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莉  张丽萍 《东南传播》2012,(7):119-121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于2012年5月14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后,立即引发了收视狂潮,并且一夜走红,各类有关于此节目的话题讨论也成为媒体的焦点,鉴于这部纪录片的成功,本文就它的成功原因做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梦想合唱团》是个人梦想与集体荣誉高度统一的公益励志节目。明星回家组建合唱团,为家乡赢取公益梦想。这是集体的梦想,奉献的梦想,公益的梦想,全社会的梦想。一、"纪实与娱乐的融合"——综合频道的年度巨献《梦想合唱团》是央视综合频道发挥第一媒体平台作用,以全新节目形态,全力打造的年度大型电视活动。节目已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在央视  相似文献   

3.
2012年,在全社会范围内来看,纪录片从"冷话题"再度变热,一系列积极向好的现象,共同构筑起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全新图景。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需要冷静思考,看清当下发展的真实状况。一、主流电视媒体领域呈现多层级传播格局2012年,中国纪录片以播出平台为突破口,通过新平台新时段的纪录片播出,形成了多层级的传播格局。具体来看,央视综合频道开辟黄金时段播出纪录片,不  相似文献   

4.
在中意建交50周年之际,央视科教频道倾力打造出百集4K高清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对比丝绸之路东西两端文明,引发海内外收视热潮。此次纪录片摄制吸纳了中意两国强大的制作团队,并在两国多个头部视听媒体平台同步播出。该片通过五大主题,以"双城记"式的平行视角,精良的画面制作、诗意的独白解说,深入洞察不同文明间的交流、碰撞,激发了两国观众深切的文化共鸣。此次拍摄也是促进中意两国长期对话、交往,增进相互了解的一次重要契机。本文就央视科教频道4K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的拍摄和传播技巧进行剖析,分析纪录片国际化视野传播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邵成武 《视听界》2006,(5):82-84
今年6月5日,央视新闻频道进行了开播以来的第四次改版,以创新的节目形态和频道形象加强早、晚间时段和周末节目的竞争力。围绕重新打造早间优势时段、整合频道资源的要求,综合性资讯节目《朝闻天下》应运而生,每天早上6点,在朦胧的晨曦中和观众一道迎接新的一天。80年代中后期,一些地方台开始尝试在早间开办新闻节目,星星之火并未成燎原之势。直到1993年央视《东方时空》的开播,一个汇集多个板块、播报形式灵活多样的新闻栏目“成功地把中国电视观众在第一时间唤醒,在早餐的时候打开电视机”。《东方时空》虽在早间时段播出,但并不具备严格…  相似文献   

6.
钱蔚  张敏 《新闻传播》2010,(1):89-89
《早安哈尔滨》是哈尔滨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第一档自办节目,每天早晨6:30-7:30播出,在这个时段播出新闻的有央视新闻频道、央视综合频道、央视六套和黑龙江卫视、影视频道等十来个频道,竞争可谓激烈。  相似文献   

7.
“泛娱乐化”已经不再是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来的一个耸人听闻的空洞概念。而是目前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盛行的一种形态。其中.电视媒体以其强大的娱乐功能成了泛娱乐化现象的最佳载体。2012年8月27日,由央视综合频道与唯众传媒联合制作。被称作“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的电视栏目《开讲啦》横空出世,节目一经播出就创下央视综合频道跨零点时段最高收视,被舆论赞为“一股吹过荧屏的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8.
《汉书》有云:"民以食为天"。的确,人,自打降生,便与吃难舍难离,不分国界、不分阶层、不分民族、不分年龄。贫困年代,吃饭只是为了温饱;富足年代,吃饭还是为了享受。正因为如此,有关美食的话题,永远高热度,有关美食的研究,永远无止境。不久前,央视一套在晚间节目时段,播出了7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然而,引发观众热捧的,不是高清技术,而是节目内容。美食:并不只是"吃"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9.
张建宁 《视听界》2009,(5):102-102
当前国内纪录片的生产播出,仍然没有走出投入少、收视率低、播出时段差的低迷状态。纪录片收视率普遍很低;除了央视、上海台等专门的频道以外,纪录片的播出在各地电视台普遍被安排在晚间很晚的时段,或者仅在白天播出;各地电视台从事纪录片创作的人员很少或没有。  相似文献   

