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与老师之间极易产生“零沟通现象”,特别是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缺少经验,缺少对众多学生和众多问题的处理办法。针对这一问题,北宁高中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积极总结和推广利于师生沟通的教育方法,拉近师生距离,让“零沟通”变成“近距离沟通”甚至是“零距离沟通”。书信是历史久远的一种沟通方式,在现今的网络时代,似乎显得过于落后,但北宁市高级中学的一些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2.
[引言]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与老师之间极易产生“零沟通现象“,特别是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缺少经验,缺少对众多学生和众多问题的处理办法.针对这一问题,北宁高中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积极总结和推广利于师生沟通的教育方法,拉近师生距离,让“零沟通“变成“近距离沟通“甚至是“零距离沟通“.书信是历史久远的一种沟通方式,在现今的网络时代,似乎显得过于落后,但北宁市高级中学的一些青年教师,却从中寻找到解决师生沟通的一种最温情的方式,而流淌在笔尖的真情如春风,化成甘霖,滋润学生干渴的心灵;又如初春的绵绵细雨,润物无声,呵护春的盛开与烂漫.……  相似文献   

3.
老师和学生心理上是否沟通,是班级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对话,是沟通的一种新颖有效的形式。然而,学生在老师面前,总是有不好说的话。在班上建立“师生对话本”,不仅能进一步拓宽对话的渠道,达到师生沟通之目的,而且能为班主任提供众多的信息,解决不少“难题”,有力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师生对话本”真是班主任不可多得的好助手! (一)“师生对话本”是一本公开的“谈心  相似文献   

4.
很多学生到了高中后数学成绩渐渐变差,中相当多的人曾经是小学、初中时的数学尖子。造成这种情况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数学教师的原因。从教师“教”的层面来看,高中数学差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成因分析1.由于缺少必要的师生沟通,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教学工作具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这里的“沟通”指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合作”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之相应,学生的学习则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富于互动性和个性的过程。交往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建构,符合教学的本质规律,能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家访的艺术     
“亲其师,信其道”,正如青年教师徐宁在家访日记中写的:“每到一处,感受到的都是家长那期盼的目光;每到一家,家长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让到上座。家长都认为家访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是班级社会体系的主要构成因素。师生关系影响着班级学习气氛,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其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情感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中是多么重要,师生适当的沟通足以改变教育。随着改革开放及思想领域一些禁锢的解除,社会的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新的社会背景中学生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逐步增强,这些也都使得目前的师生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在新时期里建立理想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因而,研究新时期师生及其沟通的方式与策略显得尤其重要。一、师生沟通的时空策略分析(一)课上教室里课上师生活动的空间基本上以教室为主,在功能上以授课为主,尽管用以师生沟通的时间十分有限,但却是师生沟通的主阵地。从时间上来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首先是上课前。课前教师应早几分钟到教室,利用这宝贵的几分钟与学生进行沟通,如询问学生课前准备工作有没有做好,告诉学生上课时要准备哪...  相似文献   

8.
高中阶段师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塑造和谐的班集体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发现在师生沟通过程中存在着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是教师主动且频繁地找学生交流,一方面是学生反映师生之间缺乏真正的沟通。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交流得不亦乐乎,但学生表示他们与教师沟通时缺乏共鸣,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原来高中课堂上主要以教师一个人讲授知识要点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与现行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渐行渐远。上课时由于缺少学生主动参与、纯粹以说教为主;缺少实际生活体验、完全受课本束缚;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授课方式单一、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对所有学生讲课搞“一刀切”,没有针...  相似文献   

10.
家访的艺术     
“亲其师,信其道”,正如青年教师徐宁在家访日记中写的:“每到一处,感受到的都是家长那期盼的目光;每到一家,家长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让到上座。家长都认为家访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家访交流中,作为访客的老师随着生活场景的变换,也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平时容易忽视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全面认识、评价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沟通师生的情感 ,调节课堂气氛 ;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 ,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所以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但在实际教学中 ,不少青年教师由于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 ,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他们在提问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表面热闹 ,一问一答 ,华而不实有的青年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 ,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 ,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如某教师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  相似文献   

12.
“冷处理”是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常用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每个学生、每种场合都适合“冷处理”。在多年的班主任实践中,我发现,当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冷处理”,能成为一座师生沟通的坚实桥梁。  相似文献   

13.
成功的师生沟通,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师生会陷入互相埋怨指责之中,教师失望,学生伤心。针对中学语文课堂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师生有效沟通要把握语文课堂沟通的实质;运用多种课堂沟通方法;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对话阅读教学”中,“文本”是一个重要的对话者。从教育传播理论来说,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信源”是课文。课文是我们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共同讨论的一个话题,是师生情感依托的一方家园,同时也是师生展示才华、提升生命感悟的一个舞台。在课改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实践了“对话”。但由于理解上的偏差,以至于“对话”变了味,竟成了一种缺少生成的“传话”、缺少感悟的“说话”、缺少激情的“对话”、缺少互动的“问话”、缺少引导的“训话”、  相似文献   

15.
成功的师生沟通,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师生会陷入互相埋怨指责之中,教师失望,学生伤心。针对中学语文课堂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师生有效沟通要把握语文课堂沟通的实质;运用多种课堂沟通方法;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胡运才 《湖北教育》2004,(17):56-56
“缺少心理沟通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教育专家如是说。如何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缩小心理距离,优化教育效果,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尝试着运用不同的谈话艺术,实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中毕业会考这一水平性考试结束后,马上要转入高考这一选拨性考试总复习,怎样在短暂的半年时间内搞好总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减轻师生负担,在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是每个师生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众多中学教师及有关人员多年探讨的问题。 每到高考前的总复习都是“一本资料治天下”,教师讲是“满堂灌”,学生练是“题海战”,师生共处于“题海中”,每天是盲目的讲题、做题,搞得疲倦不堪,高考成绩很不理想。 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改革、尝试,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高考复习方法。可概括为:学习考纲看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这里的“沟通”指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合作”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之相应,学生的学习则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富于互动性和个性的过程。笔者认为,交往型的学习模式的建构,符合教学的本质规律,能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的形成。那么,在语文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建构交往型的学习模式呢?该模式应包含目标分析、资源分析、情境创设、确立探究点、自主交往与协作探究、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  相似文献   

19.
从一定意义上说,师生之间不缺乏沟通,但往往沟通多是“伪沟通”。因为这种沟通仅限于学生成绩的起落、名次的变化;而对学生的终极关怀是缺失的。其实,师生之间要沟通和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师生之间年龄的差异造成的代沟,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师道尊严”观念和新型师生关系的“平等”观念的冲突,学生实际能力和家长期望值之间的落差,学生自我中心和团队精神的碰撞等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如许多教师轻视课前思维过程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轻视引导点拨;缺少师生互动交流和生生合作交流;课后师生轻视系统的总结和反思。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应精心进行课程设计,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情景;提倡“三论”的学习方式;重视课后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