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史籍中的纷歧记载与当前的不同看法关于李自成农民军于崇祯十三年(一六四○)何月突入河南的问题,在清代有关的诸史籍中,往往根据传闻或推测从事,因而记述纷纭,莫衷一是。一说李自成军于崇祯十三年九月间进入河南。此说在清代官私诸史册中最为盛行。顺治十五年刊印的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十二年(按当为十三年)九月,秦兵大破李自成于函谷……自成窜汉南,秦兵蹙之于北,左良玉扼武关以南。自成穷蹙  相似文献   

2.
襄城战役是李自成农民军几个著名战役之一,它继项城战役之后“再破秦师,获马二万,降秦兵数万,威震河、洛。”(《明史纪事本末·李自成之乱》)但是,诸有关史籍中对于襄城战役日期的记载很不一致。大致上有两种不同说法:一为崇祯十四年十一月说;一为崇祯十五年二月说。现将有关记载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崇祯十三年李自成农民军在河南究竟攻克了哪些县城?有的说攻克了宜阳、永宁(今河南洛宁)、偃师等地;有的说攻克了河南西部宜阳、永宁、新安、渑池、偃师、嵩县、登封等十多座县城。第一种说法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明史·李自成传》:“(李自成)遂自南阳出,攻宜阳,杀知县唐启泰。攻永宁,杀知县武大烈,戕万安王采(?)。攻偃师,知县徐日泰骂贼死。时十三年十二月也”。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1981年第6期刊登李光壁遗作《明末农民战争由防卫转入进攻的一次军事会议——永宁大会》。该文称:永宁会议召开的地点在河南永宁(今河南洛宁县);时间在崇祯十四年五月;出席会议的农民军领袖除李自成、张献忠外,还有老回回、革里眼,左金王;会议主要是决定张献忠、李  相似文献   

5.
旧版的高级中学《中国古代史》课文“明末农民战争”一节第200页 ,印有两枚农民政权发行的钱币 :一枚“永昌通宝” ,一枚“大顺通宝”。见附图 :大顺政权货币大西政权货币在教学过程中 ,不少学生对教材附图中注解这两枚钱币的归属感到困惑。其主要是源于教材中的两段话 :“1643年 ,李自成占领西安。第二年初 ,农民军建立政权 ,国号大顺。”“张献忠的农民军长期在长江中游作战 ,后来占领成都 ,建立了大西政权。”然而 ,从教材附图中 ,学生感到难解的是 :李自成分明建立的是大顺政权 ,而“大顺通宝”却是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货币。这…  相似文献   

6.
袁时中是明末农民战争后期起自河南地区的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崇祯十五年(1642年)三月初,与李自成起义军合营,共同对敌作战,给与了明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但到翌年(1643年)五月间,两部农民军发生冲突,结果袁时中被杀,他的所部也併附于自成。什么是引起这次併杀事件的原因呢?这次併杀事件又属于什么性质呢?王兴亚同志在《李自成与袁时中的关系问题》(载《历史教  相似文献   

7.
1980年初版(内部发行)的《青海历史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中第五个二节《明末农民起义军进入西宁》有如下权述: 崇祯十年冬,李自成进入川北,碾伯(今青海乐都)黄澄、西宁镇海堡人马安邦先后聚众反明,响应农民军。 这里纪事简陋,原委不具,且响应农民军的说法似有拔高之嫌。参阅芈一之、魏明章两先生  相似文献   

8.
“明末农民战争”一节,关于李自成攻占西安的时间,课本导言为1644年(第197页),正文为1643年(第200页)。笔者认为1643年正确。《明史·李自成传》载:“崇正十六年冬十月,自成陷潼关,遂连破华阴、渭南、临潼,旋占西安”。《辞海》“崇祯年号”条为:1628~1644。可知崇祯十六年为1643年。按常识,旧史书记载时间皆用旧历,此“十月”即为旧历。换算成公历为1643年11月左右,绝无可能为1644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应为1643年$陕西省千阳中学@王建军$甘肃省渭源县第一中学@张兆明  相似文献   

9.
公元一六四四年,在我国历史上也可算是风云多变、惊心动魄的一年。正月,明末农民军最杰出的领袖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李自成改称“大顺王”,建元“永昌”。它的建立,预示着明王朝末日的到来。二月,农民军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捣北京。三月十九日凌晨,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走投无路,终于在煤山自缢而死。中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统治中国人民达二百七十六年之久的朱明王朝从此覆亡了。中国历史又处  相似文献   

