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吴红明给大家讲了一个"涵养大气"的故事。她还这么定义"大气":大气者,充盈宇宙,贯彻天地,萦绕四海,惠及众生之气也。这是她借用一位学者的解释。有时,我会不禁有些疑虑:一个小学校长能有这样的大气吗?后来,我释疑了。我是这么领会吴红明的意思的。一,吴红明的意思不在大气,而在"涵养",即大气的形成是一个涵养的过程,是一种追求,人不能没有追求。二,大气者,正气也。这是吴红明所强调的。正气也,正能量也,浩然之气也。校长、教师每天都在  相似文献   

2.
院训是单位职工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可以直观反映一个单位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核心价值和精神特质。院训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在向社会公众迅速传递工作理念,正面展示机构形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在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重视院训征集与凝练,通过全院发动、集思广益、多轮甄选、反复打磨,提出了"尚德慎行、至公至正"的院训表达。同时,全院职工也在征集院训、凝练院训、确立院训的过程中,推进了价值认同与文化提升。  相似文献   

3.
对陶瓷文化内涵与传承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意识、观念性质的存在,它是无形的,是直接与人的需要、品位、愿望等主观意识结合在一起的。相对于陶瓷这种"物"而言,陶瓷文化是一种美丽,一种品位,一种灵性,一种由物所涵养的"神"或"气",是一种脱离了外观、式样甚至质地的相对存在。陶瓷文化的内核概括起来就是和祥安康。  相似文献   

4.
<正>《辞海》中如此表述:"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虽是一个很难下精准定义的宽泛概念,但我们大抵可以知道,它是相较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精神活动及其成果。在《人文底蕴:文明人的基本标识》中,刘昌庆对人文的定义是"人文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既可以以知识和思想的形式呈现,也可以凝结在一切  相似文献   

5.
"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阶段诵读优秀国学经典,学习前人在修身养性,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可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幼儿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2014年全国两会,有政协委员提出"文化领域里也会出现‘雾霾’"。对此,我们不禁反思,学校文化中是否也会出现"雾霾"?出现了"文化雾霾",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一、审问——警惕学校"文化雾霾"教育是培养民族灵魂的基础工程,学校是传播文明的摇篮。学校文化只有至真、至善、至美,才能真正提升办学水平,才能承担起培育社会主义文化践行者、传承者和发展者的重任。现在,很多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却依然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编辑部:吴校长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刚从校门口进来,看到一块巨石,上面"涵养大气"四个红色的字尤为醒目,这是你们的学校文化?您能跟我们说说"涵养大气"文化的内涵吗?吴红明:"涵养大气,成德达才"就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我校的文化核心。何为"大气"?有学者定义:"大气者,充盈宇宙,贯彻天地,萦绕四海,惠及众生之正气也。"我  相似文献   

8.
"人文素养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与以往的知识技能学习培养不同,人文素养教育更重视人内在精神、品质的培养,它以人文关怀为目标,着力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在这方面,文学活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广州市少年宫为例,探讨以"少儿文学活动课程"促进人文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正首先,教学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自我实现,以使教学主体在智力结构、意志品德、伦理意识和审美心理等方面达到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境界。教学文化的核心是"人",  相似文献   

10.
泰山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不仅是自然文化的宝库,而且也是人文文化的宝库,就人文文化而言,泰山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其内容正反映了色彩斑斓以儒释道为主的中国文化的内涵,反映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的这一特点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至和"是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特有的文化,是学校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核心价值取向。学校的校本培训基于"至和"文化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基于"至和"文化学习前沿性的课改理论,基于"至和"文化追求优化的课堂教学,基于"至和"文化进行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基于"至和"文化加强探讨性的交流活动,有效引导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2.
艾斐 《高中生》2011,(1):36
文化是什么?文化做何用?这似乎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人人都能回答一二,但要作出准确恰当的回答,还真非人人可为。文化的功能是什么呢?就是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增长智慧、涵养德行、陶冶情趣、砥砺品格,提供正确导向,丰富社会生活。这样一种功能,归结起来便是养"心"——养智、养  相似文献   

13.
李康 《教育艺术》2008,(2):50-51
语文是人类文化精粹的聚合,教学是对这种文化精粹的释放与传递,它面临的是所有的教育个体。这里的"人文",不同于语言界传统的"道"及"思想性",它是一个超阶级的人类的概念,它的着眼点是人、人性,通过语文教学的手段,完成人的发展与人的和谐。从对学生的人文作用而言,语文教学具有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和陶冶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应具备与其职业相称的各种素养,其文化修炼和涵养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教师人文素养,我的理解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所体现出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素质及蕴涵的人文精神。简言之,教师人文素养的结构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三方面的内容。其中,人文知识是基础,人文精神是核心要素,人文方法则是前两者得以实现的手段。一方面,教师本身具有文化涵养,另一方面,教师要凭借其文化涵养去育人。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闵行区中心小学聚焦"诚信"和"责任",推进以"走进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由特色向品牌迈进的过程,在教师文化建设方面构建了诸多平台以涵养教师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文化史上,魏晋名士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智慧演绎的魏晋风度,即使今天也深入人心。但只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探究其审美本质,对人文的发展才有意义。文章拟从审美的角度,试就《世说新语》中人物的至性、至情和至真三个方面做以分析,力求揭示魏晋风度的审美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6.
在公元4至6世纪,随着拜占廷帝国基督教化的发展,如何处理与古典文化之间的关系成为基督教不可规避的一个问题。面对"根深蒂固"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采取了一种"接纳"和"为我所用"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何为"人文"和"人文关怀"?"人文"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易经》,"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旧指对人规范约束和改造的诗书礼乐,今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这里的各种文化现象包含了一个特定人群共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蕴涵着人类的思想、情感与理性等种种精神成分。因此,"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但又难以确切指陈的概念,它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文化史上,魏晋名士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智慧演绎的魏晋风度,即使今天也深入人心。但只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探究其审美本质,对人文的发展才有意义。文章拟从审美的角度,试就《世说新语》中人物的至性、至情和至真三个方面做以分析,力求揭示魏晋风度的审美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9.
韩滔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7):108-113
"吃油茶"是黔北地区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生活习俗,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它的产生、发展、存在形态以及长期存在于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原因和价值值得探究。而作为一种地域文化个性,油茶又蕴含了黔北独特的人文风情及文化心理,同时成为黔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正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创办于2011年秋,现有33个班级,1550名学生,87名教师。学校地处滨海社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学校以"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意"为宗旨,以"求真、向善、智慧、大气"为校训,以"海洋文化"为办学特色,追求开放的办学模式、多元的人才质量、幸福的师生生活。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五个一"即"把握一个德育核心,塑造一支德育队伍,形成一个德育特色,升华一种德育体验,形成一股德育合力"来提高德育实效。学校以文化涵养师德,以科研打磨教艺,建立"教育策划工作室""班主任启航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