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变革呈现出一些新趋势。要全面认识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硕士的性质与类型特征,厘清分类招生的目标定位;规范和优化两类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保障考试招生的公平与效率;改革和完善硕士生培养模式,提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系统地分析和比较美日两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学位分类、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学习方式、课程计划安排、课程设置、专业与学科设置等环节的经验与做法,得出对于我国硕士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三点启示:第一,按学术导向和职业导向分类培养,将职业导向的硕士生培养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第二,加大非全日制硕士生的招生比例,并且各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层次和类型确定相适应的硕士学习方式;第三,从各环节的改革入手加强硕士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至今在实践中已呈现三种趋势:维持新课程改革现状、回归到传统教育和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是合理的选择,但需要生成学校的变革动力来创造条件,这就要求学校通过政策调整来营造良好的变革环境:通过领导转型来形成强有力的组织机构;通过教师发展来培养具有创造性和主体性的师资力量。促进新课程的“深度变革”需要:通过学习与探索来发展教育理论与变革理论;通过交往与对话来整合学校系统的变革力量;通过评估与调整来逐步完善新课程。  相似文献   

4.
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J.D.McNeil)曾经区分了五种类型的课程改革,一是“替代”,即新旧因素的替代,如新教科书代替旧的教科书;二是“交替”,变革中出现的新的材料在现行课程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以选修科目的形式成为新增内容。这两种变革只是新旧材料之间的替代或机械并和;三是“紊乱”,这种变革是破坏性的,对课程改革往往起反作用;四是“重建性变革”,这种变革导致对体系本身的修改,即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结构的改造。而是要更新课程体系,形成新的教学观,因为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是分不开的;五是“价值观变革”,它强调课程改革归根到底是一种价值变革.是与课程有关的人的价值思想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硕士生培养模式对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俄罗斯和台湾地区硕士生培养模式各具特色,通过对其硕士生培养目标与计划、入学要求与学习期限、课程设置与学业要求、导师指导方式、科研与学位论文等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有益经验。针对我国大陆硕士生培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革农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农牧渔业部教育司于1985年及1986年在硕士生入学考试中,除由国家统考政治理论、外国语外,还组织部份农业院校统考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1985年统考课程为“高等数学”和“有机化学”两门。1986年统考的基础课为“高等数学”和“有机化学”;专业基础课为“植物生理生化”、“动物生理生化”、“工程力学”,共五门课程六份试题(高等数学有不同水平的两套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进行硕士生培养改革的做法,即"以增强硕士生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强硕士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硕士生培养质量"为主旨,以"拓宽培养口径,扩大自主选择,加强实践教育,突出研究训练"为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举措包括: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增强培养的针对性;优化培养方式,提高培养效益;改革课程设置,提高课程学习的效用;调整学位论文评价取向,突出研究训练;加强教师教育,适应社会和硕士生的需求.同时说明了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13年在陆军军官学院召开的“中外陆军院校长论坛”邀请了6所外军院校和4所解放军院校的院校长就“陆军军官院校课程体系的变革与创新”进行了研讨交流。本文主要就军官培养面临的挑战与军官培养模式改革、军官学校的科学文化课程变革、军官学校的军事与体育课程变革等主要议题,梳理中外院校长所阐发的观点和各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口结构变化、高考招生及录取政策变化,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等原因,中国高职艺术设计类生源从结构、数量到特色均发生了变革,并形成文理兼招生源时代的到来,因此,要正视生源变革的差异性,通过优化教学结构、推进行动导向课程改革、加大职业指导的力度,创出中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色与品牌。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台湾师大教育学系、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华东师大教育学系的本科教学计划,本文得出的初步结论有四:一是三个计划,两大风格。台湾师大与华东师大的比较接近,而香港中文大学的大异其趣。二是培养目标,同异两存。台湾师大教育学系主要培养“教育行政人才”、“教育学术人才”与“中等学校师资”,而华东师大教育学系:本科将朝培养“学者型”教育工作者方向发展,拟试行“4 3”或“4 2”学制,即部分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三是变通招生,广开生源。相对而言,台湾师大招生的路子似乎宽广一些,招收多种保送生,还有插班生。四是紧扣目标,改革课程。台湾师大教育学系课程变化的主要趋势:拓宽文化基础,减少一般理论科目,加强专题课程。华东师大教育学系坚持“两类三块四个内涵”的课程改革方案:“两类”指“必修”与“选修”两大类,“两类”的改革策略是适当调整前者,大力发展后者。“三块”指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均由文化课程、情境课程和实践课程构成。“四个内涵”指“充实文化底蕴”、“突出理论修养”、“增强情境感悟”、“培养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