似文献   

8.
清代承袭了明代的政治制度,在中央设立六部作为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但是机构的设置和职掌略异于明代。六部中兵部变化较大,其权限小于明代,一些具体办事机构的分工上也与明代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1月8日,友成南宁志愿者驿站在南宁市教育局中小学活动中心成立。这个驿站是友成基金会志愿者服务中心支持下的一个公益服务机构,志愿者皆为有着丰富教学与教育管理经验的退休教师。至今,南宁市已有57名中小学退休教师申请加入驿站,其中不乏知名特级教师。  相似文献   

10.
明代的监察体系,是在总结历代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并完善的:不仅包括监察机构的设置,还有配套设施的建设;不仅包括法定机构,还有法外机构;不仅包括官方监察机制,还有民众监督机制。因而,明代的监察体系,不论是在组织机构、官员设置上,还是在职权范围上,都进一步完备、系统、严密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温州自唐代作为浙东重要的海洋贸易口岸以来,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前期,政府并未沿袭宋、元在温州设置市舶司,但温州在明前期的朝贡贸易中依然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明中后期,尤其是嘉靖以后,随着朝贡贸易的衰落和私商势力的崛起,温州海上走私贸易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12.
明代,朝廷于辽东实行卫所制度,以加强对北部边疆的统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海州卫为例,通过梳理史料,详细阐述海州卫在管辖区域、城堡设置、管理体制以及清初后金如何控制这一地区,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中央政府对土司的儒化与利用——以土家族土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央政府通过承袭、号召土司设立学校、参用流官等手段对土家族土司进行儒化,并在军事征调和贡赋上利用与控制土司。儒化和利用构成了明代中央政府控制土司的核心内容,也导致了土司制度在明代的兴盛。  相似文献   

14.
明代,安庆是南方重要的都市。安庆城池不仅是明朝在地方统治的象征,而且它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位。明代安庆城池的变迁与明王朝的盛衰兴亡密切相关。安庆城池的四次变修与当时的战争变乱、自然灾害、政治变迁、社会文化发展紧密相关,以明代安庆城池的历史变迁作为切入点,有助于了解明王朝的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15.
吏政改革是高拱主持隆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隆庆三年至六年高拱执政期间,针对嘉靖中期以后吏政败坏的严峻局势,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挽刷颓风、振兴朝政的改革,在用人之制、考核之制、奖惩之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整治,成效卓然。高拱的吏政改革不仅刷新了明代吏政,为明代人事制度掀开了新的一页,而且也为其后张居正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开启了隆(庆)万(历)大改革之先河,在明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为了获取燃料,明朝政府曾在山林资源丰富的山区开设山厂,采伐木植以烧制柴炭。易州地处北京西南部的太行山区,自古以来山林资源就极为丰富,且距离京城较近,因而成为理想的柴炭采办地。明代在此开设易州山厂,并设立提督易州山厂一职专门负责管理柴炭采办事宜。易州山厂自宣德年间设立,直至嘉靖初年,期间经历多次地点迁移和管理体制上的变革,且一直是明代内府柴炭的主要来源地。得益于易州山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明代京城的柴炭供应问题。而易州山厂对明代边地生态、防务的危害,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管理体制上的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明代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开发,历时短暂,极为有限。明与蒙古的势力分布状况表明,明朝在内蒙古西部的建置并不长久。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诸卫或废或徙,明势力撤至大同、偏关,即今明长城一线,土默川、蛮汗山地区尽弃边外,鄂尔多斯地区,明朝始终未设治。生态脆弱的鄂尔多斯地区,明初至正统70年间基本上是无人区,极少耕牧。正统初至成化八年不过40年,在榆林等23个营堡越境种田。此后,明朝军民已停止了在河套、毛乌素沙地南缘略具规模的农垦活动。史籍描绘的万历年间延绥中路边墙沙壅问题及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流沙猖獗,是自然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至明朝已经步入晚期。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体经过朱元璋的不断调整,君主的权利达到了封建社会空前强化的高峰。而这一君主专制政体的空前强化,又和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就非常重视政权建设不无关系。本文论述了朱元璋集团统一全国前的政权建设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明初,元朝势力北撤塞外草原,史称"北元"。北元欲图恢复中原,明朝为加强边防,修筑"边墙"(长城),建立卫所。明朝在与北元保持对峙格局的同时,不断加强北边防御体系建设。洪武二十九年正式设置开平卫指挥使司,将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后东、西两面的防御体系正式联结起来,构成一道外围防线,标志着明洪武朝北边防御体系的建成,也成为明与北元的基本疆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