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许多问题都与点的轨迹有关,求解此类问题时,若能用轨迹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往往会使问题迎刃而解.举例说明如下:1 判断位置关系例1 圆x2+2x+y2+4y-3=0上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2的点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1991年高考题)分析 (1)先求到直线x+y+1=0的距离等于2的动点的轨迹(两条平行直线)的方程.设与直线x+y+1=0平行且距离等于2的直线方程为x+y+m=0,于是|m-1|2=2,得m=-1或m=3,所以l1:x+…  相似文献   

2.
性质 设P1、P2是双曲线x2a2-y2b2=1上两点,P(xp,yp)是弦P1P2的中点,直线P1P2的斜率为k,则有 ypxp·k=b2a2.证明较简单,此处从略.应用此性质来解决有关双曲线中点弦的问题,有简捷明快、出奇制胜之感.本文拟谈谈该性质的应用.1 求中点弦例1 直线x+y-2=0被双曲线x23-y2=1所截得的弦的中点是.解 设弦的中点为(x0,y0),则由性质可得y0x0·(-1)=13, ∴ x0+3y0=0.(1)又点(x0,y0)在直线x+y-2=0上,∴ x0+y0-2=…  相似文献   

3.
在求解轨迹方程时,因忽视轨迹的纯粹性及其完备性等,容易产生一些误解.现归类叙述如下一、概念不清,误用定义例1已知两点M(-4,0),N(4,0),求与它们的距离的和是8的点P的轨迹错解:因为|PM|+|PN|=8,所以P点的轨迹是椭圆简析:我...  相似文献   

4.
从“巧合”中探寻规律——一类对称问题的巧妙解法赵斌(江苏江阴一中214400)陆海泉(江苏射阳县中学224300)引例求直线x-2y+7=0关于直线x+y-1=0对称的直线方程.解由方程组x-2y+7=0x+y-1=0{得两直线的交点P-53,83....  相似文献   

5.
由工科中专数学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中等专业学校工科专业通用数学教材(第三版)第二册在推导点P0(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公式时,采用的是下述方法:作P0P1⊥l,垂足为P1;列出垂线P0P1的方程;解方程组求垂足P1的坐标;计算|P...  相似文献   

6.
本文仅以高二《解析几何》(必修)P101习题8为例,谈谈该题的一些变式和解题应用,旨在锻炼创造思维,培养探索精神和思维品质. 题目:过抛物线 y2=2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1、y2,求证:y1y2=p2. 根据存同求异的原则,首先可在题设不变的情况下,将结论进行相似的拓展. 变题1:条件同上题,若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为x1、x2,求证:x1x2=. 对两个结论,可简捷证明如下: 设过焦点 F(,0)的直线AB的方程为x=my+ ,代入y2=2px,得 y2-2pmy-p2=…  相似文献   

7.
以圆锥曲线内一定点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简称中点弦方程.本文以较为简捷的一种方法,先建立中点弦方程,再依此方程推导一组曲线方程,供同仁参考.1求中点弦方程的一种简便方法为方便起见,设圆锥曲线的方程为Ax2+Cy2+Dx+Ey+F=0,()其中,A...  相似文献   

8.
题如图(1),给出定点A(a,O)(a>O)和直线L:x=-1,B是直线L上的动点,∠BOA的角平分线交AB于C.求点C的轨迹方程,并讨论方程表示的曲线类型与a值的关系.解法1设B(-1,yB),则AB的方程为yyB=x-a-1-a.又kOA=0,kOB=-yB,tg∠BOC=tg∠COA,∴-yB-koc1+kOBkoc=koc.(1)设C坐标为(xc,yc),0<xc<a,则koc=ycxc,代入(1)有yB+ycxcyB·ycxc-1=ycxc.消去yB化简得(1+a)y2c+(1-a)x…  相似文献   

9.
浅谈直线参数方程在解题中的应用金守明(甘肃省兰州民族中学730030)过定点M0(x0,y0)且倾斜角为α的直线的参数方程的标准式为x=x0+tcosαy=y0+tsinα{(t为参数).参数t的几何意义是定点M0(x0,y0)到动点M(x,y)的有...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第24题:如图,给出定点A(a,0)(a>0)和直线l:x=-1,B是直线l上的动点,∠BOA的角平分线交AB于点C,求点C的轨迹方程,并讨论方程表示的曲线类型与a值关系.该题主要考查曲线与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等基础知识,以及求动点轨迹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标准答案给出了两种解法.解法一是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和点C在直线AB上,列出两个含同一参数的方程,然后通过消参得到点C的轨迹方程.该解法思路自然,学生易于想到,但消参过程较繁,稍…  相似文献   

