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哲学家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仰望: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二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律令。作为一个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群体——教师,更应该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投身教育教学的变革实践,释放向善、向上、向前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2.
向善教育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和报国之志,使他们拥有正直善良的品德、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同时,向善教育又应该是善意的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成功和快乐,使学生通过学习成长为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向善教育,这是教育的职责也是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向善教育素材,只要教师深入挖掘并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对人来说,能否具有向善、行善、扬善的人性,直接关系着他的理想定位、社会价值、人生走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最低标准和终极目标,就应该是培养人具有健全的人性,使人向善。然而,近一段时期接连发生的数起颇具典型性的新闻事件,却以不容辩驳的事实告诉人们:人性教育依然严重缺失,应该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而深切的关注。虐杀乞丐:谁让他们如此残忍2003年5月6日晚,陕西省洋县郊区42岁的女乞丐李文兰在寻亲途中,因饥饿难耐,向城固县二里镇中学3名在烧烤店内过生日的学生乞讨。没想到,李文兰不但没被…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作为具有历史理性求真、人文关怀向善、艺术形式尚美等特质的文学,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功能,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在起点,还是在终极意义上,教育总应该是引导人向善(good)和向聪明(smart)方向发展的活动。我们把人的这种向善的、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过程称之为“人的发展”,把能引起或导致儿童这种发展的一切活动和过程称之为“教育”。 怀特海在抨击当时英国教育制度时说,“由于对人类心理的可悲的无知,有些教育制度就用它自己所造成的无活力的概念重新把人类束缚住了”。对于  相似文献   

6.
李巧玲校长为孙吴二中设计的教育理念是"打造向善教育、培育善秀少年"。随着这一教育理念的实施,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向善社团活动,把存善心、行善举、有善为的多项实践活动医落到实处。仅仅一年多,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次次的教师大会,李校长的讲话给予我们心灵的震撼。"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一生从善如流,那便是我们向善教育的最好归宿。我以向善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班级的学生开始了转变。  相似文献   

7.
<正>人文教育教人向善。人文素养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被定义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公民教育"或"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课堂的"灵魂"。基于此,中学历史人文素养教育只有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才能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价值引领的必要性社会呼唤人文素养教育。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把实现人文教育的价值回归作为重要目标,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古老的惩罚理论,报应论在教育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报应论倡导的惩戒观实质上是一种以报还报的观念,这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惩戒应该是进行道德交流的手段,用来促进学生的向善发展。在教育实践中,实施教育惩戒应该注意惩罚者的以身作则、善言善行;提高受惩罚者的道德认识;遵循受惩罚者的道德发展规律;惩戒要适度,必须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思想教育是历史教育承载的一项重要功能。我们的历史教育是向善的,教人原谅,教人宽容,教人善待别人,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历史教育、思想教育的全部。因为,这个世界并不全是美好,还有丑恶,我们在教学生向善的时候,还要教他们辨别丑恶,教他们与丑恶斗争。不久前,看了冯小宁执导的电影《紫日》,没看完,只看了其中的一段。影片的男主人公是抗战时期的一个普通农民,母亲被日本士兵杀了,他被日本人强迫做劳工,后来逃了出来,遇上了一个苏联红军女战士,并俘虏了一个日本女学生。影片就以三个人在远东亚寒带森林里的跋涉作为叙事背景。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时期、也是认识社会、形成世界观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思想活跃,对社会充满好奇,同时也因为缺少经验,判断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打造"向善教育"培养"善秀少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要加强管理,并且进行疏导和教育,现将我的点滴体会介绍一下一、让自信点燃学生激情自信是成功的源泉,自信是一种向上、向善的动力。那  相似文献   

