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确的歌唱心理状态,在歌唱训练和艺术实践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歌唱心理的培养,其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调动是培养学生歌唱心理的很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声乐演唱中,歌唱者往往比较重视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容易忽略心理因素对演唱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创造成功歌唱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歌唱时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的好坏,对其歌唱的训练和学习,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确的歌唱心理状态,在歌唱训练和艺术实践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歌唱心理的培养。其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调动是培养学生歌唱心理的很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声乐教学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训练是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培养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心理训练是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形成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培养和引导  相似文献   

6.
歌唱者除了有较高的歌唱技巧、艺术修养外,还必须在歌唱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歌唱心理,提高调控歌唱状态的能力,克服经常出现的“怯场”、“舞台恐惧”等现象。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能更好地把握高难技巧和演绎高难度作品。另外,适度把握歌唱动机,控制登台前的情绪,也是获得最佳歌唱状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姜辉 《文教资料》2007,(19):175-177
歌唱艺术不仅是一门在舞台上展示个人歌唱技术、技艺的表演艺术,同时也是通过演唱者自身的“乐器”对歌曲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歌唱就是歌唱者在一定心理活动的调控下,使用自身“乐器”的过程。但是在声乐教学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培养,而容易忽视歌唱心理对教学和演唱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本文着重研究歌唱心理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歌唱的心理状态,并探索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声乐教学应注意歌唱心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学生歌唱技能或其它方面的原因,造成心理素质差,导致学生考试或演唱的失败,所以,声乐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歌唱心理的培养,主要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积极的心理情绪 ;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训练学生下意识的歌唱心理及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  相似文献   

9.
歌唱是心理、意志、生理共同协调的结果 ,一个好的歌唱者应该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心理的运用是歌唱训练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田丁 《西江大学学报》2001,22(4):114-116
声乐教学训练声音技巧,掌握基本发声方法,培养好音乐表现能力等都很重要,但更应该注重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这对完成好课堂教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让良好的心理状态应用到发声训练中去,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合理地集中和分配,正确运用好声乐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从而更好地完成声乐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刘曼君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11-113
在声乐教学中,歌唱想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想象贯穿于声乐教学、演唱的全过程。想象丰富了歌唱意识,歌唱意识也影响着想象力的发展。运用声乐艺术心理学原理来论述想象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作用及歌唱想象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声乐教学中不仅是歌唱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精神状态、歌唱心理往往对学生学好声乐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尽快克服不良心理障碍,掌握发声、歌唱技巧。  相似文献   

13.
浅析歌唱心理在歌唱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心理是研究演唱者心理现象、心理特征的一门新科学,了解歌唱心理有助于深刻认识歌唱与发声的内在规律,从而最大程度提高和完善声乐表演艺术。掌握歌唱心理和心理状态,对于声乐学习、演唱发挥起着积极的作用,也是学习声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随着声乐演唱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歌唱者的心理素质对于演唱及整个声乐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加强对歌唱进行心理训练,为歌唱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打下理论基础,从而深刻认识声乐演唱与教学歌唱发声的内在心理规律,促进声乐教学水平和歌唱者演唱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歌唱心理因素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歌唱心理的概念以及歌唱心理对歌唱效果的影响,分析演唱者中紧张心理的产生原因;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音乐的感知、注意力、记忆以及内心听觉这五个方面的内容,简要论述声乐教学中对良好歌唱心理培养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声乐艺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师、学生及一切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在演唱与教学实践中作用的一门新科学。其任务是揭示声乐教学活动中歌唱者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科学规律,从理论上探讨歌唱者在演唱与教学实践中发挥心理因素的作用和意义,在声乐教学中加强对歌唱者进行心理训练,为歌唱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打下理论基础,从而深刻认识声乐演唱与教学歌唱发声的内在心理规律,促进声乐教学水平和歌唱者演唱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民族声乐教学应当在维护和突出本民族风格演唱艺术创造的基础上,使民族唱法演唱的声音更圆润柔和,更能充分地发挥嗓音运用自如的能力和更好地表现民族歌唱的语言和风格特征。当代民族声乐教学中应注意:1.不要把民族风格唱走了样;2.要注重咬字吐字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价值;3.要注意协调好声音“竖”与“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宛梆花腔的艺术特色来源于它特有的机能状态。传统的花腔唱法蕴含着宝贵的经验,也存在理论的误区。花腔训练要纳入现代声乐技法的范畴,步入声乐科学的新境地。  相似文献   

19.
声乐教学由于发声器官,特别是口腔深处的部位,在一般状态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语言在描述歌唱的声音和技术方面有它的局限性,特别是不同学生生理、心理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同情况。使声乐学习和老师的声乐教学都绝非易事。尤其是采用声乐小组课,使得声乐教学平添了几分难度。从教学实践出发,布置学生经常地作“声乐笔记”,是一种有对症之用的行之有效的便利之途。  相似文献   

20.
憋气是声乐训练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对于气息的保持和控制,增强声带张力和声区的过渡,建立坚挺的声音通道和增强整身歌唱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