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凯 《新闻窗》2007,(5):28-29
时政报道,是对时事、政治等领域题材的新闻报道,主要包含会议新闻、领导活动和重大政治社会活动等。如果说社会新闻能为一张报纸聚来人气是本地新闻重要基础的话,那么,时政新闻就会为一张报纸赢得良好的口碑和公信力,是一张报纸原创新闻的上层建筑。尤其作为一张党报,假若时政新闻偏弱,那么可以断言,纵然具有党报身份,[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时政报道是党报、党刊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也是党报、党刊增强权威性、指导性和公信力的主打“产品”。然而,时政新闻多属于硬性新闻,时政报道的约束相对较多,难以创新,其老套陈旧的表现手法,枯燥乏味的新闻语言,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削弱了时政报道自有的影响力,一直为许多受众所诟病。  相似文献   

3.
发掘时政新闻的亮点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拘泥于领导活动、会议新闻的报道,一定要另辟蹊径。换个思路。我从事时政新闻报道有5年了,在实践中也摸索出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4.
时政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惜分在《新闻学大辞典》中,将“硬新闻”定义为:“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按此定义,毫无疑问,时政新闻属于硬新闻的一个种类。这个定义也表明,时政新闻从内在属性上说,有题材重大、能引起广大受众关注的特点。然而,在我国现实生活当中,时政新闻长期以来并不很是受读欢迎。不少读甚至觉得时政新闻版没看头。原因在什么地方呢?笔以为,主要是因为在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忽视了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杨秋芬 《新闻窗》2005,(4):26-27
时政新闻,就是时事与政治新闻的简称。在实际运作中,时政新闻往往特指关于党政要员活动的报道,尤其是国家级和中央级,以及省级的新闻单位,就主要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国事活动与外交活动,于是狭义上的时政新闻即指关于领导人物的新闻,其新闻价值的大小与领导者的职务的大小成正比。广义上的时政新闻,就是有关党的施政纲领、政治思想及其政治与政策发布的报道,内容包括:政党的日常活动与重大活动、政府的工作动态、外交事务、政治会议、法制建设、重大政治性庆典、突发性的政治事件、体现党和政府意志的政治性斗争等等,另外,重大的社会性新闻有时也是时政新闻,比如反腐败的新闻,往往既是社会新闻也是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时政新闻特别凸显国家政策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关联点,因而越来越为受众关注。哪怕在网络、短信、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视传媒仍然是受众了解时事政治的最直接工具。所以,如何使时政新闻报道更具有活力是新闻改革的一个突破点。  相似文献   

7.
宫岩 《记者摇篮》2004,(2):45-45,51
时政新闻报道承担着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工作部署和重要时政活动的重要任务。一项关系国计民生政策的出台,一个牵动各方面利益决定的宣布,都会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也正是时政新闻的魅力所在。因其内容和作用的重要,时政新闻报道历来被各主要新闻媒体摆在显著位置。对于电视宣传来说,新闻节目是龙头,而时政新闻又是电  相似文献   