11.
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高效的,更应该是长效的。 一、教育本该注重长效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陶冶人、引人向善的活动。它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成为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英国教育家怀特海也说:“教育所要传授的是对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条理的一种深刻的认识.以及一种特殊的知识。这种知识与知识掌握者的生活有着特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编辑手记     
良心是什么,良心是否可教?良心是人在道德上的向善意识,体现着人的道德理想,良心不是先天固定的,良心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良心是可教的。良心可教的“教”主要是指通过有目的施加影响来促进良心发展的过程,所有的社会生活领域都构成了良心教育的时空。良心,作为人类生活基本伦理理念应该得到教育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教育仁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也是教师个体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好德性。教育仁爱德性包括义务的德性和美德的德性,作为教师义务的教育仁爱赋予全体学生被爱的权利,作为教师美德的教育仁爱要求教师真诚善待所有学生,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实践统一。其伦理价值体现为有益于彰显教育的人文精神,有益于实施情感教育,有益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涵养教师仁爱德性应秉持教育生活理念,将社会培育与个体修炼结合起来,既发挥社会在教师德性塑造中的价值主导作用,又充分激发教师个体向善而行的道德愿望,在不懈追求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4.
学校文化是学校思想的灵魂,文化立校是时代的选择。我校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秉持理念先导、内化为思、外化为物、具化为制、显化为行的原则,全力打造向善教育,培养善秀少年,建设向善校园。一、内化为思,凝化成理,定位向善教育内涵(一)理念引领我校坚持"为育人而教书"的真谛,通过总结、反思、提炼和升华,凝成符合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打造向善教育,培养善秀少年",明确提出"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有担当  相似文献   

15.
<正>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美,是人追求的最高境界,美的本质等于生命的本质。一个真正的人,应是求真、向善、唯美的君子,这也正是教育应当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把林州市第三小学建设成为一所尚美的学校,欲美求真,欲美向善,就是我们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从读书开始如何做才能让"求美"的愿望真正落地?就在  相似文献   

16.
信念是认知、情感与意志的统一体,稳定性、执著性、多样性和亲和性是其主要的特征。教育是一种价值活动,教育信念的核心在于教育的方向。教育信念的确立来源于个人全部的生活经验和对教育问题透彻的学理分析。现代教育信念确立的基石是对现代理想社会的构想和人性向善的价值预设。  相似文献   

17.
倡廉反腐与建设有道德感的大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能不能管好财务和实现招生的“阳光工程”,是对高校执政能力的检验:对确保资金安全和“小金库”的危害性要引起高度重视;招生中放弃原则搞“点招”得不偿失。大学应该是社会良知的灯塔,时代需要我们建设有道德感的大学,大学人都应有一颗向善的心;反腐倡廉教育在大学的提出值得深思,甚至是羞愧的,对考试作弊没有羞耻之心更是可悲。  相似文献   

18.
杜威的启示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部内容博大的书,在这部著作中杜威以哲学家俯瞰社会的眼光,从历史、社会和哲学三个方面多角度地对他理想中的民主主义社会的教育做出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在杜威的眼里,有了教育(这里的教育是指民主主义社会里的教育),社会就没有了冲突和矛盾,人类将在一个平等的社会里安居乐业,为了永远的乐园而和平向善。杜威的理想固然是又一个乌托邦,但他所阐明的朝着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教育,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把人的“向善性”学说引入《品德与社会》课堂,用现代教育理论加以过滤,使之成为一眼活的源泉,是《品德与社会》教学走多元化之路的有益尝试。人具有“向善性”是一种道德的预设。德育就是要凭借激活、唤醒等方式来发掘、弘扬人的潜能中积极的、美好的、建设性的“善念”与“善端”,注重学生主体的自觉和内在动能的挖掘,反对强制、管压和灌输,提倡尊重、信任与感化。主要是通过“参与”、“调查”、“实验”、“讨论”、“服务”、“辨别”、“创造”等多种途径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向善”的过程,最终生成“道德之花”。实践“向善性…  相似文献   

20.
"有教无类"是两千多年前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意思是实施教育,要不分等级、种类,不分贵贱、贫富。他认为,既然人性相近,则人人皆有向善的可能,因此,对所有的人都应该一视同仁,施以教育。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然不能背离先贤的思想。教师,应该把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首要责任,要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