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谦  王丹 《档案时空》2018,(3):13-14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资产阶级实业家.他把实业和教育作为国家“富强之大本”.为了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和其他企业,又用工厂的利润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民立师范学校.1903年,张謇到日本考察实业和教育,通过参观日本的博览会和博物馆,受到很大的启发,回国后便竭力倡议创办博物馆.1905年,张謇上书清朝政府学部和张之洞,建议在北京创建合图书馆与博物馆为一体的“帝室博览馆”.然而清政府却对他的上书不予理睬,最后他只好自己在家乡南通创办了一座博物苑.  相似文献   

2.
王斌 《湖北档案》2022,(2):56-59
<正>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1909年,任江苏谘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1913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袁世凯称帝后,张謇辞官回乡,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等一批企业,倡导实业救国,新办新式学校,称实业、教育为“富强之大本”。同时,他还兴办了大量慈善及公益文化事业。张謇通过与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接触,由“睁眼看世界”走向“放眼学世界”。他的国外朋友圈包括外国使节、商人、传教士、教育家、  相似文献   

3.
在南通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清末教育家、实业家张謇认为‘地方不可无女学”,因此在创办通州师范学校后,于1905年2月又同张警等捐资筹办了通州公立女子学校,后习称南通女师范校。  相似文献   

4.
张謇是影响南通近代建筑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人物。南通近代建筑的大规模出现直接建立在以张謇为核心的士绅精英群体成功经营实业及社会事业的基础之上。张謇"通官商之邮"的身份及其特殊的建筑旨趣是南通近代建筑广泛兴起及具有中西合璧形态特征的源发动力。  相似文献   

5.
张謇南通慈善事业的鼎盛期是在1912年至1920年之间。其开端始于1912年张謇与李提摩太的会谈。鼎盛期里,张謇创办了养老院、贫民工厂、医院、盲哑学校、残废院等南通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江苏的一隅,有一座千年古城,万里长江从这里奔向大海;苍茫大海,在这里拥抱长江。江流海潮,冲击出一片神奇的土地;江风海韵,孕育了近代南通的奠基者———张謇。是他,将滨江临海的南通建设成一个“新世界的雏形”,“中国一个理想的文化城市”。值此张謇诞辰150周年之际,我们专门走访了年届七旬的曹云泉老人,他凭着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一腔热爱,对张謇精神的无限景仰,5年间,他的足迹遍及张謇事业开创地,深入实地考察,摄下了3000余幅照片,发表了逾10万字的文章。1956年南通农校农学专业毕业的曹云泉,一直耕耘在农业战线。由于长期在苏北盐城…  相似文献   

7.
久所共知,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是“父实业”的开篇之作,在中国近代纺织业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为规划建设“中国近代第一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生纱厂创办后首先面临解决原料问题广泛动员城郊农民种植棉花仍不能满足工厂生产需要,张謇把眼光投向了海安东北部的围垦区《海安县志》有这样一段明确的记载:“民国初年,南通实业家张謇在李堡、角斜地区创办大赉公司,从启东、海门等地招雇农业工人在腰灶河以东至角斜场一带,开垦荒地,种植棉花,为大生纱厂提供原料……”  相似文献   

8.
张謇和南通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作为教育家,认为教育不仅仅要办学堂,还要有图书馆、博物馆作为学校的后盾.他提出了完整的图书馆建设思想,两次向清政府上书,建议在全国范围设立公共图书馆.他创办的我国第一座博物馆包含有图书馆的内容,创办的南通图书馆是我国早期公共图书馆之一.他的图书馆理论和实践,对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9.
清末状元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在新闻报业、图书出版业方面也做出了卓越贡献,并与马相伯、于右任、史量才等名家私交甚笃。与新闻出版业的渊源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生于今江苏省南通海门常乐镇。他主张“实业救国”,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  相似文献   

10.
《世界召唤》(World Call)是美国基督会(Disciples of Christ) 1919年创办的月刊,主要登载基督会成员在世界各地传教的情况以及见闻,1973年终刊.《世界召唤》在1919-1927年间,刊登有关南通的文章一共21篇,其中直接论及张謇的有6篇文章以及3张图片,是研究张謇的基督教观和近代南通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张謇虽然不是基督徒,但他对基督教抱有欣赏态度,鼓励美国基督会在南通发展社会事业.这些史料,清晰地展示了张謇在发展南通社会事业的过程中,海纳百川、虚心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胸怀.  相似文献   