11.
1 问题提出《数学通报》1995年第8期问题969题:已知a、b、c∈R+,且a+b+c=1,求证:3-3<1-3a2+1-3b2+1-3c2≤6.已见多文对这类问题上界不等式的解法进行探讨〔1〕~〔4〕,但对其下界却少有研究.我们自然要问:其下界的求解方法可否优化?为便于说明,不妨摘抄原文如下:图1对于函数y=1-3x2,它的图像是椭圆3x2+y2=1(x>0,y≥0)在第一象限的部分,是凸的.过A(0,1)、B33,0的直线方程为y=1-3x.对于0<x≤33,有1-3x2>1-3x.∴u=…  相似文献   

12.
设l1:A1x+B1y+C1=0,l2:A2x+B2y+C2=0,利用两直线方程的不同组合形式,化归为不同性质的方程,从而可使一些问题巧妙解决.1A1x+B1y+C1+λ(A2x+B2y+C2)=0这种组合形式的方程,是大家熟知的经过两条直线交点的直...  相似文献   

13.
一、含有字母但不必进行讨论的问题这类问题原题本身对有关字母带有限制条件,这些条件保证了问题本身严密、确切,解题时不必讨论.例1已知直线y=kx+b(k≠0)是抛物线y=mx2和y=-[x-(m+1)]2的公切线(m>0),求k和b的值.解:依题意,...  相似文献   

14.
佯求交点法     
解析几何里求两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虽然可以从这两个曲线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所表示的参数方程,但实际上大多数题目根本不需要去解方程组,而是将两曲线方程联立之后佯求交点,即直接从这两个方程消去参数得出交点轨迹的普通方程来。像这样处理两曲线交点轨迹问题的方法可称为佯求交点法。 例1.设A1、A2是一个圆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 P1P2是与A1A2垂直的弦,求直线A1P1与A2P2交点的轨迹方程。 分析:某刊物提供如下解法: 解:如右图, 设圆的方程为x2+y2=R2(R>0),则A1(-R,0)、A2(…  相似文献   

15.
问题 设M(x0,y0)是抛物线y2=2px的弦AB的中点,试求直线AB的斜率k.解 设A(x1,y1)、B(x2,y2),则y1+y2=2y0,且y12=2px1,y22=2px2.∴y12-y22=2p(x1-x2),故k=y1-y2x1-x2=2py1+y2=py0.(当y0=0时,k不存在)同理若M(x0,y0)是抛物线x2=2py的弦AB的中点,则kAB=x0p.显然,用抛物线弦的中点坐标可以很方便地表示出弦所在直线的斜率,与中点弦相关的许多问题都可以此为基础较方便地解决,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巧妙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文拟就如何适时地妙用数形结合,谈些个人观点,供参考. 一、数形结合在求最值中的妙用 求函数的最值,方法颇多.但有些题目看似代数问题,采用代数方法求解,往往演算过程繁琐冗长,或者无从着手.假如题设与几何图形有联系,那么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问题就迎刃而解. 例1求函数,y=的最值. 解:由“比”联想到斜率,问题就转化为:求动点(cosx、sinx)与定点(2,2)的连线斜率的最值. 又因为动点(cosx、sinx)的轨迹为x2+ y2= 1 设过(2,2)的直线方程为: …  相似文献   

17.
在机类专业工程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题目,学生在解算时出错率很高。尤其是一些涉及摩擦问题的题目。题目:木箱重G=1KN,置水平地面上,接触面间滑动摩擦系数f’=0.2。现在木箱上加一力P=250N,试判断图示情况下,物体处于静止,还是发生滑动(设sina=3/5)?一、一般解法:(cosa=4/5)(1)受力分析:(2)列方程:Fx=0,Pcosa-Fmax=0 Fy=0,Psina—G+N=0补充方程,Fmax=f’N(3)解得:N=G-Psina=1000-250x3/5=850(N)F…  相似文献   

18.
掌握解题原则探究解题途径臧立本(江苏省丹阳中学212300)每一类数学问题都有其解题原则,只有深刻领悟解题原则,才能灵活驾驭情境,多角度探究解题途径.现举一例说明之.例题使抛物线y=ax2-1(a≠0)上总有关于直线l:x+y=0对称的两点,试求实数...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数学中求参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越来越常见,但由于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致使有些学生感到束手无策.但利用分离参数的方法来解决求参数范围问题,往往能够出奇制胜,收到比较好的效果1 求方程中的参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11 如果能将含有字母参数a的方程f(x,a)=0分离成a=g(x),则利用方程a=g(x)有解,a在g(x)的值域内,可求a的值.例1 已知方程x2+2ax+1=0分别有两个正根,有两个负根,求a的取值范围.解 由原方程得2ax=-(x2+1),显然x≠0,所以把变量a、x分离,得a=-…  相似文献   

20.
高级中学课本《平面解析几何》(必修)(以下简称课本)28页习题二第16题为:设点P(x0,y0)在直线Ax+By+C=0上,求证:这条直线的方程可以写成A(x-x0)+B(y-y0)=0(其中A、B不全为零).这一结论的证明并不难,但值得注意的是直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