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有疑阿才能引导学生去探索求新.因此,我们应该把"质疑"当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英语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以疑生趣,以疑激思,以疑获知,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新知,增强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正是以学生为根本,还课堂于学生.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学习愿望,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投入学习,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学如何打破旧模式,建立新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可先设问:“小女孩为什么在大年夜去卖火柴,而不在家里过年?她爸爸为什么要打她?”这样提出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带着这种积极的欲望参与学习,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发展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注意…  相似文献   

4.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是新课改实验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我们的先人也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问。”还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实际上,学生自行创设问题,才是学习的真正开始,才是探究的真正动机。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今天,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脑子去发问,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也是思考知识、询问知识、评判知识和创新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5.
申莉 《天津教育》2002,(3):38-39
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学习创新的主体是学生,思想精髓是自主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一、以质疑促自主,在讨论中创新“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提升和外露。1.疑点探究引创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易于遇到新困难和新问题。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探…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品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引导质疑辨析 ,培养创新思维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使学生想质疑问题意识是指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性问题。问题意识既是探究学习的起点 ,又是探究学习持续下去的主要动力 ,它能使学生从疑到无疑再到有疑 ,并如此循环往复 ,从而让学生在心智活动的方式上具有一种面向知识形成过程的特征。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郭华 《辽宁教育》2011,(5):53-53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有疑才能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问题是研究的亮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金钥匙,是创新的萌芽。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如果不会提问题,也就不可能去探究与创新。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这正如古人所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古人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无疑不进。""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知、实践、探索等活动过程中 ,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 ,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 ,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通过多种手段再现蕴含在教材中的情境 ,使学生设身处地去体验、想象和思考 ,去发现问题 ,进而提出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应是创新思维 ,而“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因此 ,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1.
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极为重要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 ,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如何运用“问题解决”法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创设情境 ,激发疑问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问的开始 ,有疑问才有问题 ,有问题才能提出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因此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知识背景中 ,敢疑敢问 ,不盲目地依赖课本现成答案 ,积极思维 ,进而发现新问题、新关系 ,提出有创新意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实施高效课堂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中设疑和释疑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设疑就是教师有目的有重点地设置疑问作为学生思维的外界动力,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激发思维的积极性,促成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只有设疑,学生才会围绕疑去思考问题.这种思维活动是...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中学语文课堂上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除疑问的过程。所以,“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我国中学语文课堂上很少看见同学们能主动举手去问,其原因有二。其一是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的过份迷信。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把教材和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视为金科玉律,学生对教师的权威性不敢怀疑和反驳。这种“唯上唯书”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式抹杀了学生的怀疑精神,使学生心中的疑团止于教师和课本的权威,是对学生创新激情和问题意识的一种扼杀。其二是  相似文献   

14.
常言说得好,"学贵有疑,有疑则思","疑乃思之源,思乃智之本"。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问题意识是思考之母,也是学习之母,还是创新之母。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有问、会问就应该把问题意识还给学生,把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5.
疑是思维的起点,是学习的开端.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成为学生思维的动力,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产生新的思考乃至发明、创造.学生必须具备质疑精神,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张小娇 《师道》2014,(5):25-26
悬念设疑在课堂教学中,“悬念设疑”又称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无法预知结果但迫切希望知道结果的情形下,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互动的结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时,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问题”,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探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发出求知欲,从而积极地探索、…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不断深入与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提出问胚、思号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学生思疑、质疑、解疑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创新总是和自主联系在一起的,就像生命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学生学习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那么.应如何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为重要。而创新精神需要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与问题情境是分不开的。另,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重机械的灌输,轻教学情境的设置;学习中问题的拥有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问题的解决主要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种“去情境”、“去问题”教学.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问题意识薄弱、难以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进而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对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租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对此进行了实验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