11.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殿试状元。甲午战败时,主张兴办实业及革新教育。民国建立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等要职。张謇四岁时随舅舅进城到城隍庙玩。舅舅教他见了城隍爷要跪拜,但他进庙到神座前准备下跪时,神像突然倒了下来,把他吓一大跳。此事传开后,大家都说张謇定非凡人,因为连城隍爷都不敢受他拜。张謇从小抱负不凡,读私塾时,老师出上联"月沉水底",他对以"日悬天上"。又一次,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张謇在水利教育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于1906年和1908年在通州师范学校附设测绘科和土木工科,1915年3月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15年8月制定《河海工程测绘养成所章程》。张謇兴办水利教育的活动,有力促进了我国近代水利科学的发展,为我国近代水利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后期,狄考文在登州创办登州文会馆和博物馆,教授博物馆学课程,为我国早期教会博物馆以及高等教育学校最早开设的博物馆学课程。张謇在登州文会馆和博物馆观摩、学习,熟悉并掌握博物馆知识,为1905年在南通创办中国人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打下了知识基础,开启中国博物馆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陈卫平 《博物馆研究》2006,(3):10-13,59
本文分析了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的实践和他关于博物馆的一系列论述,指出在博物馆融合科学与人文,有利于全面发展博物馆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本文还简述了南通博物苑近年来探求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大力推进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刘海林 《兰台世界》2014,(7):138-139
张謇是清朝末期的状元,并走上了办厂兴学的道路,他从"教育兴国"的思路出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实业及教育实业。在近代中国,尚无一人创办过如此数量众多、门类齐全的职业学校,张謇堪称中国职业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6.
南通博物苑由张謇先生手创于光绪三十—年,他在日记中记有:“十一月,因公共植物园营博物苑”。今天,南通博物苑已走过了百年历程,历经沧桑和发展,苑内现有古树名木十七棵,其中国家—级古树名木—棵、二级古树名木十六棵。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帝国主义以传教和科研为名在中国建立了一批博物馆,对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殖民机构的局限性,无法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1905年,光绪恩科状元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开启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新纪元。南通博物苑的教育活动践行张謇"设苑为教育"的爱国思想,以超越时代的先进理念,在抵御外来文化侵略、促进地域文化水平的提升、推动社会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謇是清朝末期的状元,并走上了办厂兴学的道路,他从"教育兴国"的思路出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实业及教育实业。在近代中国,尚无一人创办过如此数量众多、门类齐全的职业学校,张謇堪称中国职业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9.
1923年4月28日的《密勒氏评论报》,刊登了《中国实业之进步观——无锡县》一文.[1]文章开头提到:"南通州为中国模范城,为实业繁盛之区,前篇已详论之.而无锡则为先进之城,且实业较他处更为繁盛,城中工厂烟囱林立,故有烟囱城之称.扬子江下游各区域除上海外,当推无锡为实业最繁盛之区."近代无锡和南通的崛起,分别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和张謇有密切的联系.荣氏兄弟和张謇之间的关系,早年就有人提及.1929年编印的《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卅周年纪念册》的十一篇序言,有两篇提到了这一点.虞洽卿认为:"吾国之以实业名家者,南通张氏外,端推无锡荣氏."[2]裘科桴列数荣宗敬兴办的企业后,感慨道:"吾国自有史以来五千余年,工业生产之量未有若斯之伟大者也.同时南通张氏亦复名闻中外,与荣氏相颉颃之."[3]荣氏兄弟与张謇事业的起步,都与上海有渊源.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双方相互有所启迪和帮助,一度曾在吴淞合作兴办实业.在地方自治方面,张謇对于南通的贡献影响了荣氏兄弟.  相似文献   

20.
1918-1924年,中国国内处于军阀混战之中.张謇出于多重考虑,对时局高度关注,发表过各种看法和主张.每当战争前后,张謇便开展以“和平”为主旨的劝说和呼吁活动.张謇在开展和平活动中有着多重身份.作为士大夫,张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忧国忧民情怀;作为商人,张謇致力于维护商业发展所需的稳定社会秩序;作为个人,张謇力图保卫南通地方的自治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