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时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张爱玲用一双看透了世界的眼光,客观冷静地写出了许多人物以及这些人物的恋爱婚姻.在这些描写中,人物的命运都归结为"一种苍凉而美丽的手势",都带着一种灰色的、凄凉的调子.这些人物及其恋爱故事多被置于一种急剧变革的时间背景之下,而且人物与时间的设置也成了张爱玲小说一种极重要的叙述方式.时间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女作家付秀莹在新作《他乡》中,讲述了翟小梨从芳村走到S市最后到北京的奋斗历程。作家在小说中采用打乱叙述时间、多重人物叙述视角和变换人物叙述视角及转换叙事空间等叙事策略,为小说带来了时间"绵延"的特征,塑造出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阐释了"他乡"的隐喻。  相似文献   

3.
"修辞"不仅是语法意义上的,而且是一种广义的文学性表达手段、方法和技巧.①池莉小说的修辞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幽默与准确的叙述方式,叙述视角的巧妙转换,以及分析性叙述和比喻、排比的运用.池莉后期小说的修辞风格趋于厚重和理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对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解读:小说的叙述结构和小说颇具存在主义特色的三个结尾;小说的人物命名和人物语言的使用;小说的存在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5.
叙述视角是设立小说叙事空白的主要方式,其选择意味着话语范围的限制。内视角通过人物的意识叙述事件,有选择性地呈现人物意识范围内突显的信息,省略或隐含其他信息。外视角通过叙述者的意识展示场景、人物的言行等叙述故事,将人物的心理、事情的缘由设置为空白。零视角通过选取部分情节或场景以部分表征整体的方式叙述故事。不管采取哪种视角,小说叙事都是转喻式的,通过叙述视角的过滤、选择的细节可以充当认知参照点为故事整体的构建提供心理通道。  相似文献   

6.
《心是孤独的猎手》是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作家借用了赋格曲的音乐形式来安排小说结构。小说的三个章节就如同赋格曲的呈示部、中间部和再现部。在每一章中,众多各不相同的人物就像不同的声部,他们先后出现,诉说着同一个主题:孤独。这种新颖的叙述手法不仅可以使庞杂的人物关系变得井然有序,也将无声的主题同有声的音乐联系在一起,赋予小说一种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7.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威塞克斯"小说中的最优秀的。哈代写作时善于把主题与语言的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这篇论文将以《苔丝》为例,从耐人寻味的典故、得体的人物话语及丰富多彩的叙述词汇这三方面,阐述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及其在小说中所产生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8.
路遥秉持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一系列广为人知的小说。与"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相比,路遥在新时期的小说在从个体的爱情婚姻到整体的社会转型的多个叙述维度方面都有所突破。在苦难、土地、爱情等维度的具体叙述上,以二元矛盾冲突来塑造小说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一方面呈现出作者激烈挣扎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的小说叙事伦理,即同情底层人的不幸,赞扬个人的不懈奋斗,淡化苦难背后的复杂原因,强调服从集体的个人奋斗可以创造个人和集体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9.
著名学者申丹将叙事视角分为零视角(全知叙述),内视角,第一人称外视角以及第三人称外视角。以申丹的叙事视角理论为基础,笔者分析了麦卡锡西部小说的叙事视角。在《血色子午线》和边境三部曲中,麦卡锡主要选用了全知视角叙述和人物视角叙述两种叙事视角,对小说中的人物行动、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揭露,作者也将这两种叙事视角作为揭示作品题旨的重要方式。在仔细阅读麦卡锡西部小说的基础上,本文在零视角和人物视角叙事模式下分析探讨了小说中的空间叙事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黄薇小说的主题或观点表现为民族意识、生存意识、平民意识在作品中的相互纠缠,相互渗透,确切地说,她是在新写实小说的潮流中,以民族意识作为广阔的背景,描述表现女性平民的生存意识。因而黄薇小说的表现形式,传统的叙述方式固然可见,但更多的由于先锋派影响表现为向生活原生态的还原,把人物叙述与作者叙述掺合在一起,把人物语言和转述语言掺合在一起,尤其是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使小说蒙上荒谬、怪诞和神秘的色彩。而口语入文,文野掺合的小说语言活泼跌宕,简炼的描述中常常出现黄薇式的格言。  相似文献   

11.
40年代,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出现了一批以“童年回忆”为主题的小说,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叙述模式:叙述人称为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对全知叙事视角进行了变革。双重叙事视角的使用使文本呈现复调意味,具有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燕世超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1):14-17,23
《斯人记》的叙述策略主要表现在:全知叙述与限知叙述的相互转换使叙述灵活自如,叙述者化身为作品中的人物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话语模式与对话艺术的衔接产生较强的语言张力,叙述频率与和合律的设置进一步深化了文本主题。这种叙述策略来自对前人小说和戏剧、电影艺术的借鉴,又有作者的独创和时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后中国文学中出现了一批"童年回忆"的小说,笔者名之为"拟儿童视角"小说,立足于文本的研读,探析这批小说在内容和叙事上的特征,并论述其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50年代的台湾小说,不仅在反共抗俄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边缘产生了现代主义、女性叙事、台湾乡土等小说形态,也在某种主流形态内部产生了疏离官方意识形态的小说形态,形成了多种边缘形态。小说自身发展的动态格局与僵化的政治体制及其意识形态之间的抗衡使台湾小说在政治高压的1950年代仍获得了较多的个人空间,并在1960年代迎来了台湾小说乃至中国当代小说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5.
当代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中潜藏着意识形态的规划设计。“日常生活”是理解当代小说存在形态,把握其本质内涵及其历史流变的一把钥匙。它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进入当代小说,并呈现为各自不同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6.
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是日本近代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的历史小说并没有拘泥于真实的历史故事,比起重视历史的真实来,他更重视通过历史题材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以自己的方式给这些故事注入新的生命,达到借古喻今,针砭时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古龙是写作武侠小说的一代大家。他力主创新求变,一生都在创作新派武侠小说的道路上探索实践。其作品吸收了西洋小说的形式和特点,并带有现代人文主义气息,开创了武侠小说创作的一代新潮。无论从贯穿始终的浪子情结、侠义仁爱精神,还是从写作手法、人物塑造、语言艺术、结构设置来看,都有其独到创新之处和不容忽视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小说以浓烈的悲剧意识为最大特点,她善于在悲凉的叙述中揭示人性的自私、虚伪、扭曲和变态。在平静的叙述中,她深长的叹息里透露出的是对匍匐在男权文化阴影下的传统女性的深切忧患。在缠绕不去的凄凉氛围中,塑造了男权社会中一个焦虑压抑的女性群体与一个病态的男性群体。  相似文献   

19.
潘荣才的小说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城乡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方面的发展变化,也揭示了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创作中,他注重保持和发扬民族特色,并将时代性与民族性结合起来.同时,探索使用多种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0.
从《说文》谐声字与谐声偏旁的上古语音关系入手,结合《说文》的构形系统和出土文献材料,对《说文》谐声字的声符进行考察,认为:大徐本《说文》对、磬等字声符的认识存在问题,应当根据多重材料的综合分析重新加以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