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探究了博士毕业生非学术职业选择的形成机制。通过分析1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333名博士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发现,经济压力、导师指导及就业环境是形塑博士毕业生物质偏好和职业前景认知的重要因素。经济压力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博士毕业生的非学术职业选择,而是通过影响他们的物质偏好产生间接作用;导师指导和就业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博士毕业生的非学术职业选择,还通过影响他们的物质偏好和职业前景认知对其非学术职业选择产生间接作用。男性博士毕业生承担了更多的经济压力,且这种经济压力对其物质偏好的形塑作用显著高于女性博士毕业生。导师指导对博士毕业生物质偏好及非学术职业选择的影响在30岁以下博士毕业生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东部地区就业环境对博士毕业生物质偏好和非学术职业选择的影响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可以通过鼓励博士生树立多元化的职业价值观、为他们提供结构化的职业认知渠道和有针对性的就业支持等措施,帮助博士生理性应对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2.
博士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由于个体微观层面数据的缺乏,导致对博士毕业生就业的研究并不深入,特别是缺乏对就业趋势的关注。基于2011—2015年X大学博士毕业生个体微观层面就业数据进行的量化分析发现:博士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呈现由学术领域不断向非学术领域扩散,且在学术市场上的选择不断由重点大学向非重点大学扩散;在就业地域选择上不断由“属地就业”向“非属地就业”扩散,且就业地域流动性越来越强;在出国(境)选择上不断向更多国家和地区扩散的新趋势。认为博士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的这些新趋势和新特点,要求政府、高校及个人应积极做好多元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交通大学2015—2019年博士毕业生就业相关数据,着重探究不同学科博士毕业生学术职业选择的现状与趋势,剖析职业选择变化的核心因素。分析显示,博士毕业生职业选择会受市场供需关系、职业发展意愿、不同学科特点和培养体系内容等因素影响,呈现选择多元化的趋势。建议适应时代变化逐步厘清学术职业内涵,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从精准培养、就业引导和凝聚共识等方面促进博士毕业生更理性地选择职业。  相似文献   

4.
利用已毕业博士的调查数据,探究个人特征和博士生教育经历对博士职业选择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学术职业期望、论文发表更多、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得到充足导师指导的博士更有可能选择学术职业;男性、父亲单位类型为民营、三资、私营企业、东部生源、有学术参与和非学术参与经历、论文发表更多、得到充足学校支持的博士毕业后会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此外,影响学术和非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博士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博士职业发展客观表现和主观匹配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博士毕业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生力军,也是企业研发的重要力量。基于2016年中国13所高校博士毕业生问卷调查数据,对他们到企业就业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意愿和实际比例均不高。对于理工农学科背景的博士生而言,男性和在读期间获得过专利的博士生更倾向于去企业就业。到企业就业的博士在读期间学术发表数量更低。此外,到企业就业的博士从事研发工作的比例较低。与到其他部门就业的博士相比,到企业就业的博士认为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比例显著更低。我国企业应进一步增强研发能力,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更高的薪酬待遇,吸引更多的博士到企业就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我国某“双一流”建设高校2008—2017年间共10届博士毕业生数据,检验学术劳动力市场招聘中是否存在“金本、银硕和铜博”的前置学历歧视现象。研究发现:(1)“金本”“银硕”和“铜博”并非全面反映博士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标签:仅在英文发表的期刊总影响因子的表现上,理工科专业中的“金本”和“银硕”显著高于“铜博”,在其他科研指标上并无显著差异,人文社科专业中的三类博士在各类科研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2)三者在学术职业获得上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前置学历歧视:不管是否控制在读期间的科研产出,理工科专业中“铜博”更可能获得非正式教职(博士后),人文社科专业中“金本”更可能在高水平大学获得教职。  相似文献   

7.
使用清华大学2007~2016年非定向博士毕业生的全样本数据,检验不同学科博士毕业生学术职业选择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十年内,博士毕业生累计学术职业率存在显著学科差异,由高至低分别是人文学科(79.1%)、理学(69.0%)、社会科学(59.2%)和工学(54.5%);十年内,不同学科博士毕业生选择学术职业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理学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率不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人文学科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率出现短期下降后回弹,主要表现为到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就业比率的下降;工学和社会科学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率稳中有升,前者主要体现在选择博士后和到科研院所就业比率的上升,后者主要体现在选择博士后和到高等院校就业比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发表国际期刊论文是博士生获得学术共同体承认进而获得学术职位的有效方式,也是检验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解不同群体特征的博士生国际期刊论文产出是否存在差异,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中国博士毕业生调查课题”的8207份博士毕业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从院校类型来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及中科院和社科院的博士生国际期刊论文产出要显著高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其他高校;从学科类别来看,自然科学类博士生国际期刊论文产出要显著高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博士生;从生源类型来看,男性、非普通招考以及跨学科的博士生在国际期刊论文产出方面表现更加突出;从培养过程来看,具有境外留学经历以及科研参与经历的博士生国际期刊论文产出状况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对毕业博士进行了三次职业发展调查,从博士生教育是否满足博士职业发展需求角度,调查了毕业博士的职业发展路径、就业满意度以及毕业博士对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回溯与评价。基于美国三次毕业博士职业发展调查的背景及调查结果,考察美国变革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帮助博士生做好就业准备以及提供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博士生教育三个方面,可以为我国未来博士生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分析9816份博士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发现:第一,四成以上延期毕业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得分超过了按期毕业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均值。第二,根据学位论文是否高质量可将延期毕业博士生分为两类群体,学位论文高质量的延期毕业者在学术时间投入上显著高于按期毕业者,但其就读心理压力较大。第三,学位论文高质量的延期毕业者更可能出现在一流大学、科研院所以及基础学科领域,学术志趣明确和有境外学习经历的博士生更可能成为学位论文高质量的延期毕业者。为此,培养单位应针对合理延期毕业的博士生采取更具包容性和支持性的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