10.
《柳敬亭传》第四节开头“亡何国变,宁南死”这句话中的“国变”,课文注释为“明朝覆灭”。我认为,这里的“国变”应指南明政权中福王小朝廷的覆灭。史实告诉我们,1644年3月,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城,崇祯自缢于煤山(景山)寿皇亭,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 14 3页 :“192 7年春 ,北伐军沿长江东下 ,占领南京 ,进驻上海。”而第 14 2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却标明沿长江东下的北伐军仅占领了南京 ,并未继续东下进驻上海。进驻上海的是由南向北的闽浙方面的北伐军。王桧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史》(上册 )第 181页载 :“192 7年初 ,北伐军继续分三路进军。东路军以何应钦为总指挥 ,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 (主力为第一军 )由赣东及闽北入浙 ,直逼杭州、上海。”“东路军于 2月18日攻克杭州 ,3月中旬抵达上海郊区 ,3月 2 2日 ,上海工人经第三次武装起义后占领上海。”“北…  相似文献   

12.
《虎吼雷鸣马萧萧》(高中语文第三册),选自姚雪垠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中的最后一节.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春天,李自成领导农民军取得了商洛山保卫战的胜利之后,乘虚从陕西武关突围,把队伍带到湖北兴山一带,准备与张献忠部会师,共御官军。不料张献忠在其义子张可旺和军师徐以显的煽动下,决定趁此机会将李自成部吃  相似文献   

13.
最近,姚雪垠同志在《历史研究》第五期上发表了《李自成自何处入豫?》一文,文章的主要论点有三个:一、李自成起义军进入河南以前息马于郧阳深山之中;二、李自成起义军是从郧阳均县之间的“小路”入豫的;三、进入河南的时间是崇祯十三年十一月中旬。对这三个论点我都有不同看法。现将个人一孔之见写出来,同姚雪垠同志商榷,并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4.
岳麓版《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1页有这样的表述:“1929年。时任关东军参谋的石原莞尔起草了《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的文件,与九一八事变的另一个策划者、关东军作战主任板垣征四郎多次对东北各地进行战略侦察,研究制定侵略方案,实施武力占领东北的部署。”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李自成》是因为与共和国以革命战争建国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同构性"而成为"正典"的话,那么《崇祯十六年》则是从竞相以帝王将相作为叙事主人公的当下历史小说写作的重围之中破门而出,向共和国历史小说"正典"的回归。这种回归不仅仅只限于小说主人公是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表现题材是农民军的艰难战斗历程,而且更是思想意识、人文诉求的回归,简单地说,即是在史识方面独标一格,是对当下历史小说写作的一次艰难的整体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课本第 182~ 183页 :《清军入关和农民军的失败》一目下 ,有两幅图片。其中 ,在“大顺通宝”图片下注 :“大西政权使用的铜钱大顺通宝。”这样的安排和这样的文字解释 ,使部分教师产生误解。其一 ,认为这是张献忠“大西”政权使用过的 ,但却是李自成“大顺”政权铸造。其二 ,干脆认为课本注解错了 ,应改为“大顺政权使用的铜钱大顺通宝”。因为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第 2 5 9页上明明写着 :“结合讲解 ,可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图画《湖北九宫山李自成陵墓》和《大顺政权使用的铜钱大顺通宝》。”实际上 ,这里的“大顺”当然是年号…  相似文献   

17.
师:同学们都去过景山公园,是否知道景山公园有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生:一棵歪脖子树,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就在这棵树上上吊自杀。原来的那棵树早死了,现在原地的树是后来栽的。师:崇祯皇帝为什么要寻短自杀? 生: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到了北京。师:李自成的农民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为什么能攻入北京?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一段历史:明末农民战争。(板书) 从上节课我们知道,明朝中后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生:资本主义萌芽。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材1978年版《中国历史》第二册将澶渊之盟年代定为1004年;1987年版改为1005年。1987年版《中国历史》第一册叙述唐末农民起义时说:“880年,起义军占领洛阳……第二年初,起义军开进长安,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齐”(第144页)。高中《中国古  相似文献   

19.
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推翻明王朝之前,曾在河南地区取得巨大的胜利。现在来探究有关这一胜利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两点意义:其一,李自成起义军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10月占领西安,次年2月初渡河东下,夺取北京。一路势如破竹,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就于3月19日攻占了明帝国的统治中心——北京,颠覆了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残暴统治。猛然看来,这样巨大的胜利似乎得来甚易;其实,这次胜利只是明末农民起义军反明斗争整个过程的一部分,在这以前,起义军曾和  相似文献   

20.
1644年的鼠疫     
1644年,一年之内,紫禁城的龙椅上坐过崇祯、李白成、顺治三个皇帝,其中李自成坐的时间最短。以往认为农民军入城后迅速腐化,导致失败。历史真是这样简单吗?农民军的攻坚能力极差,北京城墙高大而坚固,有十几万军队把守,为何李自成能轻而易举地进入北京?41天后,农民军不仅在山海关大败而归,也不能固守北京城,南撤后连战连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