10.
郑太昆 《传媒》2021,(4):67-68
由央视综艺频道与喜马拉雅APP联手打造的沉浸式文化分享节目《一堂好课》已在全国多个电视媒体及网络平台正式上线.节目开播至今,在抖音、微博、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等平台引发了强烈反响,吸引了大批"90后""00后"互联网用户观看与评论,成为文化分享类节目中的"行业标杆".本文结合《一堂好课》的节目内容、创作方式以及传播路径,分析电视媒体在制作沉浸式文化节目方面的职责使命与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1.
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拉开了国内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序幕。从此,国内各电视媒体纷纷把眼光投向早间,对早间新闻资源和本时段观众展开了激烈争夺。从中央各频道到省台,甚至不少市级台都开办了早间新闻栏目。例如央视综合频道的《新闻早8点》、经济频道的《第一时间》、北京电视台的《北京  相似文献   

12.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20,(12):2-3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系列纪录片《战"疫"》最近,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系列纪录片《战"疫"》,全片分为5集:《鼠疫斗士伍连德》《灭天花》《抗疟疾》《围歼血吸虫》《消灭脊髓灰质炎》,展现中国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的成绩,体现中国医务人员的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纪录片正处在转型与复兴的关键时刻,央视纪录片频道于2012年3月5日与民间机构合作的"活力中国"项目推出首批成果,14部民营机构制作的纪录片登上央视荧屏,其选题均着眼于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是央视首次面向社会民营机构招标制作纪录片,目的在于"凝聚一批社会制作机构,产生一批高质量的社会现实类纪录片选题,创新一批纪录片节目形态"①。"活力中国"项目不仅意味着央视纪录片创作向产业化发展迈出一大步,也深刻影响到当前我国纪录片的整体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14.
一淼 《传媒》2014,(11):74-75
正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灿星制作联合打造的、凝聚平凡中国人梦想与情怀的大型励志公益类真人秀节目《出彩中国人》,自2月9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周末黄金档时段播出以来,连续4期收视率超过2%,位居全国同时段综艺节目首位。作为央视马年新推出的大型真人秀,《出彩中国人》节目在全国范围招揽寻觅各行各业的劳动能手和行业标兵,群艺文化中的佼佼者,社区和企业文化中的优秀节目,以及拥有才艺、技艺或是特殊技能的人们,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精彩,同时提供了一个让具有杰出才华和技艺的中国人能展示自己  相似文献   

15.
万莹 《声屏世界》2014,(12):28-30
<正>由央视综合频道与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的前两季在央视综合频道深夜跨零点时段拿下了最高0.47%的收视率,创造了这一时段的最高收视纪录。笔者认为成功的一大主因是一种的成功运作模式:精英文化大众化传播。《开讲啦》运作模式分析:精英文化大众化在中国,精英文化一直是"经典"  相似文献   

16.
范星 《视听界》2011,(1):67-68
在经历了20世纪末的短暂繁荣之后,电视纪录片并没有按照节目化、栏目化和频道化的线性规律顺利发展,而是出现了一定的回退。目前,电视纪录片的栏目化已经难成气候,体育纪录片境况更加艰难,除了央视《体育人间》的坚挺,其他地面体育频道很难有常态纪录片栏目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21,(4):2-3
8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播出2月18日至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8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在央视综合频道、农业农村频道首播。该片以政论和纪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诠释“中国脱贫攻坚战是如何打赢的”这一主题。系列节目《寻找古老的中国》播出2月13日起,央视科教频道《考古公开课》栏目特别制作的系列节目《寻找古老的中国》开播。节目以展示我国近年来取得重大成果的考古项目为主要目的,聚焦国家文物局推出的“考古中国”重大研究工程。  相似文献   

18.
<正>总局加强上星综合频道管理:坚持新闻立台以央视为标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发布《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提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牢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要坚持新闻综合频道的定位,坚持新闻立台的方针;地方上星综合频道的节目要坚持高标准,要以中央电视台的  相似文献   

19.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20,(6):2-3
央视纪录频道连续播出《武汉:我的战“疫”日记》2月3日起,央视纪录频道连续播出融媒体短视频《武汉:我的战“疫”日记》,为观众呈现真实的“武汉时刻”,每集5分钟,将镜头对准身边的普通人。此节目由传统媒体与快手、二更、VUE等短视频平台深度合作,向有潜力的视频作者定向邀约,专门定制。  相似文献   

20.
2019年10月13日,央视制作的《故事里的中国》第一季播出后即在社交媒体平台引发热议.2020年10月2日起,《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登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相比过去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该节目在表现形式、故事讲述方式和中国精神传递方式等方面都有所创新.本文在发展传播学的视角下,以《故事里的中国》为例,深入探究其创新之处,以期对其他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