8.
在全媒时代,如何做到让重大时政报道在地方媒体精彩“落地”?作为市州级媒体的恩施日报,就重大时政新闻创新报道视角,紧扣时代主题、唱响主旋律,抓住重要节点、突出新看点,全媒矩阵传播、拓宽传播力,让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政治活动等时政报道精彩“落地”。一、紧扣时代主题,唱响重大时政报道主旋律在党媒的新闻宣传报道中,重大时政新闻担负着报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使命。如何在日益复杂变化的社会发展环境里和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发挥主流媒体的报道优势,弘扬主旋律,报道好重要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9.
时政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种类,既具有新闻共性,也具有其特殊性。作为共性,时政新闻必然要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遵循新闻的普遍规律;作为特殊性,时政新闻又有其内在规律和特殊要求。近年来,随着新闻传播方式的不断变化和传播内容的不断丰富,广大受众的新闻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10.
孙立 《视听界》2014,(1):97-98
时政新闻是报道领域中一个特殊且重要的方面,时政新闻中的文化报道更具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在于正面报道多,领导活动报道多,而且涉及的专业面广,文学、艺术、图书、出版、考古、文物、收藏、群众文艺等等无所不包。如何做好时政新闻中的文化报道值得探究。笔者在数年的一线实践中,有一些心得体会,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1.
黄胜男 《新闻窗》2007,(4):59-59
新闻从业人员都知道,时政报道一直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头戏,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报道的程式化,时政新闻很难出新出彩。因此,不少电视新闻记者认为,做好时政常规报道已经不容易,而要从中捕捉到闪光点,的确是一件难事。其实不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薛宝海 《视听界》2011,(4):118-118
应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邀请,我参加了国际台新闻中心2011年下半年对外宣传报道策划会。在这次策划会上,我主要针对时政新闻的报道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我的总体思路是:提高公信力,注重公众兴趣点,手段就是“从有智慧的角度入手”。我讲了几个境外媒体关于中国的时政报道,给大家以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时政新闻是党报报道的重要内容,也是新闻业务中报道的难点。时政新闻,又叫时政报道,目前没有公认的定义,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时政新闻,即甘惜分教授所谓“政治报道”,是指“对国家、政党和公民的政治思想、政治会议、政治事件、政治外交及日常政治生活等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尹长东 《新闻窗》2006,(5):34-35
当前都市类报纸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其中对时政新闻的报道已经成为各家报纸的必争之地。然而,时政新闻大多属同一新闻源,得到的原料一样,想要做出各具特色的报道并非易事。而且,时政报道不比社会新闻,稍稍把握不当,就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想让时政报道既出彩,又不出格,这对大都还年轻的都市类报纸记者而言,可算是个难题。不过,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笔者认为,善用一些方法,都市类报纸的记者其实也能把时政新闻做漂亮。  相似文献   

15.
黄胜男 《新闻窗》2007,(5):86-87
时政报道做得好,会让我们的新闻宣传重点更加突出、上情下达的喉舌作用更加明显。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时政新闻因记者对图像的拍摄、组接不到位,电视语言的运用、掌握不佳,导致表现形式单一,宣传重点不够突出,影响了主体表现和播出效果。如何拍摄好时政新闻画面,增加更多感动人、影响人的电视元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时政深度报道是对时政新闻的深度分析与解说,追求的是系统而深入地分析新闻事件,揭示新闻本质,探索事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有效地引导舆论,提高正面报道的影响力。时政深度报道可以把读者想知欲知的信息通过新闻解读的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不论是中央、省或地市党报,时政报道的版面占有量都较多,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源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力度的加大,政务不断公开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也有领导活动多、领导讲话占用版面的不利影响。这样一来,便使一版及相关新闻版的时政报道较难操作,更不容易出新出彩。如何改革时政报道,如何将时政版办成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版也一直是办报人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时政新闻是党与政府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是电视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的喉舌,对于服务政务、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有着唯一性作用。随着新闻业务受众中心论这一观念的确立,电视媒体开始将时政新闻的落脚点从宣传向受众需求转变,不少媒体尝试从经济视角进行时政新闻的挖掘与报道。本文将对时政新闻经济视角的定义进行概述,并总结客观事实,阐明进行电视时政新闻经济视角报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耿敬涛 《新闻窗》2013,(5):36-37
作为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的一种主要报道形式,时政报道担负着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决策、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作用,在媒体宣传中应始终处于最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舆论传播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新兴舆论阵地上,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远远不及一些猎奇的社会类新闻。面对新形势,如何提升时政报道的传播效果,时政报道在采写及表达上必须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20.
李柯 《新闻窗》2005,(2):12-13
电视时政新闻历来都是各级领导和市民关注的重点,也是《直播贵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办好这一版块的节目,不仅关系到整个新闻宣传工作的大局,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直播贵阳》的收视率。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