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家争鸣     
李秋奇 《档案天地》2013,(8):11-12,51
百家争鸣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先秦时期。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即发表意见,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解放初期,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将"百家争鸣"一词发扬光大,"双百"方针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如何打造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百舸争游、百家争鸣的现代文明体系中,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和科技等硬实力,而且取决于思想文化资源的拥有及其表达能力等软实力,其中思想文化的话语权已被广泛视为攸关文明和文化生存发展命运的核心问题.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及其在现代世界文明对话中的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中华文化在高度竞争的现代世界中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是思想大解放、文化大发展的30年。开放将中国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文化背景之中,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充裕的资源和营养。旧的思想藩篱逐步撤除,新的文化和思想全面广泛地介入人们的头脑。回顾几千年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史,毫不含糊地说,中华民族在经过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唐宋中外文化交融、清末民初新文化发展几个时期以后,又迎来了一个文化思想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李文倩 《大观周刊》2013,(8):57-57,104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大思想武器。毛泽东精辟的论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阐明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征即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毛泽东指出文化建设应该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动科学和艺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文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中国人被称为华夏子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始于最早的炎黄时代,其中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传统礼仪文化第一个繁荣时期是西周时期,传统礼仪文化形成以后又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被孔子称为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又经历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大繁荣,这一时期的学术繁荣学派林立思想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又重新构建了中华文化的骨架,其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影响最大的思想学派,他们将中国的礼仪文化又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饶虹 《大观周刊》2012,(26):17-17
一、引言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的时代,也是变革的时代,彼时百家争鸣,诸子论道,思想文化发展繁盛。经过历史的实践,最终证明,法家崇尚的法治思想最具社会实践效应。今天笔者将在这里浅谈一下历史上极富盛名的齐国贤相管仲的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7.
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九届表彰会议2003年12月18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会上强调,广大理论出版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用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思想,在云里     
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过这样的话:要解决人类的终极问韪需要到东方汲取孔子的智慧.中国作为文化大国一直在世界文明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曾经绚烂夺目,赢得世界人民的广泛尊崇.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在全球排位上的跃升,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文化发展握到了国家层面,思想界空前活跃.人们期待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景出现.笔者尝试呈现这样一幅云蒸霞蔚的图画,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思想,在云里.  相似文献   

9.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出版工作者在处理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稿件时,应坚持()方针。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质量第一C.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2.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A.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C.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D.传播和积累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3.关于书名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与之类似,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化的根基.五四时期适逢近代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关键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日渐觉醒,缜密思考中华民族在世界激烈竞争中如何正确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正是在如此的社会背景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而其中有识之士对西方文学翻译的努力和尝试可谓功不可没,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  相似文献   

11.
墨家思想源于我国先秦的战国时代,是百家争鸣时期的重要思想代表,墨家哲学体系中兼爱观成为其代表性理论内容.主要不能够有害人的想法以及行为,应该尽力去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12.
侯巍  韩小斌 《大观周刊》2013,(10):151-151
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认同感等原因,很多地域背景与民族文化不同的大学生在大学中的表现各异,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也产生了很多的矛盾与误解,如何才能让不同地域背景及文化理念不同的大学生和平相处,共同进步,加强思想上的融合,情感上的交流,从而达到大学中真正的“百家争鸣”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如何打造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百舸争游、百家争鸣的现代文明体系中,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和科技等硬实力,而且取决于思想文化资源的拥有及其表达能力等软实力,其中思想文化的话语权已被广泛视为攸关文明和文化生存发展命运的核心问题。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及其在现代世界文明对话中的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中华文化在高度竞争的现代世界中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建 《兰台世界》2013,(11):135-136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达到了先秦法家思想理论的最高峰,对秦以后的各个王朝的统治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方针.图书馆(学)界贯彻执行这个方针,不仅推动了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促进了图书馆学向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在战乱结束的同时也带来了百家争鸣时代学术繁盛景象的结束.为了便于对这一庞大帝国进行统治,秦始皇一方面推行整齐划一的政治与文化政策,特别是文字的统一为以后出版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又着力推行法家的治国思想,禁绝诗书,以吏为师,对出版、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总之,针对这样一个破坏与建设并存的时代,有专家认为,对所谓的"焚书坑儒"事件也应该重新认识,这纯粹是一个政治思想上冲突的表现,将"焚书"和"坑儒"事件合并,容易使人迷失当时的真相.  相似文献   

17.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战国时期闻名列国的文化教育中心.  相似文献   

18.
李彦  李银平 《编辑学报》2004,16(2):93-94
<吴医汇讲>是我国最早的中医期刊.其编者唐大烈被认为是中医期刊编辑第一家.提倡百家争鸣,讲求学术质量是他的编辑思想.所制定的编排体例规范,成为祖国医学早期的期刊出版的范型.故探究其编辑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编辑学报》2012,24(4):410-F0004
1 宗旨《编辑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宗旨为:坚持邓小平理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报道国内外有关科技出版物特别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促进科技编辑学、科技期刊学研究,提高我国科技出版物的质量,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文化强国服务。  相似文献   

20.
《编辑学报》2012,24(3):308-F0004
1宗旨《编辑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宗旨为:坚持邓小平理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报道国内外有关科技出版物特别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促进科技编辑学、科技期刊学研究,提高我国科技出版物的质量,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文化强国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